《Nature:蝴蝶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变暖下的自我调节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9-23
  •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厄尔尼诺的反位相)现象统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气候变异信号,具有非常强的必然性和非线性特点。例如,在东太平洋赤道发生的厄尔尼诺最大暖异常要大于以赤道中太平洋为中心的拉尼娜最大冷异常。相关的大气非线性热阻尼使得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变冷,而拉尼娜期间太平洋变暖。在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尽管大部分气候模式都显示强厄尔尼诺事件和强拉尼娜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但是不同模式之间的模拟结果相差较大,较大差异性部分归因于气候模式内部的变异性。
    9月2日最新发表在《Nature》(自然)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次在模式试验初始条件中增加一点随机的微小扰动,接下来ENSO的演变历史都会截然不同,微小的初始条件变化能导致整个气候系统长期发生巨大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其在一个世纪后对温室效应的响应。在ENSO初始较为活跃的模式实验中,强烈ENSO现象产生的热阻尼阻止了热带海洋向大气输送更多热量,导致海洋累积热量增加,延缓了全球变暖引发的上层海洋温度分层现象,进而减缓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耦合效率,从而使得未来ENSO的变率增加减缓。这种自调节机制在两种大型集合中运行,该集合使用两个不同的模式生成,每个模式都从相同的初始条件开始,但都具有蝴蝶效应。它也在一个大型集合中运行,该集合是由来自不同初始条件的另一个模式以及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项目(CMIP)的跨气候模式生成的。因此,如果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引起的ENSO变异性最初被其模式内部的不确定性所抑制,则未来的ENSO变异性概率可能会增强,反之亦然。这种ENSO随时间变化的自调节机制,为理解气候变化中多个时间尺度上ENSO的演变动力学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41-x
相关报告
  • 《印尼实施碳税将产生的蝴蝶效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0
    • 碳税是印尼将实施的新型税种之一,印度尼西亚早在2021年10月就通过税收改革法案,计划将于2022年开始正式实施碳税。 但是该计划在4月份和7月份连续经历了两次推迟,根据印尼财政部财政政策局负责人费布里奥表示,政府仍在努力完善碳税配套法规,这些法规包括碳市场的发展、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行业准备情况和经济状况等,这些“仍然需要时间”。 作为碳税制度的先行者之一,印尼碳税制度的推出仍然如此谨慎,这与碳税制度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碳税是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旨在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该税是对使用、购买和或产生化石燃料碳排放的税收主体征收的,比如化石燃料、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发电厂等。 然而,印尼作为世界第5大煤炭生产国,印尼计划2023年生产6.95亿吨煤炭,预计出口5.18亿吨,这意味着该国的煤炭出口量将创纪录。可见,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将在印尼能源消费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征收碳税将会给这些能源消耗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带来直接影响,使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从而会在短期内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碳税的税率越高,负向冲击的作用越大。虽然碳税从中长期来看会有助于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但短期来看,碳税对印尼究竟会造成多大的冲击呢? 虽然碳税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对印尼国内产业造成的短期负面影响,但基于印尼政府同步采取的措施,以及应对欧盟碳关税之考量,碳税制度所造成的负面冲击力可能会被降低很多。 首先,碳税对燃煤发电厂、石油和采矿、石化产品、造纸、水泥、塑料和棕榈油种植园等碳密集型行业影响最大。 印尼国内约73%的煤炭消费来自发电,印尼83%的碳排放来自燃煤电厂(共排放1.24亿吨CO2e),而印尼的最低税率为每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30000印尼盾(IDR)(约合2美元),这一税率是世界上最低的碳税率之一,远低于国际国币基金组织建议的发展中国家的碳税率即每吨CO2e 30-100美元,所以印尼碳税对相关产业造成的冲击有限。 与此同时,印尼政府继续要求国内煤炭生产商留出25%的产量用于发电。但这一规定保证了煤炭生产商继续向发电厂销售煤炭,进一步降低了煤炭生产商减少产量或寻找更绿色的发电替代品的积极性。 据《雅加达邮报》报道,在印尼目前缺乏有效碳市场的情况下,部分印尼企业家表示,他们宁愿缴纳碳税,也不愿投资新技术或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品来减少碳排放。 其次,根据学术研究成果,虽然碳税引起 GDP 的损失可能达到5.70%,但国外碳税实践表明,负面影响低于一般预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会逐步适应碳税,其影响更小,并且碳税可以推动碳减排技术应用,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提升就业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再者,根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研究结论,欧盟推行的碳关税,即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将拉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GDP和福利方面的差距,严重依赖高碳产品出口的发展中经济体将因此遭受净损失。 具体到印尼,虽然目前由于运输成本的问题,欧洲还不是印尼煤炭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不过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加速能源“脱俄”进程,导致能源危机频发,一些欧洲国家纷纷向印尼提出了进口煤炭的想法,德国更是率先抛出了1.5亿吨的大单。 因此印尼的煤炭行业在面对欧盟市场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而征税碳税是应对欧盟碳关税的有效措施,印尼可通过WTO禁止双重征税原则避免被征收碳关税,在促进企业减排的同时用碳税收入推动国内相关产业企业的低碳发展。 综上,兰迪律师建议,在碳税政策的影响下,印尼新能源投资窗口期刚刚开启,相信未来两年印尼会连续出台有关法规以刺激新能源开发。这块市场依然是一片充满商机的热土,深入研究市场,紧跟政策变化,提前对市场规划布局,果断锁定潜在项目开发机会将是投资者的取胜关键。 对于已在印尼煤炭行业立足的投资者,也应当留意印尼国内以及出口国家的税收政策,做好财税规划。对于欧盟这个潜在市场,虽然目前国际煤价持续走强,在关注高价位持续性的同时,还应综合成本考量以及合规风险规避,以保持投资优势。
  •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气候变化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6-24
    • 根据一项新研究,人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意味着强烈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会更加频繁地发生,这为人类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30多年来,气候研究人员一直想搞明白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之间的联系。一些科学家长期以来观察到气候变化对海洋和大气的影响与人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之间存在关联。新研究探究了人类活动何时开始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变得更加极端,并通过深度分析发现了人为温室气体活动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变化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历时五年,相关研究结果将帮助理解随着世界变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将如何发生变化。 那么气候变化会如何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发展呢?几十年的气候变化观测表明海洋表面温度正在升高。研究人员希望了解这种升温对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分析了43个“气候模型”产生的多地球气候系统计算机模拟。 首先,他们将1901年至1960年的模拟与1961年至2020年的模拟进行了比较。大多数结果显示,自1960年以来,“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变异性”增加。在这种情景下,他们的结果显示自1960年以来,强烈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发生的频率高于平均水平,这一发现与同期的观测结果一致。然后,他们研究了在人类开始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之前的几百年里的气候模拟,并将其与1960年以后的模拟进行了对比。这个分析更清楚地显示了1960年以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极端变异性,进一步证实了人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罪魁祸首,这种强烈的变异性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更加频繁和极端的干旱、洪水、热浪、森林大火和风暴。 以往的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在本世纪将继续发生变化。特别是,我们可以预期强度更大、频率更高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此外,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更频繁地转变为强烈的拉尼娜事件。这些预测适用于各种排放情景。即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减少,全球变暖限制在《巴黎协定》规定的1.5摄氏度以内,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仍然可以预期更频繁出现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这是因为太平洋海域蓄积了大量的热量,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散失。当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变异性已经在产生影响。2015年的极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2020年至2022年期间罕见的“三重”拉尼娜现象导致澳大利亚东部发生了严重洪涝。 研究人员预测,2023年末期可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我们应该为更多这类可能具有破坏性的气候事件做好准备。(王琳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