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实施碳税将产生的蝴蝶效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0
  • 碳税是印尼将实施的新型税种之一,印度尼西亚早在2021年10月就通过税收改革法案,计划将于2022年开始正式实施碳税。

    但是该计划在4月份和7月份连续经历了两次推迟,根据印尼财政部财政政策局负责人费布里奥表示,政府仍在努力完善碳税配套法规,这些法规包括碳市场的发展、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行业准备情况和经济状况等,这些“仍然需要时间”。

    作为碳税制度的先行者之一,印尼碳税制度的推出仍然如此谨慎,这与碳税制度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碳税是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旨在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该税是对使用、购买和或产生化石燃料碳排放的税收主体征收的,比如化石燃料、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发电厂等。

    然而,印尼作为世界第5大煤炭生产国,印尼计划2023年生产6.95亿吨煤炭,预计出口5.18亿吨,这意味着该国的煤炭出口量将创纪录。可见,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将在印尼能源消费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征收碳税将会给这些能源消耗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带来直接影响,使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从而会在短期内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碳税的税率越高,负向冲击的作用越大。虽然碳税从中长期来看会有助于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但短期来看,碳税对印尼究竟会造成多大的冲击呢?

    虽然碳税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对印尼国内产业造成的短期负面影响,但基于印尼政府同步采取的措施,以及应对欧盟碳关税之考量,碳税制度所造成的负面冲击力可能会被降低很多。

    首先,碳税对燃煤发电厂、石油和采矿、石化产品、造纸、水泥、塑料和棕榈油种植园等碳密集型行业影响最大。

    印尼国内约73%的煤炭消费来自发电,印尼83%的碳排放来自燃煤电厂(共排放1.24亿吨CO2e),而印尼的最低税率为每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30000印尼盾(IDR)(约合2美元),这一税率是世界上最低的碳税率之一,远低于国际国币基金组织建议的发展中国家的碳税率即每吨CO2e 30-100美元,所以印尼碳税对相关产业造成的冲击有限。

    与此同时,印尼政府继续要求国内煤炭生产商留出25%的产量用于发电。但这一规定保证了煤炭生产商继续向发电厂销售煤炭,进一步降低了煤炭生产商减少产量或寻找更绿色的发电替代品的积极性。

    据《雅加达邮报》报道,在印尼目前缺乏有效碳市场的情况下,部分印尼企业家表示,他们宁愿缴纳碳税,也不愿投资新技术或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品来减少碳排放。

    其次,根据学术研究成果,虽然碳税引起 GDP 的损失可能达到5.70%,但国外碳税实践表明,负面影响低于一般预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会逐步适应碳税,其影响更小,并且碳税可以推动碳减排技术应用,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提升就业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再者,根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研究结论,欧盟推行的碳关税,即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将拉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GDP和福利方面的差距,严重依赖高碳产品出口的发展中经济体将因此遭受净损失。

    具体到印尼,虽然目前由于运输成本的问题,欧洲还不是印尼煤炭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不过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加速能源“脱俄”进程,导致能源危机频发,一些欧洲国家纷纷向印尼提出了进口煤炭的想法,德国更是率先抛出了1.5亿吨的大单。

    因此印尼的煤炭行业在面对欧盟市场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而征税碳税是应对欧盟碳关税的有效措施,印尼可通过WTO禁止双重征税原则避免被征收碳关税,在促进企业减排的同时用碳税收入推动国内相关产业企业的低碳发展。

    综上,兰迪律师建议,在碳税政策的影响下,印尼新能源投资窗口期刚刚开启,相信未来两年印尼会连续出台有关法规以刺激新能源开发。这块市场依然是一片充满商机的热土,深入研究市场,紧跟政策变化,提前对市场规划布局,果断锁定潜在项目开发机会将是投资者的取胜关键。

    对于已在印尼煤炭行业立足的投资者,也应当留意印尼国内以及出口国家的税收政策,做好财税规划。对于欧盟这个潜在市场,虽然目前国际煤价持续走强,在关注高价位持续性的同时,还应综合成本考量以及合规风险规避,以保持投资优势。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70982.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蝴蝶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变暖下的自我调节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9-23
    •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厄尔尼诺的反位相)现象统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气候变异信号,具有非常强的必然性和非线性特点。例如,在东太平洋赤道发生的厄尔尼诺最大暖异常要大于以赤道中太平洋为中心的拉尼娜最大冷异常。相关的大气非线性热阻尼使得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变冷,而拉尼娜期间太平洋变暖。在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尽管大部分气候模式都显示强厄尔尼诺事件和强拉尼娜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但是不同模式之间的模拟结果相差较大,较大差异性部分归因于气候模式内部的变异性。 9月2日最新发表在《Nature》(自然)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次在模式试验初始条件中增加一点随机的微小扰动,接下来ENSO的演变历史都会截然不同,微小的初始条件变化能导致整个气候系统长期发生巨大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其在一个世纪后对温室效应的响应。在ENSO初始较为活跃的模式实验中,强烈ENSO现象产生的热阻尼阻止了热带海洋向大气输送更多热量,导致海洋累积热量增加,延缓了全球变暖引发的上层海洋温度分层现象,进而减缓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耦合效率,从而使得未来ENSO的变率增加减缓。这种自调节机制在两种大型集合中运行,该集合使用两个不同的模式生成,每个模式都从相同的初始条件开始,但都具有蝴蝶效应。它也在一个大型集合中运行,该集合是由来自不同初始条件的另一个模式以及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项目(CMIP)的跨气候模式生成的。因此,如果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引起的ENSO变异性最初被其模式内部的不确定性所抑制,则未来的ENSO变异性概率可能会增强,反之亦然。这种ENSO随时间变化的自调节机制,为理解气候变化中多个时间尺度上ENSO的演变动力学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熊萍  编译)
  • 《科学家发现细胞命运调控的“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跨界蝴蝶效应》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8-28
    • 8月24日, Nature子刊《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提出由母系转录因子Glis1调控多能干细胞命运的 “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的跨界级联反应新概念,表明Glis1实现衰老细胞重编程并稳定基因组的强大功能,揭示Glis1介导“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的级联反应中,糖酵解代谢组驱动的组蛋白乙酰化和乳酸化修饰在前期和后期的表观遗传组连接中发挥“他山之石”的核心作用。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为研究人类疾病病理和再生医学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同时是研究细胞命运转变的良好模型。iPSC重编程机理在不同层次被广泛研究,包括表观层次、转录层次、代谢层次以及细胞层次方面。然而,重编程中多层次是否及怎样“跨界”调控干细胞命运,是一个一直没有回答的基本科学问题。   本研究着眼于被称为“Yamanaka第五因子”的Glis1,这一母系转录因子只在卵子和受精卵中表达。研究团队首先发现Glis1不仅促进正常细胞重编程,而且实现了衰老细胞重编程。进一步发现由Glis1得到的iPSC基因组更加稳定。这些表明Glis1是一个强有力的细胞命运决定因子。   刘兴国团队运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和转录组测序联合分析、靶向代谢物组学、染色质开放性测序等多组学技术全面解析并归纳了Glis1介导多能性获得的独特3阶段途径——“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跨界级联反应。阶段1:随机阶段,此级联反应在重编程早期由Glis1与体细胞基因和糖酵解基因的启动子结合而启动。Glis1的结合会关闭体细胞基因的表达,同时开启糖酵解基因的表达。阶段2:化蛹成蝶阶段,糖酵解基因的表达激活了这一通路,同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未受影响。因此促进了细胞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到糖酵解的代谢重塑,上调的糖酵解产生更多的代谢物:乙酰辅酶A和乳酸。这两类代谢物是代谢与表观遗传联系的关键分子。阶段3:决定阶段,乙酰辅酶A和乳酸水平的提高分别调控了“第二波”基因和多能性基因启动子上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和乳酸化修饰,在染色质水平打开并促进基因转录表达,而加速了多能性的获得。因此,阶段2 化蛹成蝶阶段,通过独特的代谢重塑连接阶段1和3,来实现表观基因组信号的级联扩增。   本研究提出细胞命运调控的“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跨界级联反应概念,具有广泛的生理病理意义。Glis1不仅在母系细胞中高表达,而且在病理条件例如癌细胞中同样高表达,因此这一跨界级联反应具有潜在的重要病理意义。重要的是,这一概念适用于众多表观因子,为细胞与发育的生理调控和病理发现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   值得一提的,本研究发现由乳酸产生的新型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调控细胞干性。这是继组蛋白乳酸化修饰2019年10月在巨噬细胞极化中被发现后,首次发现此修饰调控细胞转换。乳酸,在7月20日Nature Metabolism的观点文章中被认为这一代谢领域的丑小鸭正在成为代谢重塑的白天鹅。刘兴国博士团队的发现为这一新兴方向奠定了基础。   科研人员生动地将跨界级联反应比喻为“蝴蝶效应”:转录因子Glis1犹如蝶恋花的微风,引发全基因组水平多能性的龙卷风,这一蝴蝶效应,并非单单依靠基因组水平可以完成,需要“他山之石”——代谢水平跨界来连接,形成“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的级联反应三部曲。这一跨界级联反应,正如蝴蝶效应中微风变飓风需要千里的混沌条件,又如那青花瓷的美丽在纯青炉火中需要渺渺烟雨共同塑就。体细胞要返老还童,回到精卵“一如初见”的多能性状态,需要代谢这一跨界伏笔。   本研究与复旦大学合作完成,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博士后启动经费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