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 | 华为杨友桂:推动能源革命,共建绿色美好未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06
  • 阿联酋,迪拜,2023年12月3日】12月3日,在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期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创新中心(UNFCCC UGIH)与华为联合主办的“Innovative, Digitally Enabled Green Transition”主题会议圆满举办。华为高级副总裁、数字能源全球营销服体系总裁杨友桂发表精彩演讲,现场分享华为绿色发展的战略和实践。

    杨友桂指出,时光荏苒,我们正处在碳中和的奔涌浪潮。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能源也必然要经历深刻的变革,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能源演进变革的四大关键路径。

    数字世界与能源世界融合势不可挡,能源产业步入数字能源新时代面向碳中和的挑战,能源结构正快速朝着发电侧的低碳化方向演进,清洁能源将取代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将主导未来,发电占比由现在的25%增至2050年的91%。光伏作为主力能源,其年装机量将大幅增长,储能也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用能侧将迎来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时代,电能将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电力在能源消费比例中的份额将由现在的21%增至2050年的51%。在这一过程中,汽车电动化将扮演重要角色,据 IRENA 预计,电动车保有量预计从去年底的3000万增长到21.8亿辆。随着技术发展,5G、人工智能、云、区块链等领域的突破已经进入到人类经济和文明的各个角落,数字技术已不再是提升效率的辅助手段,而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平台,成为千行百业创新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在智能化方面,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引发了智能算力大幅度增长,未来预计算力还将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引发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推动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变革。我们坚信,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推动下,新兴的能源系统将不断涌现,新能源的商业模式也将实现闭环。在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下,未来能源世界和数字世界将深度融合发展,能源产业已经进入到数字能源新时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巨变,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融合,源网荷储的融合,将使整个社会的能源效率更高,资源配置更优。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华为通过绿色ICT技术及创新解决方案使能环境挑战,包括与客户伙伴合作,构建绿色ICT指标体系、绿色ICT技术设施创新、使能能源转型等。华为数字能源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推动能源革命,共建绿色美好未来。在数字能源的全景图中,华为聚焦清洁发电、能源数字化、交通电动化、绿色ICT能源基础设施、综合智慧能源五大维度,融合Bit、Watt、Heat、Battery等4T技术,携手伙伴为全球客户提供全场景低碳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构网型储能技术,打造全球首个100%新能源供电城市华为智能光储发电机技术以智能组串式控制器和智能组串式储能为核心,通过Grid Forming构网型技术支撑高比例新能源下稳定并网。这项技术在全球首个GW级光储构网型项目——沙红海新城1.3GWh微网项目中得到验证,支撑红海新城打造全球首个100%以光伏发电供能的城市。

    · AI使能智能运维,高质量保障高可用性

    在青海省共和县,华为助力中国国家电投集团建设了容量2.2GW的全球最大光伏电站,每年可生产绿电40多亿度。通过智能IV诊断技术,将巡检时间从5个月缩短到15分钟,检测的准确率、识全率、复现率均超过90%,在大幅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保障光伏电站高效运行。

    · 重新定义驾乘、充电体验,加速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

    交通电动化进程离不开车、桩的协同发展。作为动力域和充电网络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数字能源通过智能电动和智能充电网络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出超融合的动力系统和“一秒一公里”的华为全液冷超充方案,打造超凡的驾乘体验,实现“加油式”的充电体验,加速交通电动化进程。

    · 参与能源生产与调节,使能电信网络基础设施成为能源生产者

    随着全球联接数的快速增长,电信网络成了能耗大户,每年耗电量超过3000亿度,全球运营商有超过1000万个通信基站,如果利用好这些基础设施,成为能源的生产者,可以大幅降低碳排放。能源调节方面,随着新能源比例的增加,电网趋向不稳定,带来峰谷价差变大以及参与虚拟电厂的机会。在中国,针对峰谷价差、虚拟电厂模式,已有成功实践。

    · 坚定“技术产品公司”定位,携手伙伴共建数字能源产业生态

    我们秉持“技术产品公司”定位,依托30年磨一剑的沉淀,不仅构建全球最领先的技术,而且构建了最安全的技术生态,面向能源领域,将发挥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融合优势,为产业创造独特价值。万物互联,万“能”互联,在数字世界与能源世界融合发展的数字能源新时代,华为数字能源将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坚定不移与产业和生态伙伴携手,构建数字能源产业生态。比如,与客户联合创新,推出满足行业需求的产品;与商业和服务伙伴合作,共同提供高品质的解决方案;与本地化产业伙伴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本地产业升级、产业发展;与产业组织协力,共同推进产业政策、行业标准,构建高质量发展路线。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数字能源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未来将是星辰大海,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肩,共筑数字能源产业生态,共建绿色美好未来!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9366.shtml
相关报告
  • 《章建华:推进新型能源新格局 共建共享绿色未来》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9-21
    •     当前,面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应携手合作,加快构建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应对能源安全的挑战,共同把握能源变革机遇。     近年来,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坚持安全、高效、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能源结构,构建全球范围最大的电力供应体系。其中,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发电装机总量达到21.1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13.22亿千瓦。    10年来,中国持续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巩固提高能源行业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力度,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显著提升,风电、光伏发电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同时,中国持续深化能源治理能力现代化。10年来,中国坚持示范化改革,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持续健全能源法制体系和行业监管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能源市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尤其全国“一张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加快实施,全国电力市场化,电量交易占比逐步提升。
  • 《深入推动能源革命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05
    • 深入推动能源革命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农工党中央调研组对北京、宁夏等地开展重点考察调研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共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受中共中央委托,围绕“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主题,4月24日至25日,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率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在北京实地开展2022年重点考察调研;6月2日,农工党中央组织召开重点考察视频调研座谈会,以线上方式调研宁夏、青海和甘肃等地的相关情况;6月6日至9日,陈竺率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到宁夏、甘肃部分企业开展实地调研。 紧锣密鼓的实地走访,深入细致的交流探讨,开诚布公的建言献策,调研组紧扣主题,认真听取能源企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意见建议。 线上线下结合,提升调研质效 调研组在北京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深入4家企业,召开了4场座谈会,了解能源企业在推动能源革命等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和积累的经验,以及当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拥有核电、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全部发电类型的能源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清洁能源发电装机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国家电投的“国和一号”“御风系统”等科技创新成果模型前,调研组频频提问,与项目负责人交流探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我们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部署13项主要行动、37条具体措施,全方位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积极引领我国能源化工行业低碳转型进程。”中国石化副总经理喻宝才说,“把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成中国石化的亮丽名片。” 视频调研座谈会上气氛热烈,与会人员摆事实、谈感受,调研组成员们一边听、一边记,并和大家互动交流。 甘肃省风光资源量在我国均排名前列,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电基地的优势和条件得天独厚,具备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开发条件。“截至2021年底,全省风电并网装机1924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装机1171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8.7%。”甘肃省副省长张世珍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和传统能源转型的“排头兵”。截至目前,宁夏电力装机规模6214万千瓦,发电量超过1992亿千瓦时,人均电力装机、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新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到46%,新能源利用率超过97%,居全国前列。 调研组指出,能源领域要通过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开展新型清洁能源科技创新、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举措,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悉心听取意见 “推进‘双碳’工作存在哪些难点”“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做出突破、完善解决”……在实地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视频调研座谈等过程中,调研组时常抛出问题,并听取各方意见。 提到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启军表示:“化石能源行业碳排放控制压力大,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尚不完善,传统能源产业转型成本高。”国家电投总经理江毅说:“如何处理好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之间的平衡,推动煤电与新能源电力的高效协同发展,是摆在能源行业和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谈及电力保障能力方面的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赵永清说:“去年以来,煤价总体上处于高位运行,煤电价格严重倒挂,煤电企业发电意愿不强、投资意愿下降。新能源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特征明显,对电力可靠供应及电网安全运行带来重大挑战。” 调研组指出,面对多重矛盾相互交织的现实,应从国情实际出发,统筹发展与安全、稳增长和调结构,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各种能源的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发挥新能源清洁化、可再生、自给丰富的优势,与化石能源有效衔接,合力保障能源供应链安全。目前,我国新能源规模化发展面临挑战,对此,建议统筹制定新能源与化石能源协调发展政策,建立健全化石能源企业转型、退出机制,制定新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用能权交易市场、绿色电力交易市场。 聚焦创新驱动,提供科技支撑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我国能源科技和利用效率尚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关键领域技术实力依然不强,必须加大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有哪些成果?有哪些实践案例?取得了什么成绩?”每场座谈会上,调研组都问得很细。 “国家电投拥有科技人员1.6万余人,近3年来累计申请专利7401件,获得授权专利5058件,发布600项技术标准,主编IEC、ISO两项国际标准,实现国际标准零突破。”江毅介绍,“储能、氢能、绿电交通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中国石化大力推进地热业务发展,服务支撑北方地区清洁能源供暖,累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8000万平方米。”喻宝才说。 “中国石油在1500米水深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二氧化碳驱油埋藏、油区地热综合利用等新能源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侯启军说,“‘十四五’期间,预计新能源科技投入50亿元。” “甘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2012年以来,在新能源领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49项,支持经费5410万元。特别是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6项,支持经费2800万元,聚焦制约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集中攻关,为我省新能源消纳和外送技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张世珍介绍。 调研组指出,要充分发挥创新对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立足化石能源、新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围绕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工程示范应用五大方向,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化石能源领域,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大页岩油气绿色开采压裂技术,确保油气基础供应。在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低成本风光电技术,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保证电网既能高效消纳新能源,又能安全稳定运行;在充分保障安全的情况下,研发核聚变关键技术,攻关制氢、储氢、输氢、用氢技术。在储能方面,大力发展高效率、长寿命、低成本的先进储能技术。 据介绍,农工党中央将在此次调研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向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建议,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