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华:推进新型能源新格局 共建共享绿色未来》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9-21
  •     当前,面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应携手合作,加快构建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应对能源安全的挑战,共同把握能源变革机遇。

        近年来,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坚持安全、高效、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能源结构,构建全球范围最大的电力供应体系。其中,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发电装机总量达到21.1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13.22亿千瓦。

       10年来,中国持续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巩固提高能源行业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力度,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显著提升,风电、光伏发电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同时,中国持续深化能源治理能力现代化。10年来,中国坚持示范化改革,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持续健全能源法制体系和行业监管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能源市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尤其全国“一张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加快实施,全国电力市场化,电量交易占比逐步提升。

  • 原文来源: 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7218.shtml
相关报告
  • 《推广清洁能源 共享绿色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24
    • 中国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首次超过化石能源领域投资。据统计,中国在光伏、风电、水电、热能等领域已与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开展了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每年均维持在20亿美元以上。   在中东欧国家,一批批绿色低碳、可持续、惠及人民的清洁能源合作项目持续推进,绿色成为“17+1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鲜亮底色。   匈牙利考波什堡光伏电站项目——   “两国清洁能源合作的典范”   匈牙利西南部,考波什堡光伏电站项目的工地上,上万块太阳能光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颇为壮观。   为实现欧盟减排目标,匈牙利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规划在2021—2030年期间减排温室气体40%、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至20%。考波什堡光伏电站是匈牙利目前最大的光伏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00兆瓦,总投资约1亿欧元,由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机公司”)投资兴建。自2019年开工以来,中匈两国员工通力合作,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项目执行严格的防疫措施,顺利稳步推进,预计在2021年2月全厂移交并投入商业运行。“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发电1.3亿千瓦时,可节约4.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中机公司董事长阮光介绍。   考波什堡光伏电站项目的建成,将显著促进匈牙利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项目电气工程师亚当·贝瑞伊说,中国企业秉持清洁、生态的环保理念并推广新能源技术,“以欧洲标准来看都是先进的”。“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中方聘请了园林专家按照匈牙利的气候条件进行生态规划,还在厂区周围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为匈牙利提供大量清洁能源,也会带来长远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除了严格依据当地环保要求进行施工外,中机公司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项目的环境友好性。“施工过程中,我们在厂内布置蓄水渠,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同时避免雨水流出厂区对周围造成影响;在光伏支架的选用上,我们以螺旋桩代替冲击桩,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中机公司总经理康虎彪介绍。   据了解,项目建设阶段将带动当地就业200人以上,在未来25年的运营期间,还将提供大量稳定长期的就业岗位。考波什堡市市长卡洛里说:“考波什堡光伏电站项目不仅是匈中两国清洁能源合作的典范,也是两国友谊的见证,相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考波什堡市一张亮丽的绿色名片。”   黑山莫祖拉风电站——   “丰富了清洁能源的多样性”   沿着亚得里亚海秀美蜿蜒的海岸线,走进黑山共和国南部城市巴尔。大海之畔莫祖拉山高耸的山脊上,23台中国制造的2.0兆瓦低风速智能风机(见图,本报记者叶琦摄)迎风飞转。   总装机容量46兆瓦的莫祖拉风电站,由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所属上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与马耳他政府携手共建。项目自2017年11月开始施工,于2019年12月3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年平均发电量1.118亿千瓦时,占黑山年社会用电量的5%。   黑山国内电力供应长期不足,需要从塞尔维亚、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国进口予以补充。2017年,黑山电力进口量约占电力消耗总量的32%。   “水电是黑山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很多地区一到枯水期便会陷入电量短缺的困境。”风电站员工达可·米约维奇说,莫祖拉风电站投入运营近一年以来,给当地带来许多积极改变。“莫祖拉风电站运行后,极大丰富了清洁能源的多样性,保障地区电力的稳定供应,还帮助我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黑山依山傍海,风能资源丰富。“莫祖拉风电站对于黑山能源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黑山“17+1合作”国家协调员贝兰表示。   莫祖拉风电站正式运营后,每年可为黑山减少3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黑山经济部前部长德拉吉察·塞库利奇表示:“黑山可再生能源富足,发展潜力巨大。作为黑山可再生能源标杆工程,莫祖拉风电站为沿海地区实现稳定供电作出了重要贡献。”   波黑达巴尔水电站——   “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   今年5月,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波黑塞族共和国电力公司下属达巴尔电力公司在特雷比涅签署了达巴尔水电站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总金额达2.2亿欧元。项目完成后,通过引水隧洞,奈雷特瓦河流域的水将被源源不断地引入特雷比尼察河流域,由此产生的水头落差年发电量可达2518亿千瓦时。   达巴尔水电站位于波黑南方多山地区,目前已完成引水渠隧道建设,2025年项目建成后,将是一座典型的引水式电站。“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也能优化农村水利灌溉系统,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波黑社会学家阿迪尔·库莱诺维奇表示。   波黑塞族共和国能源和矿业部长彼得·奥基奇也特别强调了项目对农村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达巴尔水电站的建设和投产将帮助调节河流水量和水质,让波黑东部地区农民的生产方式更加清洁高效。”   波黑境内河网密布,水力资源丰富。现有水电发电量虽占全国发电量的50%以上,但水电潜能利用率仅为40%。因受战争摧残,自然资源丰富的波黑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一直处于欧洲经济发展的最末梯队。   达巴尔水电站是中资企业在中东欧地区承建的最大水电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区域电力紧缺问题,创造绿色生态效益,成为驱动波黑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泽翔介绍:“我们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积极保护当地环境,助力波黑能源体系绿色低碳发展,为‘17+1’能源合作注入新动力。”   “达巴尔水电站项目是波黑人民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在促进波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未来,波中两国企业将通力合作,共促可再生能源项目顺利推进。”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理拉多安·维斯科维奇对未来深化与中国的务实合作充满期待。(本报罗马、华沙12月20日电)
  • 《打造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新格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08
    • 12月8日,在抵达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再次来到利雅得,同阿拉伯朋友一道召开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次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开创之旅,目的是发扬光大中阿、中海、中沙传统友好,开启中国同阿拉伯世界、海湾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关系新时代。 一、千年友谊,源远流长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从那时起,陆上丝绸之路商旅络绎,海上香料之路云帆高张,中阿文明在亚洲大陆两端相映生辉。中国的瓷器、造纸术、印刷术一路西行,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万里东来。我们互通有无,启迪创新,碰撞思想,把文明交流的成果传播四海,书写了东西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交往经由史籍流传至今。中国东汉时期,甘英奉命出使,“临西海以望大秦”,留下中国使者到达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最早官方记载。1200多年前,阿拉伯航海家奥贝德从苏哈尔港出发到达中国广州,这段传奇经历被演绎成精彩的辛巴达历险故事,脍炙人口。上世纪80年代,仿古制造的“苏哈尔”号重走古代阿拉伯航海家开辟的航路,连通双方友好交往的历史和现实。 自古以来,中国和沙特相互欣赏、友好往来。先知穆罕默德曾说:“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700年前,中国元代汪大渊曾到达麦加,描绘麦加“风景融合,四时之春,田沃稻饶,居民乐业”,他的《岛夷志略》成为中国了解古代沙特的重要文献。600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多次远航到达吉达、麦地那等地,传播友好、增进交流,至今为人们乐道。过去几年,中沙联合开展塞林港遗址考古,出土的大量中国宋代、元代瓷器诉说着两国友好的过往。 二、团结合作,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阿拉伯世界是发展中国家重要成员,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阿拉伯人民崇尚独立自主,反对外部干涉,不畏强权霸道,是追求进步的人民。阿拉伯国家资源禀赋多元,产业特色鲜明,建设成就斐然,是极具潜力的国家。阿拉伯文明倡导中道平和,鼓励包容互鉴,反对文明冲突,是底蕴深厚的文明。在世界政治、经济、文明版图中,阿拉伯国家占据重要地位。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交,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守望相助、风雨同舟,成为平等相待的好朋友、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进入21世纪,中阿关系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砥砺前进,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明互鉴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历史性跨越。 过去10年,中阿关系进入新时代,各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突破性成就。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集体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同1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同20个阿拉伯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7个阿拉伯国家支持全球发展倡议,15个阿拉伯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国,14个阿拉伯国家参与《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阿拉伯国家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维护核心利益。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巴勒斯坦等问题上对阿拉伯国家的坚定支持始终如一、从未缺席。双方合作建设的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卡塔尔卢塞尔球场、科威特中央银行新总部大楼、苏丹麦洛维大坝、罗赛雷斯大坝加高、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成为中阿友好地标。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开设20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中国40多所高校开设阿拉伯语专业,为中阿友好源源不断培养新生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阿同舟共济,相互支援,在疫苗研究和使用、联防联控、经验共享、医疗药品等方面开展高效合作,树立了团结抗疫的典范。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双方先后建立17项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有力促进了中阿关系全面蓬勃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样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面临实现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发展的历史任务。新形势下,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传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继续高举不干涉内政旗帜,坚定支持对方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继续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扩大粮食、能源、投融资、医疗等领域务实合作,实现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继续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给变乱交织的地区注入更多稳定性,为和平与发展事业增添更多正能量。继续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促进人民相知相亲,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三、携手共进,建立中海战略伙伴关系 海湾合作委员会一体化进程成效显著,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组织之一。海合会国家区位优势突出,是联通亚非欧的地缘枢纽;能源资源富集,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球的30%、20%,是世界经济的能源宝库;锐意开拓、敢为人先,是发展高新产业的沃土。40多年来,海合会致力于建设“一个市场、一个经济体、一个金融体系”,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同海合会国家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各领域合作范围广、程度深、成果实。过去10年,中海关系更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中国保持海合会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石化产品出口国地位。2021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300亿美元,中国从海合会国家进口原油突破2亿吨大关。双方产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融等传统合作广泛深入,5G通信、新能源、航天、数字经济等高技术合作方兴未艾,“智造”新名片、产业新图景展现出中海发展新气象。 面向未来,中国将以建立并加强中海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同海合会国家巩固传统友好,深化互信,继续坚定支持海合会国家维护主权、独立、安全、稳定,继续支持海方加快一体化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中国将同海方一道,打造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新格局,加快推动金融投资合作新发展,培育人文合作新亮点,拓展创新合作新领域,深化中海利益融合。 四、再接再厉,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创新高 沙特是全球重要能源输出国和二十国集团成员。作为战略伙伴和真诚朋友,中方高兴地看到,沙特人民在萨勒曼国王和穆罕默德王储领导下,朝着实现“2030愿景”奋力前进,经济、社会多元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绿色中东”、“绿色沙特”等重大发展倡议备受关注,沙特在全球政治、经济、能源等领域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我们为好朋友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中沙建交以来,双边关系蓬勃发展,过去10年中沙合作更是阔步前行。双方尊重彼此主权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历史和文化传统,支持彼此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开展紧密战略协作。务实合作迅猛发展。从延布炼厂到古雷乙烯石化项目,从吉赞产业聚集区到红海公用基础设施项目,从5G通信到合作探月,重大项目接连上马。人文交流不断扩大,沙特4所大学开设中文专业,8所中小学开设中文选修课。中沙合拍的首部电视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广受小朋友喜爱,播撒中沙友好的种子。 中方将以这次访问为契机,同沙特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始终不渝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倡导独立自主,携手反对外部干涉。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沙特“2030愿景”对接,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走深走实,深化两国利益融通、民心相通。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内协作,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维护中东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10月,中国共产党成功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向前进。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将始终不渝以中国新发展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同阿拉伯兄弟一道,传承历史友好,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