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应用化学所制备出功能化聚烯烃热塑性弹性材料获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1-20
  • 国内高端聚烯烃材料,尤其是聚烯烃弹性体材料的市场需求旺盛,并保持快速增长。开发高聚合活性、高共聚能力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来制备聚烯烃弹性体材料,能够推动我国高端聚烯烃行业进入新阶段。

    最近,基于前期对催化剂结构设计、合成、优化的探索与积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崔冬梅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类限制几何构型的喹啉-亚甲基-芴基钪双烷基配合物。该催化剂在有机硼盐和烷基铝的活化下,温和条件下即可催化邻/间/对氟苯乙烯(o/m/pFS=SF)与乙烯(E)的共聚合,活性高达1.8×106gmolSc-1h-1,所得共聚物具有一个来自E-SF无规共聚链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22.2℃- 5.1℃)和一个来自结晶性连续E-E链段的熔点(Tm=42.3℃-130.2℃),在室温下表现出热塑性弹性体(TPE)的性质,拉伸强度最高为39.5MPa,断裂伸长率为774%。将聚合物重复拉伸至300%的应变10次后,残余应变只有75%,表明E-SF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弹性恢复性能(如图)。E-SF共聚物优异的力学性能得益于其微相分离的形貌结构,E-E链段作为物理交联点,将柔性的E-SF链段连接成聚合物网络,赋予材料优异的强度和韧性。

    DFT理论计算表明,配合物喹啉侧臂的电子效应和位阻作用在形成特殊序列结构的E-SF共聚物上起决定性作用:喹啉侧臂的弱吸电性增加了中心金属的Lewis酸性,提高乙烯聚合的活性,有利于形成连续的结晶性链段,由动力学控制;喹啉侧臂的位阻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积较大的对氟苯乙烯插入,使其只能离散式地插入到聚合物主链上,不能连续插入,由热力学控制。

    物序列结构的调控,高活性制备出力学性能优异的功能化聚烯烃热塑性弹性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成功制备生物降解热塑性弹性体》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8-12
    •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胡本林研究员、王静刚教授级高工、刘斐研究员合作团队在《先进功能材料》发表创新成果,提出“解锁本征熵弹性”策略,通过一锅熔融缩聚法成功制备可变组成的聚(乙烯-环己烷二甲醇丁二酸酯)(PECS)共聚酯。该材料单条分子链同时发挥可逆网络和物理交联点作用,其机械性能随乙二醇(EG)含量增加从塑性转变为弹性,弹性恢复率高达90%(200%应变下),并具备多重熔融再加工性、优异血液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有望替代不可降解弹性体缓解塑料污染。 该研究通过“单链双功能”创新设计,结合一锅法公斤级量产工艺,成功破解生物降解弹性体的性能瓶颈。PECS材料家族凭借可调节的力学性能、多重再加工能力和卓越生物相容性,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且环境友好的弹性体提供了新范式,在医疗植入、可穿戴设备及可持续材料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我国学者在塑性热电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0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61135103、51873236)等资助下,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和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郑治坤教授,针对材料刚度与韧性难以兼得和高结晶度材料易碎等问题,通过全新晶界-编织晶界构建,获得了高韧性、高弹性、高机械强度的全结晶聚合物膜,为全结晶聚合物膜在分离、光电、柔性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成果以“弹性共价有机骨架单晶膜(Elastic films of single-crystal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为题,于2024年6月27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505-x。 高结晶度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缺陷结构,缺陷特别是晶界缺陷严重破坏高结晶度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而天然和合成晶态材料通常为多晶,故晶态材料机械强度通常不高、易碎。与此同时,与各种材料一样,晶态材料的刚性与韧性难以兼得,同步增强刚性和韧性并改善脆性是晶态材料领域一直面临的科学和工程难题。 鉴于制品可通过编织增强机械强度,且编织结构广泛存在于非晶聚合物中,该研究团队通过引入牺牲性非晶聚合物组分的方式,以非晶聚合物组分为“梭”,利用其自发缠绕、穿插的特性,编织全结晶聚合物膜,形成编织晶界。通过聚合网络提供刚性,通过晶界处编织结构的滑动耗散能量增强韧性。所得全结晶聚合物膜机械强度和断裂强度高,其抗压性能接近致密材料铝合金,而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优于铝合金。受力冲击断裂时,力学损伤限制在受力集中点,裂纹不扩展,裂纹附近膜的机械性能与断裂前无差别;对于一般全结晶材料,裂纹一旦形成便会迅速扩展,从而对机械性能造成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所得全结晶材料耐搓揉,这是目前其它全结晶材料难以实现的机械性能。 该工作为全结晶材料在柔性器件和分离膜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柔性晶体材料可用于生产柔性芯片、柔性显示器、柔性电池、柔性传感器等。膜分离技术则已普遍用于化工、环保、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与常规膜分离相比,全结晶聚合物膜由于规整度高有望以更高效率分离出更高纯度的物质,特别是在传统分离膜难以应用的高附加值领域,如化工中间体精准分离、高纯电子化学品及药物中间体纯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