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1-10-19
  •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环境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围绕我国以及世界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为适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于1997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旨在在保持和发展基础雄厚的“环境工程”学科的同时,加强和拓宽“环境科学”学科的发展。在200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被确立为一级学科,这是我国环境学科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环境学科的全面和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也预示着我国环境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充分重视环境科学在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为此,环境系于2002年在原来“环境工程化学与监测”研究组(简称“环化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环境科学研究所”,2006年11月在环境系研究机构调整时更名为“环境化学研究所”。
  • 原文来源: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env/6321/2011/20110120102026815502421/20110120102026815502421_.html
相关报告
  • 《水环境保护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1-10-19
    • 水环境保护研究所是在系内相关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研究力量整合的基础上成立了,该方向长期以来一直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重要发展方向。水环境保护研究所的主要研究目标是,瞄准国际前沿并立足于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以现代生物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化学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支撑点,并通过这些高新技术手段的集成与融合,发展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的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污水能源与资源回收的前瞻性技术与理论;建立水污染控制过程的检测技术与数值模拟;构建水环境修复的新技术与理论,为我国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水环境保护研究所现有工程院院士2名,教授/研究员7名,副教授/副研1名,讲师1名,其他技术人员2名。黄霞教授任该所所长
  • 《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1-10-19
    • 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研究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科学前沿,开展水体和场地污染控制与修复、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劣质地下水净化等领域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原创性研究,揭示地下水系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污染物输移过程,构建污染场地生态毒性与风险表征的方法体系,制定污染场地评价和修复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研发复合功能材料和设备。研究所致力于地下水与土壤环境领域的课程体系完善和教材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性成果,推动地下水与土壤环境学科发展,支撑我国水体与土壤环境保护重大科学决策和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