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再次强调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实施异烟肼预防性疗法(IPT),近期来自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伦敦卫生及热带医学学院、乌干达病毒研究所(UVRI)以及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分析了IPT对与家庭接触人群潜伏结核感染相关的免疫状况的影响,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10月22日发表在BMC Infectious Diseases上。
研究人员采用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N)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对结核确诊患者的家庭接触人群进行了与潜伏结核感染有关的检测,并将5岁以上且QFN和TST检测均为阳性的HIV阴性接触者随机分配至IPT组和每月随访组(或仅仅是随访而不给予治疗)。接着,以IPT组和6个月随访组家庭接触人群的QFN培养上清液为样本,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对结核杆菌特异性Th1、Th2、Th17和调节性细胞因子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结核杆菌特异性IgG抗体浓度进行分析,并以第6个月末的细胞因子及抗体产生量为指标来评价IPT的影响作用。
研究发现,16%的家庭接触人群(47/291)被随机分配至IPT组(n=24)和非IPT组(n=23)。在对基线细胞因子或抗体反应进行校正以及卡介苗疤痕存在的情况下,与非IPT组相比,IPT组人群的结核杆菌特异性干扰素-γ[第6个月末的调整后平均差为-1488.6pg/ml,采用bootstrap法估计的95%可信区间(CI)为(-2682.5,-294.8),p值为0.01]和白介素-2[第6个月末的调整后平均差为-213.1pg/ml,采用bootstrap法估计的95%可信区间(CI)为(-419.2,-7.0),p值为0.04]的产生数量相对下降。同时IPT组人群的抗CFP10抗体水平相较于非IPT组也出现了类似的下降[调整后几何均值比为0.58,采用bootstrap法估计的95%可信区间(CI)为(0.35, 0.98),p值为0.04]。此外,还发现IPT对结核杆菌特异性Th2、Th17和调节性细胞因子应答及抗PPD和ESAT-6抗体浓度无影响。
综上所述,IPT能够减少Th1细胞因子的产生量并降低抗CFP10抗体浓度,既有可能是结核杆菌载荷量的下降,也有可能是异烟肼诱导T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直接效应。总之,该项研究提示结核流行国家实行的异烟肼预防性疗法对人群或许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