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果动物通过肉质果实植物的种子散布来塑造植物群落。然而,食果动物对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却知之甚少。通过对现有果实资源的非比例利用来评估食果动物如何构建植物群落,对于了解以肉质果实为主的生态系统(如热带森林)的功能至关重要。
2.我们进行了一项添加种子的田间试验,以调查在波多黎各清除区次生演替的早期阶段,食果鸟类如何塑造森林的组成和丰富程度。实验测试了鸟类产生的种子和随后的早期演替植物群落是否与主导周围群落的肉质果实种类成比例。实验对象包括(a) 野生鸟类的种子被吸引到有鲈鱼栖息的试验区,(b)人工种子量的增加与当地水果丰富规模成正比,(c)人工种子量的增加与果实丰富的景观尺度成正比。
3.鸟类种子的增加在成分和数量上与预期不同,这取决于当地和景观尺度上的果实可用性。由鸟类添加种子的处理在种子和发芽阶段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尽管平均而言,景观尺度处理的月丰富度是鸟类和本地尺度处理的两倍。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在不同月份的鸟类种子添加处理中,异质性最高,而景观处理中的人均种子出苗率最低。鸟类的种子出现倾向于小种子和大种子物种的非随机混合,而没有反映相对的果实丰度。
4.由于疏果性和种子散布模式不同,群落中食果动物与植物之间随机相遇,因此演替森林的特点是稀有植物种类比例过高,许多常见物种的优势地位下降。因此,对于热带森林的再生,疏果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机制,促进稀有植物物种的持久性,促进它们与更丰富的植物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