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灵保护的森林》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4-15
  • 印度有通过赋予自然精神层面来保护自然的悠久传统。生物物理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机构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文化与环境相辅相成,但又充满活力。各种各样的文化联系通过神话和宗教活动来表达,这些活动庆祝对生存至关重要的动植物、森林、河流和山脉。在一个村庄的郊区或森林地区的一部分不受干扰的植被被称为神圣的树林,这些森林是为当地的民间神灵或祖先的精神而设的,并通过结合精神和生态价值的禁忌受到当地人的保护。它们是具有显著生物多样性的仓库,是独特植物、无数鸟类、爬行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家园。不幸的是,神圣的森林没有法律保护。据报道,印度各地约有1.4万座圣林,但专家认为,这一数字可能会超过10万座。森林中的树木为许多物种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这些物种有助于控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数量,并通过分散种子促进树木物种的再生,同时促进许多植物物种的交叉授粉。神圣的树林是药用植物的宝库。喀拉拉邦的佩尔巴伏尔有一片树林,占地约25英亩,里面有药用植物,可以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发表声明后,神圣的树林在自然保护中的重要性有所增加。以社区为基础的保护措施是CBD的主要议程之一,神圣的树林传统可以被描述为一个角色模型。

相关报告
  • 《有效保护湿地有力修复森林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17-03-16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抓好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就具体管理措施和重点领域工作提出了各自的想法。   ◆中国环境报记者童克难   ●关注一   李长安委员:构建长江湿地保护网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长江湿地对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持、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等具有重要意义,湿地保护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之一。   数据显示,长江湿地面积接近250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0%左右,其中自然湿地接近900万公顷,被列入国际湿地重点保护名录的有17处,国家级与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168处。   “长江湿地保护虽然在局部地区成效显著,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率仅为34.7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长安表示,长江湿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湿地保护缺乏法律支持。” 李长安表示,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战略的实施,急需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以法律条文明确湿地的基本界定、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破坏湿地行为的惩处边界和执行标准等,切实做到保护湿地有法可依,破坏湿地依法严惩。   除了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必不可少。李长安认为,长江湿地生态保护应做好顶层设计,应尽快编制长江流域湿地保护规划。他建议,将湿地保护纳入长江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考评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并实行最严格的环评制度。   “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有效保护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开展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李长安表示,要重点选择流域沿干流重要湿地,对其现状、功能、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类活动的影响、变化条件下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   “长江经济带内人口密度大(高达500人/km2以上)、人类活动范围广。长江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李长安说,要营造全社会保护长江湿地的氛围,并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保护沿江湿地。   ●关注二   王济光委员:加强森林保护和修复   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重点关注森林的修复与保护工作。   “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森林修复与保护缺乏规划引领。” 王济光说,一些沿江城市尤其是上游中小城市没有开展专题规划,各地缺乏操作指南,相关工作推进缓慢。一些沿江地区缺乏沿江城乡建设管控措施,随意破坏沿江森林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强化对长江经济带森林修复与保护的规划控制。以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生态修复核心,形成以长江上游重要支流生态屏障为骨架,以湿地生态网络、交通绿道和城市群森林空间为补充的生态格局。以长江及其一级、二级支流周边5000米(含三峡水库175米水位线水平纵深推进5000米)作为重点生态带,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骨架,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50%以上,并加强沿江城乡建设管控。   在政策支持方面,王济光建议将三峡库区生态公益林地划定为“生态特区”,建立库区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并适当调整现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将造林种苗补助费提高到每亩800元~1000元,粮食补助资金按照每亩300斤原粮的市场价折算补助标准,生活费补助提高到每亩200元以上。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对长江经济带森林修复与保护的用地保障力度。”王济光表示,长江两岸滨江百米景观带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保护三峡水库库岸稳定、防止泥沙侵入三峡水库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建好库区临江百米景观带,他建议对这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并尽快启动实施库区生态移民。   “还要提升修复和保护的经营管理水平。”王济光表示,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加强生活基础设施等公共投入的同时,要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并进一步提高森林保护和修复的科技水平。.
  • 《气候变化对非洲森林的影响——为什么加纳必须保护森林》

    • 来源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监测服务-非洲科技
    • 编译者:wanglx
    • 发布时间:2016-03-31
    • 2016年3月16日,为期两天的国际森林会议在加纳首都阿克拉举办,主题为“非洲森林的新未来”。此次会议是由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揭幕的。 谈到非洲的森林,科菲安南感叹,不断增长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需求、非法采矿活动和非法木材商正在摧毁非洲的森林覆盖。他透露,自1990年以来,非洲损失了约1亿3000万公顷林地。这位前联合国秘书长拜访了来自欧洲、美洲和其它大陆共13个国家的与会专家和利益相关者,讨论保护非洲森林覆盖的可能方式。首先必须遏制破坏性的做法来实现,包括非法砍伐,非法开采,野火和不可持续的农业。 在安南看来,如果可以恢复3亿5千万公顷退化的森林,非洲每年将产生大约1700亿美元的收益。他回忆说,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非洲领导人承诺在2030年前恢复1亿公顷被砍伐和退化的林地。 美国环境保护局近期开展的一项有关森林与气候的研究表明:缺少降雨导致了撒哈拉沙漠的不断扩大,目前其总面积已经达到法国国土面积的16倍。由于尼罗河源头地区春季几乎没有降雨,导致下游三角洲地区缺少洪水,无法提供新的土壤和水分来种植足够的粮食作物。 另外,研究还表明:森林是最有价值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光合作用,林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根据体积大小,不同树木每年可减少35-800磅二氧化碳。森林可以使空气变得清洁、纯净、湿润和凉爽。此外,森林可以降低气温,减少能源使用,同时还能减少或消除空气污染物,从而起到改善气候和天气条件的作用。 因此,专家呼吁加纳人,尤其是那些从事森林破坏行为的人,要加强对加纳森林覆盖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