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森林根本不是森林的时候,火能更好地管理它们吗?》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4-15
  • 从历史上看,印度土著居民把有控制的焚烧作为管理森林的一种方式。他们认为,地面火灾阻止了半寄生物的入侵,而现在,成树正在成为这些生物的猎物,而这些生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它们的生存。“考虑到周期性的火灾,不同密度的木质植被形成了马赛克,也阻止了一些杂草物种的优势。”。2月最后一周,班迪普尔老虎保护区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6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尽管数百人尽了最大的努力试图扑灭大火。森林土地的丧失令人惋惜,认为是无法挽回和毁灭性的。

    然而,像印度南部许多干燥的落叶“森林”一样,班迪普尔的草木森林根本就不是森林。这里的树木适合生火,在雨季之间干旱的几个月里,干燥的草经常给它提供燃料。这些生态系统比封闭的冠层森林更加开放,这里发现的耐寒植被能够承受干旱条件。中生代热带稀树草原的降雨量比其他一些热带标志性的稀树草原要多,但世界各地的这种生态系统都以频繁的燃烧和干旱为特征。然而,一系列研究发现,印度实施了全面的灭火政策,这对这些树草生态系统弊大于利。稀树草原是一种生态系统,有一层连续的草和不连续的树冠。然而,热带稀树草原的这种结构定义并没有考虑到个体和群落的其他生物学特征,这些特征为该生态系统的进化和功能生态学提供了线索。热带稀树草原上的树木有许多适应性,以适应火灾驱动的生态系统。

    在印度半岛,过去所有有一定树木覆盖的地区都被划分为森林。早在英国早期的森林学家将生态系统的价值完全建立在木材资源的基础上之后,开放的中美洲稀树草原就没有与落叶林区分开来。尽管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草原还是被遗忘了。稀树草原是标志性的生态系统,很容易识别。不幸的是,人们总是与非洲大草原联系在一起我们能阻止这些火灾风暴的唯一方法,就是定期在凉爽的季节燃烧。

相关报告
  • 《森林资源管理没有终点》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20-12-07
    •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干了林业工作,就要尽自己所能干好,为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意识、依法依规使用林地意识、遏制破坏森林资源行为贡献力量。”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资源监测一处刘倩叶目光坚定地说。 20多年来,刘倩叶耕耘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从造林检查、消耗量调查、占用征收林地检查到营造林综合核查、退耕还林核查、林地管理情况检查、林木采伐管理情况检查,再到近几年森林督查等国家指令性工作。  每个细节都要不断优化 “1996年,大学毕业来到西北院后,就开始了每天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打交道,一个个项目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时刻激励着我这份工作没有终点,每个细节都要高度重视,每个细节都可以不断优化。”刘倩叶说。 林地管理检查,2009年名称是全国占用征收林地检查,2013年改为全国林地管理情况检查。2018年之前,全国每年抽取150个左右的县级单位进行检查。自2018年起,将林地管理情况检查和林木采伐检查整合为覆盖全国的森林督查,对全国3000多个县林地变化情况采用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将发现的疑似林地变化图斑移交地方进行自查,并由国家林草局直属院进行内业复核和现地复核、汇总分析。 西北院承担西北监测区林地管理检查项目,同时也承担全国技术牵头和成果汇总分析工作。2009年以来,刘倩叶担任该项目西北院负责人。“2018年森林督查工作开始后,工作量明显增大,判读检查由原来的几十个县、几百个图斑到现在的六百多个县、几十万个图斑,汇总分析工作由原来的一百多个县、几百个图斑增加到三千多个县、几十万甚至一百万个图斑。”刘倩叶说。 漫漫长路上首要的是不断战胜自身 “担任西北监测区林地管理检查项目负责人后,对我而言是个分水岭,责任和压力更大,但再苦再累也要战胜自己,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不能辜负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更要对得起这份事业。”刘倩叶说。 最初几年,为更快更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她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技术方案起草、遥感影像判读、技术培训、调查、检查,到汇总分析、报告编写、汇报PPT制作、全国整改起草与核对等各项工作都是精益求精。看似简单的一个汇报PPT,她基本得做十几天以上,每页展示的内容都是精华中的精华。2009年至2012年,加班是常态,一年约有300天在加班。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出差。20多年来,常出差、出长差已成为刘倩叶的一种工作常态。 刚出差时她不怎么会爬山,做现场调查时,跟不上同行人员的速度。工作几年后,她白天与男同志一样爬山涉水,翻沟越岭,一天走几十里山路做现地调查,晚上还要加班整理数据,也觉得习以为常了。前些年,出差条件艰苦,经常在乡下吃住。“出差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无论环境有多恶劣,都要咬牙坚持,克服了生理、心理及生活上的困难,更不能因为我是女同志就有特权。”刘倩叶说。 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驱动力 谈及家人,刘倩叶提及最多的词是“愧疚”“亏欠”。 刘倩叶的爱人也是西北院职工,两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同时出差或加班的情况。 “孩子小的时候,几乎全靠父母照顾,实在没办法时,我只能找亲戚、找朋友临时救急。最心酸的是,有时候出差时间长了,回来孩子不认识我。”刘倩叶自责地说,“有时父母生病我都照顾不到,反而是我特别忙的时候,父母总主动过来帮忙,真是愧对父母。” “年轻的时候,从早忙到晚上也没问题,现在和过去没法比,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但工作绝不能落下。因为爱人和孩子特别理解我,父母更是一直用行动支持着我,要对得起他们的付出。”刘倩叶说。
  • 《被神灵保护的森林》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4-15
    • 印度有通过赋予自然精神层面来保护自然的悠久传统。生物物理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机构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文化与环境相辅相成,但又充满活力。各种各样的文化联系通过神话和宗教活动来表达,这些活动庆祝对生存至关重要的动植物、森林、河流和山脉。在一个村庄的郊区或森林地区的一部分不受干扰的植被被称为神圣的树林,这些森林是为当地的民间神灵或祖先的精神而设的,并通过结合精神和生态价值的禁忌受到当地人的保护。它们是具有显著生物多样性的仓库,是独特植物、无数鸟类、爬行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家园。不幸的是,神圣的森林没有法律保护。据报道,印度各地约有1.4万座圣林,但专家认为,这一数字可能会超过10万座。森林中的树木为许多物种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这些物种有助于控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数量,并通过分散种子促进树木物种的再生,同时促进许多植物物种的交叉授粉。神圣的树林是药用植物的宝库。喀拉拉邦的佩尔巴伏尔有一片树林,占地约25英亩,里面有药用植物,可以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发表声明后,神圣的树林在自然保护中的重要性有所增加。以社区为基础的保护措施是CBD的主要议程之一,神圣的树林传统可以被描述为一个角色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