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计利润超2000亿元!“三桶油”半年报出炉》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3
  •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以下简称“三桶油”)陆续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根据报告,今年上半年,在国际油价整体呈现上涨态势的大背景下,“三桶油”业绩表现较为亮眼。相较上年同期,除中国石化营业收入略有下滑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营业收入均保持较高增长;归母净利润方面,“三桶油”均呈现不同程度上涨态势,其中中国海油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5%。

    油价上涨 利润齐升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实现最高营收约1.58万亿元,同比下降1.1%;中国石油实现营收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5%;中国海油营收相对较低,为2267.7亿元,同比增长18%。“三桶油”归母净利润表现与营收略有不同,中国石油归母净利润最高,达886亿元,同比增长3.9%;中国海油则以相对较低的营收实现了较高的归母净利润,达797亿元,同比大增25%,“吸金”能力十足;中国石化实现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2.6%。

    “三桶油”业绩稳定增长背后,与国际原油市场回暖不无关系。2024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带动原油需求回暖,产油国联盟延续减产策略导致供应偏紧,地缘政治冲突多点频发,国际油价同比上升。

    中国石油在半年报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84.0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9.66美元/桶上升5.5%;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8.95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4.76美元/桶上升5.6%。对于上半年业绩增长的原因,中国石油指出“主要由于本集团原油、汽油价格上涨、天然气销量增加,以及煤油、聚乙烯等产品量价齐增”。

    “2024年上半年,国际油价高位宽幅震荡,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公司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一体协同优化,加大原料、产品和装置结构调整力度,全力拓市扩销,强化成本费用管控。”中国石化在半年报中表示,对于营收下降的原因,主要归因于部分石油石化产品销量下降。

    中国海油在半年报中指出:“上半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始终聚焦油气主业,突出抓好增储上产、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三大工程,着力实施提质增效升级行动,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经营业绩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增储上产 稳步推进

    国家统计局等相关资料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0705万吨,同比增长1.9%;原油进口量27548万吨,同比下降2.3%;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2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天然气进口量6465万吨,同比增长14.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137.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1%。

    作为我国油气资源保供主力军,“三桶油”上半年在油气勘探开发上持续发力,以技术创新推动增储上产保持良好态势。

    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大力实施高效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重要发现,落实多个规模油气储量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石油扎实推进万米深地油气科探预探工程,深地塔科1井突破万米大关并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与此同时,海外油气业务突出效益勘探、规模增储,乍得PSA项目获得高产油流。根据报告,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474.8 百万桶,同比增长0.1%;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584.2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 2.7%;油气当量产量905.5百万桶,同比增长1.3%。

    中国石化同样将勘探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上半年增储增产降本增效取得新进展,国内油气当量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四川盆地页岩气、北部湾盆地新区带等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高效推进。与此同时,加快推进胜利海上、塔河、北部湾等原油重点产能建设,并积极推进顺北二区、川西海相等天然气重点产能建设。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化实现油气当量产量257.66百万桶,同比增长3.1%。

    中国海油指出,上半年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持续加大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力度,新领域、新层系获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夯实油气储量基础。在中国海域获得6个新发现,其中,陵水36-1是中国首个超深水超浅层领域勘探发现,标志着南海万亿大气区的实现。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海油油气净产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达362.6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9.3%。

    低碳转型 融合发展

    守好传统油气主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三桶油”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氢能、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业务齐推进,持续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

    以中国石油为例,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油积极推动新能源大基地布局和新能源指标竞配,新获风光发电指标725万千瓦,签订地热供暖合同面积461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大庆油田林甸160万千瓦风电、新疆油田煤电一体化264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塔里木油田喀什11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新开工建设库尔勒130万千瓦光伏项目。2024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的8.5亿千瓦时增长154.5%。深入推进全产业链CCUS业务发展,注入二氧化碳83.7万吨。

    中国石化表示,公司积极培育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业务,加快构筑“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格局。炼化业务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基地建设,统筹低成本“油转化”、差异化“油转特”,积极布局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有序推进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打造更加安全集约、绿色智能、匹配协调的炼化产业链。此外,在零售端具有较强优势的中国石化,也在积极加大力度推进充电、加气网络建设和氢能交通示范应用,完善易捷综合服务生态,巩固提升“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网络优势。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石化充电网络已遍布全国370座城市,累计建成充电站超6000座。

    中国海油稳步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于去年5月并网的“海油观澜号”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2858万度,折合二氧化碳减排1.66万吨,其中今年上半年累计发电1440万度。中国海油表示,通过自产自用及绿电交易两种方式,扩大绿电使用规模,上半年共消纳绿电超4亿度,减少碳排放近30万吨。此外,中国海油首个海上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蓬莱油田太阳能发电项目投用,全球首套5兆瓦级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完工,预计使用20年累计可节省天然气消耗约3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万吨。

    原标题:“三桶油”上半年业绩亮眼

    文丨本报记者 李玲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youqi/2024/09/03/detail_20240903174549.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12
    •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11日)发布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6月信贷投放明显回升。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从结构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81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增量的81.44%,是人民币贷款增长的主要贡献项。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董希淼:信贷投放靠前发力,有效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为宏观经济恢复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单月看,6月新增信贷显著回升,创历史同期新高。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6月以来,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力,央行降息落地刺激投资和生产需求,在政策继续引导支持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作用下,企业中长期贷款依然是新增信贷的重要支撑。 此外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55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还显示,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亿元。从结构看,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2.4%,同比高7.8个百分点。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董希淼: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人民币贷款是主要贡献项。6月份金融数据触底反弹,表明随着支持经济持续回升的政策措施出台,市场信心和预期回暖,融资需求有所修复。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45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28.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政策加力将驱动下半年信用稳定扩张,并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内生投资和消费需求,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 《“双雄”VS“新秀” 硅片企业三季报出炉!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20
    • 近日、硅片双雄隆基绿能、TCL中环&跨界新秀上机数控、双良节能纷纷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随着三季度下游装机市场需求增长,叠加企业产能释放,硅片企业净利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硅片竞争愈发激烈,N型技术、一体化产业布局正加速落地。 从业绩表现来看,隆基绿能三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864亿元-874亿元,同比增长54%-56%;预计实现净利润为106亿元-11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0%-48%。隆基表示,业绩增长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公司硅片和组件对外销量同比提升,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大幅增加。 TCL中环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49.3亿元-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宁夏中环六期项目投产顺利,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G12战略产品市场优势显著,在供应链波动下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等。 双良节能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7.45亿元,同比增长285.7%;实现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368.8%。业绩增长主要受“双碳”政策推动,多晶硅设备和单晶硅片销售增长所致。 上机数控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4.86 亿元,同比增长130.49%;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1 亿元,同比增长 101.43%。公司表示,盈利增长主要受单晶硅业务规模扩大,收入、利润增加。 一体化竞赛 报告期内,隆基绿能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达成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及5GW高效光伏组件的一体化产能投资合作意向。此大手笔的扩产,不仅极大弥补了电池产能,还将令隆基成为横跨硅片、电池、组件三环节龙头。 TCL中环正式进军硅料,在呼和浩特市投资约206亿元打造中环产业城项目群,其中包括12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配套项目、国家级硅材料研发中心项目。 上机数控先后抛出了超过400亿元的投资规划,3月9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118亿建设年产15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仅3个月后,再抛出148亿元扩产计划,拟建设年产40GW单晶硅拉晶及配套生产项目;8月15日,上机数控再次宣布投资150亿元建设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的N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此外,上机数控还和协鑫科技合作参股颗粒硅项目,完善了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端布局。 双良节能以多晶硅还原炉设备为锚点,猛攻单晶硅片环节的同时,开始向光伏组件延伸。今年上半年,双良节能在包头40GW单晶硅项目基础上,建设2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一期项目产能5GW,已于5月8日正式开土动工。 “N型”订单猛增 光伏技术的快速迭代,令P型向N型技术过渡的节奏越来越快,光伏产业链下游客户也开始大手笔采购N型产品。10月17日,上机数控与一道衢州、一道泰州就“N型硅材料产品”销售签订合同,对方2023年总计向子公司采购N型硅材料产品3亿片(上下浮动不超过20%),预计2023年销售金额为31.92亿元。对于N型电池环节拓展,8月15日,上机数控宣布拟于徐州投资包括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 N 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目总投资预计为150亿元。 7月20日,双良节能签下了首个N型异质结大单,其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将在2022年-2025年间,向安徽华晟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华晟新材)提供异质结单晶方锭7800吨。以PV InfoLink在7月13日最新统计的单晶硅片(210mm/160m)均价测算,预计销售金额总计为30.24亿元(含税)。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首家公开报价N型硅片价的硅片厂商,2021年11月TCL中环已与金刚玻璃与签订6.67亿的N型硅片采购协议。而隆基绿能在2021年先后在不同技术路线上七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其中,N型TOPCon、P型TOPCon和N型HJT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被推高至25.21%、25.19%、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