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当今许多人群高发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脂血症、龋齿等,或多或少都与蔗糖的过量摄入有关。寻找高甜度低热量或非营养性的蔗糖替代物,特别是安全、无热量、非营养性天然高效甜味剂,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杜芝芝研究组通过对云南主要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食用、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野外调查,并结合味觉感官评价,发现了多种不同民族食用或药用的甜味植物,并对其中两种甜味植物的甜味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
萝摩科翅果藤属翅果藤(Myriopteron extensum)为瑶族等民族食用和药用的植物,果皮可用于腌制成咸菜食用;根可药用,用于消炎、润肺、止咳,全株可治肺结核,其果皮及根都具有甜味,但未见其所含甜味成分的相关报导。通过味觉活性追踪分离从该植物的食用部位果皮中发现了10个新的甜味甾体糖苷类化合物,经评价发现其甜度为蔗糖的50至400倍不等。另外,从该植物的药用部位根中分离并鉴定了该类型的12个新化合物,其中7个为新的高效甜味化合物,其甜度为蔗糖的25至400倍不等。同时,还对这些化合物的甜味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
豆科植物毛果鱼藤(Derris eriocarpa)为壮药和傣药土甘草的原植物,该植物具有清火解毒、止咳化痰、利水消肿、通经活血的功能,具有甜味,有时在民族药中被用来替代甘草使用,但未见其所含甜味成分的相关报导。通过味觉活性追踪分离从该植物中发现了4个新的甜味三萜皂苷类成分(3个为新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2个化合物其甜度分别为蔗糖的150倍和80倍。另外,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浓度下这2个化合物未显示毒性,从甜味觉的角度证实了其在民间被用作甘草替代物的合理性。
以上研究为天然甜味剂的开发提供了更广泛的植物来源,已有连续3篇论文发表在《农业和食品化学期刊》上,并且获得了两个授权专利。
陈云伟 摘编自http://www.kib.ac.cn/xwzx/kyjz/201807/t20180730_5051733.html
原文标题:天然高效甜味分子的发现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