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唾液聚糖结合触发人类冠状病毒的刺突打开》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08
  • 2023年10月4日,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 Sialoglycan binding triggers spike opening in a human coronavirus的文章。

    冠状病毒刺突蛋白介导受体结合和膜融合,使其成为中和抗体的主要目标。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刺突蛋白在开放和封闭构象之间自由转换,以平衡宿主细胞附着和免疫逃避。刺突打开暴露结构域S1,允许其与蛋白受体结合,并且也被认为在膜融合过程中使蛋白质重新折叠。然而,除了一个例外,迄今为止研究的所有其他冠状病毒的融合前刺突蛋白都是在封闭状态下观察到的。这提高了调控的可能性,刺突蛋白更常见的转变为开放状态,以响应特定的线索,而不是自发的。

    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人员发现,普通感冒人类冠状病毒HKU1的刺突蛋白在结合基于唾液聚糖的初级受体到S1结构域后,发生了局部和远程构象变化。这种结合通过变构域间串扰触发S1域向开放状态的转变。该研究结果提供了对冠状病毒附着的详细了解,以及双重受体使用和启动进入作为免疫逃逸手段的可能性。




    本文内容转载自“ 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Hh011wh7XclQqUOKHFsAw

相关报告
  • 《大流行冠状病毒的进化勾勒出从动物到人类的路径:病毒改变的能力使新的人类冠状病毒有可能出现——《每日科学》》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6-03
    • 一个研究SARS-CoV-2病毒起源的科学家小组发现,当SARS-CoV-2病毒获得感染人类细胞的能力时,它特别适合通过变形从动物转移到人类。SARS-CoV-2病毒是导致2019冠状病毒大流行的病毒。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和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进行基因分析时证实,这种病毒最接近的亲属是一种感染蝙蝠的冠状病毒。但这种病毒感染人类的能力是通过交换一种冠状病毒的关键基因片段而获得的,这种病毒感染一种名为穿山甲的有鳞哺乳动物,从而使这种病毒有可能感染人类。 研究人员报告说,这种从物种到物种的跳跃是病毒通过改变其遗传物质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能力的结果。打个比方,这就像是病毒重组了钥匙,使其能够打开宿主细胞的门——在这个例子中是人类细胞。在SARS-CoV-2病例中,“关键”是在病毒表面发现的一种突起蛋白。冠状病毒利用这种蛋白质附着在细胞上并感染细胞。 “很像原来的非典,从蝙蝠果子狸,或即从蝙蝠到单峰骆驼骆驼,然后给人类,这个流行的祖冠状病毒进行了进化的遗传物质,使其最终感染人类,”冯说高,医学博士,教授,医学分部的杜克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和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出版在线5月29日《科学》杂志上的进步。 高和他的同事说,追踪病毒的进化路径将有助于阻止未来由病毒引起的大流行,并可能指导疫苗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典型的穿山甲冠状病毒与SARS-CoV-2差异太大,无法直接导致人类大流行。 然而,它们确实含有受体结合位点——与细胞膜结合所必需的突起蛋白的一部分——这对人类感染很重要。这种结合位点使得附着在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成为可能,这种蛋白质在人类呼吸道和肠道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肾细胞等细胞中大量存在。 尽管蝙蝠的病毒祖先是与SARS-CoV-2关系最密切的冠状病毒,但其结合位点非常不同,仅靠自身无法有效感染人类细胞。 SARS-CoV-2似乎是蝙蝠病毒和穿山甲病毒的混合,以获得人类感染所需的“关键”受体结合位点。 “有地区的病毒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之间的氨基酸序列不同的冠状病毒感染人类,蝙蝠和穿山甲,表明这些病毒正在类似的主机选择和可能的祖先SARS-CoV-2能够很容易从这些动物给人类,”主要作者)说李从杜克大学。 “人们已经研究了我们在论文中讨论的从穿山甲中提取的冠状病毒序列,但是科学界对于它们是否在SARS-CoV-2的进化中发挥了作用仍然存在分歧,”该研究的联合首席作者、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Elena Giorgi说。 Giorgi说:“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证明了SARS-CoV-2确实具有丰富的进化史,包括在蝙蝠和穿山甲冠状病毒获得转移到人类之前对遗传物质进行重组。”
  • 《Nature | TMPRSS2是人冠状病毒HKU1的功能性受体》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30
    • 本文内容转载自“ 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HaX-79enm7IM6yPVjkjc1w 2023年10月25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TMPRSS2 is a functional receptor for human coronavirus HKU1的文章。 引起普通感冒的四种季节性人类冠状病毒HKU1、229E、NL63和OC43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在与细胞受体结合后,冠状病毒刺突蛋白被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 (TMPRSS2)或内体组织蛋白酶引物融合。NL63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作为受体,而229E使用人氨基肽酶- n。HKU1和OC43刺突通过9-O40乙酰化唾液酸结合细胞,但它们的蛋白受体尚不清楚。 该研究发现TMPRSS2是HKU1的功能性受体。TMPRSS2触发HKU1刺突介导的细胞融合和假病毒感染。催化失活的TMPRSS2突变体不能切割HKU1刺突,但允许假病毒感染。此外,TMPRSS2与HKU1受体结合域(RBD)具有高亲和力(HKU1A和HKU1B基因型的Kd为334和137 nM),但与SARS-CoV-2没有亲和力。HKU1 RBD中的保守氨基酸是结合TMPRSS2和假病毒感染所必需的。新设计的抗TMPRSS2纳米体能有效抑制HKU1刺突与TMPRSS2的附着、融合和假病毒感染。纳米体还可减少原代人支气管细胞被真正的HKU-1病毒感染。该研究结果说明了冠状病毒的各种进化策略,它们使用TMPRSS2直接结合靶细胞或为其刺突进行膜融合和进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