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RT测序技术打造高质量产能菌株曲霉菌基因组》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3-07
  • 能源产业作为21世纪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一直以来是人们所重点关心的领域。传统能源的不断消耗,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发新型能源来弥补缺口,而其中生物能源由于其可再生,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能源部着眼于我们生物能源的发展需要,提出利用曲霉属(Aspergillus)获取生物能源这一方案。此属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含有数百种变异,一方面不少菌种是引起多种物质霉腐的病原体之一(如面包腐败、煤生物分解及皮革变质等);另外一方面很多菌种被用于各种有益物质的生产,在工业微生物中用于生产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

    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已经开展了一项计划,对300种曲霉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注释和分析,目前第一批结果已经公布。

    2018年1月23日,由美国能源部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和丹麦技术大学(DTU)合作,JGI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在线发表题为“Linking secondary metabolites to gene clusters through genome sequencing of six diverse Aspergillus species” 的文章。作者利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四种不同的曲霉菌种(A. campestris,A. novofumigatus,A. ochraceoroseus和A. steynii)进行测序,产生了高质量的可用于后期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的参考基因组。

    此外,作者对另外两个菌株(A. taichungensis和A. candidus)进行illumina测序组装,并和其他的曲霉菌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出重要次级代谢产物(SM)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六个菌株测序组装结果如下图,长读长SMRT测序技术较短读长技术组装的基因组Scaffold数量更少,基因组更加完整。

    本文通讯作者丹麦技术大学Mikael R. Andersen博士提道:“四个亲缘关系较远的菌种之间存在非常大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多样性非常利于为多样性化合物找到候选基因。” Andersen博士补充道:“使用我们开发的新分析方法,我们找到了所有发现的已知基因,并能够精确地定位基因”。作者后续对各曲霉菌株的毒性和致病性进行深入研究。

    已知曲霉菌中含有超过250种可分解植物细胞壁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基于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进行后期生物合成、功能代谢的研究有助于能源部利用更多的生物能源原料作物挖掘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燃料。

    美国能源部研究人员对曲霉真菌物种的次生代谢产物很感兴趣,因为这些小分子有潜力充当生物燃料和化学中间体。文章另一作者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员Scott Baker说道:“确定纯化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通常十分简单,但将这些分子整合到它们的生物合成途径中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使用比较基因组学可以有效地预测参与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簇 ”。

    作者希望通过表征次生代谢物的特性和作用及其生成所必需的基因,进而发现可能的工具,用于提高将难处理的生物质加工成生物燃料和生物制品前体的能力。

    基因有限公司作为PacBio公司在中国区的独家代理商,自2011年以来将PacBio第三代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引入国内,一直为国内用户提供专业的三代测序系统的安装培训,技术支持,应用培训与售后维护工作,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与信任。基因有限公司将一如既往的支持越来越多的PacBio用户。

  • 原文来源: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8-3/201835175126380.htm
相关报告
  • 《水牛的新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爱丁堡大学》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19-01-29
    • 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的高质量水牛基因组装配,它超越了人类和山羊组装的连续性。评估基因组装配质量的一种方法是查看中断基因组序列连续性的间隙数。目前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水牛基因组装配体,其数量上的差距比以前人类和山羊基因组的数量少。尽管测序技术取得了进展,但我们产生长连续DNA序列读数的能力仍然有限,基因组中通常存在一些缺口。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结合了许多技术,从而使得可能产生异常高质量的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他们已经证明,通过组合这些技术,可以显着减少基因组中的缺口数量。水牛是经济上重要的牲畜物种,它通过肉类、牛奶、皮革和通风力为全球农业作出贡献。罗斯林研究所为这项研究作出了贡献,该研究由阿德莱德大学的约翰威廉姆斯教授教导。罗斯林科学家已经为超过50种组织产生了超过210亿个RNA测序读数,为水牛提供了全年的基因表达图谱,另外该数据的重要部分用于注释水牛基因组。
  • 《全球首张榨菜高质量基因组图谱问世》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dingqian
    • 发布时间:2016-09-13
    • 9月6日,《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教授张明方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课题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榨菜全基因组图谱,并从基因组选择与进化层面解答了榨菜“家乡味”的成因,这一进展将对芥菜类蔬菜作物的改良产生重要意义。 菜用芥菜是我国重要的加工蔬菜,榨菜和雪里蕻、大头菜等都属于不同的变种,它们在浙江、四川、重庆等南方许多省市广泛栽培。通过全基因组分析,课题组找到了两组同源基因序列,“其中一组与硫代葡糖糖苷代谢有关,它们发生了差异化进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的榨菜闻起来香,有的香味不明显。另外一组则与油脂代谢有关,决定着油用芥菜的产油量和油脂的组分。” 据论文第一作者杨景华副教授介绍,多倍化是植物进化中的普遍现象。半个世纪以来,众多学者以小麦、棉花、油菜等为模式作物,对复杂基因组组装和同源基因表达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尚未揭示多倍体物种中同源基因表达与选择的机制。这种机制,终于通过我国的“乡土”作物榨菜得到了揭示:异源多倍体芥菜亚基因组间呈非对称进化,亚基因组间同源基因中具有显著表达差异的基因表现出更快的进化速率,这些基因在菜用和油用芥菜分化中受到选择。 张明方认为,榨菜全基因组信息的解析不但可以推动芥菜类蔬菜作物分子育种的进程,同时,还能以从理论上预测重要农业性状的选择,推动对基因组育种的认识和应用。“我们将进一步寻找植物性状与基因序列之间对应的关系,将来,我们就可以在实验室里精准地进行分子设计育种,加速新品种选育的进程。” “例如,田间的榨菜有的抗病能力强,有的则很容易遭到病害,我们会试图找到决定抗病能力的基因,通过分子育种的方式对作物进行改良。”杨景华说,“课题组还试图通过找到控制榨菜膨大部位的基因,来‘设计’膨大部位所在的高度,以便于机械化采收。” 《自然-遗传》的外审专家认为,“这些亚基因组间具有表达差异的同源基因对多倍体演化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作物改良的目标基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