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首个遗传性朊病毒疾病小鼠模型》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朊病毒是导致哺乳动物致命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和疯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的致命传染因子。阮病毒疾病动物模型主要是通过在小鼠体内引入编码阮病毒蛋白且携带致病突变的基因。此前对其的研究均是将等效的基因引入到小鼠的阮病毒蛋白基因中,并未直接在人类阮病毒蛋白基因上进行致病突变的研究,这限制了对人类阮病毒疾病的理解。
    为克服此问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于2020年6月9日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其开发出首个遗传性朊病毒疾病小鼠模型,模拟了人类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基因(PRNP)A117V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病毒病(inherited prion disease,IPD)。研究人员将突变的人类阮病毒基因引入到未携带小鼠阮病毒基因的小鼠体内,通过研究未接种的小鼠的大脑样本,结果发现生长到超过475天的小鼠会自发产生错误折叠的阮病毒蛋白簇,而将这些蛋白簇接种到其他携带相同突变的年轻小鼠体内后,产生的分子和神经病理学表型与那些将来自IPD A117V患者的脑分离物接种到相同小鼠后产生的情况相一致。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在小鼠机体中发现完全由突变的人类阮病毒蛋白所引起的自发感染现象,该研究中的117VV Tg30小鼠品系也成为第一个仅表达突变型人类PrP的转基因模型,这为研究人员深入理解人类阮病毒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阮病毒疾病新型疗法的开发奠定了一定基础。
    宋琪 编译自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
    article/file?id=10.1371/journal.pbio.3000725&type=printable
    原文标题:Spontaneous generation of prions and transmissible
    PrP amyloid in a humanised transgenic mouse model of A117V GSS

相关报告
  • 《美国研究人员建立新冠病毒非转基因小鼠感染模型》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病大流行已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数百万人,并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同时造成了全球严重的经济困境。缺乏大量易感的小动物模型限制了评估抑制SARS-CoV-2感染和开发改善疾病的潜在疗法和疫苗。 由于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的种属特异性差异,因此市售的小鼠实验室品系不容易被SARS-CoV-2感染。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一种新冠病毒非转基因小鼠感染模型。研究人员通过鼻内接种将编码人ACE2(hACE2)的复制缺陷腺病毒转导到BALB/c小鼠中,成功地使小鼠肺组织中表达hACE2受体,随后研究人员利用SARS-CoV-2病毒感染这些小鼠,结果证明hACE2转导的小鼠被SARS-CoV-2有效地感染,这导致肺组织中出现高病毒滴度,小鼠出现新冠肺炎肺病理学特征同时体重减轻。为了揭示中和性抗体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给这些小鼠进行了中和性单克隆抗体治疗,结果发现中和性抗体治疗减少了病毒在肺部的负担,同时减轻了炎症和体重减轻的症状。可获得的SARS-CoV-2感染和发病机理的小鼠模型的开发将加快治疗药物和疫苗的测试和部署。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0年6月10日发表在Cell上。 宋琪 编译自https://www.cell.com/action/showPdf?pii=S0092-8674%2820%2930742-X 原文标题:A SARS-CoV-2 Infection Model in Mice Demonstrates Protection b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精准基因组编辑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0-19
    • 据生物谷公众号9月26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精准基因组编辑试剂,可精确进行靶基因矫正。可编程的CRISPR-Cas核酸酶是有效的基因破坏工具,需要改进才能进行临床转化。研究人员开发的精准基因组编辑试剂,包括碱基编辑器和先导编辑,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小鼠模型等多种治疗环境中,实现了高效和精确的靶基因校正,而非基因破坏。精确的靶基因校正极大扩展了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潜在治疗应用,利用体内基因编辑来治疗IRD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将对未来精准基因组编辑疗法的设计和转化提供重要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