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磁性复合纳米颗粒的多阶段靶向策略对光热治疗和化疗的协同作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2-18
  • 线粒体靶向治疗是增强癌症治疗的一种新兴策略。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多阶段靶向策略,采用多氧双载磁性复合纳米颗粒增强光热和化学治疗的效果。壳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由Fe3O4胶体纳米晶体簇的核心组成,它是一种由三苯基膦(TPP)组成的多多巴胺(PDA)的内壳,以及由二硫化物键连接到PDA上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外壳。在肿瘤组织靶向的第一阶段,磁芯可增加肿瘤部位纳米颗粒的积累。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细胞后,线粒体靶向的第二阶段被实现为mPEG壳,通过redox响应,使其脱离于纳米粒子,从而暴露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在肿瘤部位使用近红外光照射,由PDA光敏剂产生光热效应,导致线粒体膜电位急剧下降。同时,负载的阿霉素可迅速进入线粒体,进而破坏线粒体DNA,导致细胞凋亡。因此,光热疗法与化疗靶向线粒体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强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文章发布于2017年12月4日

相关报告
  • 《用于协同癌症抗血管生成疗法和光疗法的无载体纳米整合策略。》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05-13
    • 本文中,使用纳米整合策略将抗血管生成剂索拉非尼和光敏剂二氢卟酚e6组合以形成用于协同抗血管生成疗法和光疗法的无载体多功能纳米颗粒(SC NP)。 SC NPs(直径,~152 nm)基于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EPR)效应,在体内对肿瘤部位呈现出优异的水分散性和被动靶向能力,可通过荧光成像监测。此外,SC NPs在光动力疗法(PDT)和光热疗法(PTT)中均表现出有效的活性氧(ROS)产生和光热转换能力。在相当低的剂量(200μgkg-1)和激光照射(660 nm,500 mW cm-2)下,SC NPs可以通过温和的光疗法杀死内部肿瘤细胞来攻击肿瘤组织,同时切断外部营养素和通过抗血管生成来补充肿瘤细胞的氧气。此外,PDT过程中的氧消耗可以与抗血管生成疗法组合,以通过肿瘤饥饿进一步引起细胞凋亡。除了体内高效的治疗效果外,SC NPs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有利于荧光成像引导的协同抗血管生成治疗和临床光疗。
  • 《褪黑素在人类乳腺癌细胞中具有“内-外”的纳米热疗法:一种潜在的癌症靶向治疗方法,其基础是基于融合纳米颗粒的纳米复合粒子。》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0-16
    • 摘要目的:在广泛认识到褪黑素的肿瘤静态效应的基础上,目前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乳腺癌靶向治疗方法,该方法是基于融合的磁性纳米复合颗粒(mel张力-mnps)。 方法:采用单一乳液溶剂萃取法和蒸发法,对其进行了合成。 结果:根据细胞膜上的过量表达对褪黑素的催化转运,与无麦粒的纳米复合颗粒相比,mf-7细胞更容易被mcf-7细胞所接受,这表明了褪黑素分子的癌症靶向能力。感应加热可以通过暴露在不同的磁场内的癌细胞内的融合在不同的细胞内,从而达到“内外”的磁纳米热疗。除了证明这种纳米热疗对传统外生热疗法的细胞毒性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在对磁性加热的反应中,可以极大地促进褪黑素的可持续性释放。基于mel张力-mnp的多通道治疗可导致细胞生存能力的显著下降,这表明褪黑素对纳米热疗的细胞毒性反应有潜在的影响。 结论:本研究是第一个制备出精确的合成的多功能纳米复合粒子,并展示了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力。 ——文章发布于2017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