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协同癌症抗血管生成疗法和光疗法的无载体纳米整合策略。》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05-13
  • 本文中,使用纳米整合策略将抗血管生成剂索拉非尼和光敏剂二氢卟酚e6组合以形成用于协同抗血管生成疗法和光疗法的无载体多功能纳米颗粒(SC NP)。 SC NPs(直径,~152 nm)基于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EPR)效应,在体内对肿瘤部位呈现出优异的水分散性和被动靶向能力,可通过荧光成像监测。此外,SC NPs在光动力疗法(PDT)和光热疗法(PTT)中均表现出有效的活性氧(ROS)产生和光热转换能力。在相当低的剂量(200μgkg-1)和激光照射(660 nm,500 mW cm-2)下,SC NPs可以通过温和的光疗法杀死内部肿瘤细胞来攻击肿瘤组织,同时切断外部营养素和通过抗血管生成来补充肿瘤细胞的氧气。此外,PDT过程中的氧消耗可以与抗血管生成疗法组合,以通过肿瘤饥饿进一步引起细胞凋亡。除了体内高效的治疗效果外,SC NPs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有利于荧光成像引导的协同抗血管生成治疗和临床光疗。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search?q=biosafety&order=relevance&date_range=last_year
相关报告
  • 《用于声动力癌症疗法的脂质双分子层生物纳米平台》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3-10-19
    • 声动力疗法(SDT)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替代方法,它涉及声敏化剂和低强度超声波的协同应用。然而,由于传统的声敏化剂在体内的表现不佳以及肿瘤微环境(TME)的限制,SDT 的抗肿瘤疗效受到很大限制。脂质双层纳米颗粒(LBBNs),包括多功能脂质体、外泌体和分离细胞膜,最近取得的突破为 SDT 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尽管它们的来源和制备方法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使它们能以许多类似的方式进行功能化,从而成为理想的纳米载体,应对肿瘤特异性声纳增敏剂递送和复杂的 TME 所带来的挑战。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全面总结了基于 LBBN 的 SDT 的最新进展,尤其关注如何设计 LBBN 以提高声纳敏化剂的递送效率,克服 TME 内的物理、生物和免疫障碍,从而增强声动力癌症疗法。我们希望这篇综述能为构建基于 LBBN 的纳米声纳增敏剂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并为开发下一代声动力癌症疗法的先进策略做出贡献。
  • 《纳米颗粒疗法: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8-19
    • 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免疫治疗是治疗癌症的一个新概念,并且在患者治疗中已经获得了突出的成果。因此研究人员将纳米技术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纳米疫苗可作为钠米载体释放抗原和佐剂,在肿瘤治疗应用中分子往往呈现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文章还介绍了该应用对于生物应用和衍生载体应用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