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3D打印无金属柔性胶状电极问世》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6-21
  • 据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一种不含金属的、类似果冻的材料,它像生物组织一样柔软和坚韧,同时可像传统金属一样导电。这种材料可制成打印墨水,有朝一日或成为功能性凝胶基电极,且具有生物组织的外观和手感。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不含金属的果冻状材料,它像生物组织一样柔软而坚韧,同时可以像传统金属一样导电

    研究人员表示,胶状电极有可能取代金属来刺激神经,并与心脏、大脑和身体其他器官连接。

    研究人员希望导电聚合物和水凝胶的结合将产生一种灵活的、生物相容的和导电的凝胶。但到目前为止制造的材料要么太脆弱,要么电气性能很差。为了分别保持导电聚合物和水凝胶的电气和机械强度,这两种成分应该以一种略有排斥的方式混合,这种状态被称为相分离。在这种略微分离的状态下,每种成分都可将各自的聚合物连接起来,形成细长的微观链,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混合。

    研究人员将其称为具有电气和机械性能的“意大利面”。其中“电气意大利面”是一种导电聚合物,可通过材料传递电流;而“机械意大利面”就是水凝胶,可传递机械力,而且由于它也是连续的,所以很坚韧有弹性。 研究人员调整了配方,将“意大利面”煮成墨水,通过3D打印机输入,并打印到纯水凝胶薄膜上,图案类似于传统的金属电极。

    研究人员将打印的果冻状电极植入大鼠的心脏、坐骨神经和脊髓。在动物身上测试了长达两个月后这些设备始终保持稳定,几乎没有导致周围组织产生炎症或疤痕。电极还能够将来自心脏的电脉冲传递给外部监测器,并将微小脉冲传递到坐骨神经和脊髓,进而刺激相关肌肉和四肢的运动。

    研究人员设想,未来这种新材料能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的恢复,可用作器官和长期植入物(包括起搏器和深部脑刺激器)之间的软电子接口。

相关报告
  • 《基于3D打印水凝胶用于柔性传感及脑电信号的采集》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1-12
    • 近年来,柔性电子在可穿戴设备、电子皮肤等众多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水凝胶为基质设计的柔性电子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柔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柔性传感器、柔性能源器件及人机接口等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PμSL)可快速制造并成型任意形状和定制设计的结构,为以水凝胶基质设计的柔性电子器件的制造提供了灵活性和简便性。结合3D打印技术,并对水凝胶进行诸如超抗冻、超拉伸、导电等性能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水凝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近日,湖南大学王兆龙助理教授、段辉高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郑平院士等人合作,该团队基于摩方精密(BMF)超高精度光固化3D打印机nanoArch S/P140,开发了一种能够耐受-115℃极高导电能力的水凝胶体系,实现了极低温条件下的可穿戴设备运动信号检测及脑电信号高精度采集。文章以“3D Printed Ultrastretchable, Hyper-Antifreezing Conductive Hydrogelfor Sensitive Motion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 Monitoring”为题发表在Research(Volume 2020 |Article ID 1426078)上。其中,王兆龙助理教授及硕士研究生陈雷为共同一作。 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制造水凝胶结构,首先,作者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生成的3D模型按照特定层厚切片为一系列平行的二维数字图像,然后,这些切出来的2D图案被传输到DMD芯片上,DMD芯片通过2D图案的形状调节其上照射的紫外光(LED,405nm)。具有相应定义的2D图案的成形紫外光通过一个缩小透镜,该透镜将2D图像投影到具有缩小特征尺寸的水凝胶前体溶液上。图案化的紫外光照射将会使水凝胶前体溶液在相应区域发生局部聚合反应并成型附着在打印平台上。再控制降低打印平台,紫外光投影照射继续打印下一层。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整个水凝胶结构被制造出来(图1)。研究者引入亲水性的三元醇作为光引发剂TPO-L的良性溶剂,将不溶于水的TPO-L均匀分散在水中,提高光引发剂引发效率,结合光固化3D打印nanoArchS/P140设备的离型膜的快速离型,大大提高水凝胶的光固化速度;利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水凝胶高分子链之间形成强烈的物理作用,从而提高3D打印水凝胶的拉伸性(2500%),并进一步提高其机械强度;三元醇和高浓度离子盐的协同作用赋予了水凝胶极佳的导电性和抗冻性(-115℃左右),3D打印水凝胶在极低温情况下仍然能够完成拉伸、弯曲和扭转的动作,并具有一定的低温导电性(图2)。 图1 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的水凝胶加工过程 图2 水凝胶的力学、电学和抗冻性能设计 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能使其3D打印水凝胶能够作为应变传感器用于识别包括手指弯曲、发声及吞咽等人体运动信号(图3);水凝胶还可作为柔性电极检测和采集诸如人睁、闭眼时的脑/眼电信号(EEG/ EOG),当志愿者在闭上眼睛并放松时,脑电信号显示出明显的α波(8~13Hz),当志愿者睁开眼睛并积极思考时,脑电α波即刻消失并逐渐向β波(14~30Hz)方向移动。与当前最精确的传统脑电信号采集装置对比实验表明,新体系水凝胶可以准确采集大脑中的脑电信号,反映大脑活动的整体信息,显示出在人机交互,特别是低温领域的脑机接口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图4)。 图3 柔性应变传感器应用 图4 水凝胶柔性电极脑机接口应用 总而言之,本研究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引入亲水性的三元醇作为光引发剂TPO-L的良性溶剂,利用纳米羟基磷灰石提高拉伸性,并结合高浓度的离子盐和三元醇作为导电介质和抗冻剂,使得所开发的水凝胶体系具有优异机械、导电和抗冻性能,并且可作为柔性应变传感器实现对人体运动和微弱信号的实时监控,同时可进一步用作脑机接口,准确采集大脑中的脑电信号,包括α、β波以反映大脑活动的整体信息。本文提出的水凝胶在电子皮肤、人机交互甚至极低温情况下的可穿戴设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微尺度3D打印技术的加入使得复杂3D结构多功能柔性电子和复杂脑机接口的快速制造成为可能。
  • 《麻省理工用3D技术打印出柔软的橡胶状大脑植入物》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4-01
    • 大脑是我们最脆弱的器官之一,就像豆腐一样软。另一方面,大脑植入物通常是由金属和其他刚性材料制成的,久而久之会导致炎症和留下疤痕。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正在研发一种柔软、灵活的神经植入物,这种植入物可以轻柔地顺应大脑的轮廓,并在较长时间内监测大脑活动,而不会损害周围的组织。这种可弯曲的电子设备可以替代现有的金属电极,用于监测大脑活动,也可以用于刺激神经区域的大脑植入物,以缓解癫痫、帕金森病和严重抑郁症的症状。 机械工程和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赵宣和(音译)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3d打印神经探头的方法。 这种设备是由一种导电的聚合物或软塑料制成的。研究小组将这种类似液体的导电聚合物溶液转变成一种更像粘性牙膏的物质,然后将这种物质注入传统的3d打印机中,制造出稳定的导电图案。 研究小组打印了一些软电子设备,其中包括一个小的橡胶电极,他们将其植入老鼠的大脑。当老鼠在一个受控的环境中自由移动时,神经探头能够从单个神经元捕捉到活动。监测这种活动可以为科学家提供大脑活动的高分辨率图像,并有助于为各种神经障碍量身定做治疗方法和长期的大脑植入物。 “我们希望通过展示这个概念证明,人们可以快速地使用这项技术来制造不同的设备,”研究小组的Hyunwoo Yuk说。“他们可以改变设计,运行打印代码,并在30分钟内生成一个新的设计。希望这将简化神经接口的开发,令神经接口完全由软材料制成。” 该团队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的合著者包括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陆宝阳(音译)和徐景坤(音译),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沈林(音译)和罗建红(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