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le】研究人员提议将 Sn 基材料作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优质阳极》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10-28
  • 由韩国电工技术研究院(KERI)、Kumoh国立工业大学和仁荷大学合作进行的研究,发表在 Joule 杂志上,介绍了固态电池(SSBs)的新型阳极材料。

    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了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传输离子的可燃液态电解质,大大降低了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然而,固态电池由于其 "固态 "特性,需要大量先进技术,如确保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机械稳定性。 特别是,由于阳极对电池的充电速度和寿命有重大影响,因此材料的选择极为重要。 目前,锂金属是研究最广泛的固态电池阳极材料。 然而,对于锂金属,反复充电和放电会导致枝晶生长,即锂在表面形成树状结构。 这种现象会导致内部短路,威胁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 除了锂金属,也有硅负极材料可供选择,但它们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电子和离子导电率低,以及体积膨胀导致的裂缝。 此次,韩国能源研究院和大学团队提出的负极材料是锡(Sn)基合金材料,特别是 FeSn2。 研究小组通过详细的机械性能分析发现,FeSn2 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会因重组反应而出现粒径减小的特性。

    这证实了在 SSB 中,内部固体颗粒之间的接触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从而形成致密均匀的电极。 即使在有外部刺激的环境中,FeSn2 也能表现出很高的弹性和变形能,从而确保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不会出现裂纹。

    原文链接 : Young-Han Lee et al, Empowering all-solid-state Li-ion batteries with self-stabilizing Sn-based anodes, Joule (2024). DOI: 10.1016/j.joule.2024.08.011

  • 原文来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4-10-sn-based-materials-superior-anodes.html
相关报告
  • 《研究人员提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两级回收方法》

    • 来源专题:工业强基
    • 编译者:张欣
    • 发布时间:2024-07-05
    • 来自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吉森大学-立大大学和萨尔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分两步回收方法。该工艺以柠檬酸为过滤剂,分离和回收各个组分,并发表在《化学与可持续化学》杂志的一篇开放获取论文中。. 目前全球预计有超过1.3亿辆电动汽车,不久将需要对电池废物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而言,废物管理和循环经济方面的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诸如石榴石型Li6.5La3Zr1.5Ta0.5O12(LLZTO)的固体电解质可以将重点转移到不仅回收过渡金属元素而且回收诸如La/Zr/Ta的元素的策略上。 将该工艺应用于由Li4Ti5O12(LTO)阳极、Li6.5La3Zr1.5Ta0.5O12(LLZTO)石榴石电解质和LiNi1/3Mn1/3Co1/3O2(NMC)阴极组成的模型电池,研究人员观察到,通过调节柠檬酸的浓度,可以在不强烈混合各个相的情况下将材料彼此分离,并且还可以保持它们的主要性能特性。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该工艺具有扩大规模的潜力,可以指导在开发锂ASSB时考虑电池组件的分离能力。
  • 《《自然通讯》:研究人员为镁离子电池找到了一种高效的固态电解质新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29
    • 虽然我们隔三差五就能听到有关“电池技术突破”的新闻,但锂离子电池依然是当前使用最广、综合表现最佳的选择。不过最近,麻省理工博客里实验室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一支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固态材料。它似乎是镁离子的一种绝佳导体、有望用于打造更安全和高效的电池。锂电池被用于从手机到电动汽车等各个领域,虽然这种金属材料服务得很好,但在效率和价格上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magnesium-battery-2.jpg 通过在核磁共振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研究人员们证明了新材料是镁离子的一种高效导体(via:阿贡国家实验室) 作为对比,镁元素的能量密度更高、在自然界中的储量也更多,因而很有希望拿来打造更加便宜和更容易生产的电池。然而要在电池中使用镁这种金属的话,还得迈过电解质这个绊脚石。 其负责在电池的阴极和阳极之间传递电荷,虽然近期丰田和 KIT 都专注于研发更好的液体电解质,但它们都有腐蚀电池的其它部位的倾向。于是我们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尝试其它类型的电解质呢? 论文合著者 Gerbrand Ceder 表示:镁基电池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没有任何好用的液体电解质。所以我们想到,为什么不换用一种固态的电解质呢? 好消息是,他们真的研制出了一种名叫“硒化钪镁尖晶石”(magnesium scandium selenide spinel)的新材料。这种固态电解质允许镁离子轻松穿透,且其导电性甚至媲美某些锂电池中所使用的固态电解质。 最初的理论研究已经预测了不错的结果,为了验证,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了核磁共振(NMR)光谱实验。该仪器能够检测镁(或锂)离子是否穿透物质,然而由于新材料有些复杂且缺少参考,导致他们难以解释数据结果。 研究一作 Pieremanuele Canepa 表示:除了传统的电化学表征之外,这些发现只有结合多种技术方法才能说得通(阿贡实验室的固态核磁共振和同步测量)。 即便如此,在将这种镁基新材料用于打造真实的电池之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当前仍有少量的电子泄露,需要改进电子迁移率。不过固态电池在商用之后,其安全性还是较传统液体电解质电池高出不少。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