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研究人员为镁离子电池找到了一种高效的固态电解质新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29
  • 虽然我们隔三差五就能听到有关“电池技术突破”的新闻,但锂离子电池依然是当前使用最广、综合表现最佳的选择。不过最近,麻省理工博客里实验室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一支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固态材料。它似乎是镁离子的一种绝佳导体、有望用于打造更安全和高效的电池。锂电池被用于从手机到电动汽车等各个领域,虽然这种金属材料服务得很好,但在效率和价格上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magnesium-battery-2.jpg

    通过在核磁共振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研究人员们证明了新材料是镁离子的一种高效导体(via:阿贡国家实验室)

    作为对比,镁元素的能量密度更高、在自然界中的储量也更多,因而很有希望拿来打造更加便宜和更容易生产的电池。然而要在电池中使用镁这种金属的话,还得迈过电解质这个绊脚石。

    其负责在电池的阴极和阳极之间传递电荷,虽然近期丰田和 KIT 都专注于研发更好的液体电解质,但它们都有腐蚀电池的其它部位的倾向。于是我们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尝试其它类型的电解质呢?

    论文合著者 Gerbrand Ceder 表示:镁基电池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没有任何好用的液体电解质。所以我们想到,为什么不换用一种固态的电解质呢?

    好消息是,他们真的研制出了一种名叫“硒化钪镁尖晶石”(magnesium scandium selenide spinel)的新材料。这种固态电解质允许镁离子轻松穿透,且其导电性甚至媲美某些锂电池中所使用的固态电解质。

    最初的理论研究已经预测了不错的结果,为了验证,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了核磁共振(NMR)光谱实验。该仪器能够检测镁(或锂)离子是否穿透物质,然而由于新材料有些复杂且缺少参考,导致他们难以解释数据结果。

    研究一作 Pieremanuele Canepa 表示:除了传统的电化学表征之外,这些发现只有结合多种技术方法才能说得通(阿贡实验室的固态核磁共振和同步测量)。

    即便如此,在将这种镁基新材料用于打造真实的电池之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当前仍有少量的电子泄露,需要改进电子迁移率。不过固态电池在商用之后,其安全性还是较传统液体电解质电池高出不少。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107216
相关报告
  • 《更高效的固态电解质 镁离子电池技术或有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01
    • 虽然我们隔三差五就能听到有关“电池技术突破”的新闻,但锂离子电池依然是当前使用最广、综合表现最佳的选择。 不过最近,麻省理工博客里实验室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一支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固态材料。 它似乎是镁离子的一种绝佳导体、有望用于打造更安全和高效的电池。 锂电池被用于从手机到电动汽车等各个领域,虽然这种金属材料服务得很好,但在效率和价格上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研究人员为镁离子电池找到了一种高效的固态电解质 通过在核磁共振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研究人员们证明了新材料是镁离子的一种高效导体(via:阿贡国家实验室) 作为对比,镁元素的能量密度更高、在自然界中的储量也更多, 因而很有希望拿来打造更加便宜和更容易生产的电池。然而要在电池中使用镁这种金属的话,还得迈过电解质这个绊脚石。 其负责在电池的阴极和阳极之间传递电荷, 虽然近期丰田和 KIT 都专注于研发更好的液体电解质,但它们都有腐蚀电池的其它部位的倾向。 于是我们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尝试其它类型的电解质呢? 论文合著者 Gerbrand Ceder 表示:镁基电池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没有任何好用的液体电解质。所以我们想到,为什么不换用一种固态的电解质呢? 好消息是, 他们真的研制出了一种名叫“硒化钪镁尖晶石”(magnesium scandium selenide spinel)的新材料 。这种固态电解质允许镁离子轻松穿透,且其导电性甚至媲美某些锂电池中所使用的固态电解质。 最初的理论研究已经预测了不错的结果, 为了验证,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了核磁共振(NMR)光谱实验。 该仪器能够检测镁(或锂)离子是否穿透物质,然而由于新材料有些复杂且缺少参考,导致他们难以解释数据结果。 研究一作 Pieremanuele Canepa 表示:除了传统的电化学表征之外,这些发现只有结合多种技术方法才能说得通(阿贡实验室的固态核磁共振和同步测量)。 即便如此,在将这种镁基新材料用于打造真实的电池之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当前仍有少量的电子泄露,需要改进电子迁移率。不过固态电池在商用之后,其安全性还是较传统液体电解质电池高出不少。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
  •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锂基固态电解质材料》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10-28
    • 据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网站10月20日消息,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锂基固态电解质材料Li9N2Cl3,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锂相容性和大气稳定性,可用于制造高面积容量、持久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Li9N2Cl3具有无序的晶格结构和空位,有效促进了锂离子传输,且由于其固有的锂金属稳定性,可以在10mA/cm2的电流密度和10mAh/cm2的面积容量下抵抗枝晶形成。研究人员将该材料结合到富镍LiNi0.83Co0.11Mn0.06O2正极全固态电池中,实现了显著的循环稳定性(0.5C下1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35%)和高面积容量(4.8mAh/cm2)。该研究成果为制造满足电动汽车性能需求的锂金属电池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 来自全球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