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市场冒出新潮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29
  • 近日,沈阳金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康平风电场850千瓦风电机组等容量技改项目完成改造。改造后,6台风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投入商业运营。公告显示,该风电场拆除了29台单机容量85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在原风场区域内等容量改建6台单机容量4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4万千瓦。

    除辽宁省外,今年以来,宁夏、甘肃、广东等地都已开启老旧风电场扩容或等容改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中旬,风电场技改项目风机招标总装机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千瓦,老旧风机技改市场明显升温。

    改造需求快速增加

    通常情况下,风电机组设计使用寿命在20年左右。在风机报废后,开发商往往会选择拆解风电场,或使用单机功率更大的风电机组进行替换。中华环保联合会等行业机构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突破了100万千瓦,正式进入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这一数据意味着到今年,我国运营时间超过15年的风电场装机容量也超过了100万千瓦。

    “就像我们平时开车,时间长了往往会面临着零部件经常替换等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告诉记者,“风机运行到一定时间后,需要维修或更换备件,同时发电稳定性、运行安全性能也会下降,有必要使用更高技术水平的风机替换老旧风机。”

    公开消息显示,今年以来,华电集团、龙源电力、大唐等多家风电开发商陆续发布了风电场技改项目风机“以大代小”招标信息,项目地点大多在宁夏、甘肃、广东等最早一批开发陆上风电的省区。

    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到2025年前后大量老旧风机将面临自然报废;另一方面,随着部分省发文鼓励风电场风机技改,部分运行时间超过10年的风电场机组可能会提前退役,风电场批量改造需求会更快爆发。

    推动风资源高效利用

    实际上,随着我国风电机组技术不断更新换代,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已出现了快速增长。在业内看来,大量千瓦级风机的运行效率已远不及目前产品。

    王卫权指出,我国陆上风电机组早已步入了兆瓦级时代,单机功率在5兆瓦及以上的风电机组也已进入市场,最早一批建设的风电场风电机组单机功率较小,但却处于风资源相对更好的区域,小功率机组不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对于风电开发商来说,以更大功率风机替代老旧风机,不仅有助于提高风电机组运行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发电量。

    据记者了解,去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针对风电场风电机组“以大代小”以及对配套升压变电站、场内集电线路等设施更换或技术改造升级作出了规范,并提出风电场改造升级可分为增容改造和等容改造两种方式。这一消息振奋了市场,随后国家能源局还公开表示该管理办法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出炉。

    到今年9月,宁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做好沙漠戈壁荒漠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将简化风电场“以大代小”用地审批手续,保障新能源配套产业用地需求。在业内人士看来,该政策文件的发布有望进一步提升业主改造积极性,推动老旧风机改造市场发展。

    提振全产业链信心

    随着国内陆续开启老旧风电场“以大代小”工作,业界普遍认为,此举将有效释放优质风资源区发电潜力,为全国风电装机市场带来额外增量,风电产业链企业也有望受益。

    国元证券研究指出,在单机容量变大、风场规模扩增的情况下,将大大提升扩容更新的风电项目收益,提高开发商收益,老旧风电场“以大代小”市场前景可期。

    王卫权进一步表示,老旧风电场风电机组技改项目“以大代小”会为风电制造企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有望提振风电全产业链信心。

    风机退役的步伐与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10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维持高速增长态势,老旧风电场改造市场也随之飞速增长。据行业预测,2025年后每年退役的机组将逐步增加,到“十五五”末期,我国每年退役风机规模将达到1000万千瓦;2030-2035年期间,累计退役风机规模将超过1亿千瓦;到2040年,我国累计退役风机规模将突破1.5亿千瓦。

    面对这样的市场发展趋势,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应尽快出台行业政策和相关标准,推动老旧风电场稳步退役。同时,加快建立材料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实现老旧风机退役后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助力风电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23294.shtml
相关报告
  • 《自立袋包装引领包装机械的新潮流》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10-12-13
    • 自立袋包装主要应用在果汁饮料、运动型饮料、瓶装饮用水、可吸果冻、调味品等产品中,除食品行业外,一些洗涤用品、日用化妆品、医药用品等类产品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 《铁轨上安装太阳能板?瑞士创新项目探秘,引领绿色能源新潮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14
    • 近日,由瑞士初创公司Sun-Ways发起的太阳能铁路项目获得瑞士联邦交通局批准,其设计方案是在铁路线路中间安装宽度为1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这种做法巧妙地利用了铁路线路上原本空置的空间,可以覆盖数百公里的铁路网,预计每年可产生约1TWh的太阳能电力,相当于瑞士总能耗的2%。此举将铁路基础设施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与铁路系统的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构建绿色低碳铁路网提供了新思路。 这些太阳能电池板不仅可以直接为铁路系统供电,还能输送电力至公共电网,实现了多重功能。安装过程也十分高效,采用特制机车车辆,可以像铺地毯一样在轨道之间铺设太阳能板,可在几个小时内铺设1000平方米,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Sun-Ways还为这一安装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此外,这一项目还体现了创新性的场地选择。相比于在山区或荒地上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在铁路线路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这种做法也能有效避免占用更多自然生态用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作为一个高度人口密集的国家,瑞士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一直备受关注,而这个项目无疑为可再生能源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路径。 根据计划,Sun-Ways的试点项目将在2025年启动,地点选择在瑞士纳沙泰尔州布特站附近的100米长路段。初期将安装48块太阳能板,每块功率为380瓦,年发电量预计为16000千瓦时。如果项目取得成功,预计到2030年,瑞士乃至其他欧洲国家将广泛采用这一技术。其核心价值在于,可在非常规空间中生产清洁能源,同时避免对现有运营线路的干扰。 不同的创新路径显示了全球在可持续能源上的积极探索。Sun-Ways专注于铁路,而其他项目则涉及高速公路、水体和垂直空间。这种多元化方式可在多种环境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提升整体产能。 与Sun-Ways方案相似的另有迪拜绿色脊柱项目,后者是在高速公路中央建设太阳能有轨电车系统。但具体体现有些许差异,后者除了有轨电车线路外,还在高速公路两侧设有机动车道、步行道、自行车道等,形成了集综合交通、智慧基础设施于一体的立体绿色走廊。无论是哪种,都体现了将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创新思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