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碳纤维无人机首飞成功 质量轻、零件集成度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17
  • 近日,我国AV500C无人直升机成功进行了首飞,起飞高度500公斤,起飞高度500米,升限6700米,最大速度170公里/小时。AV500C是AV500家族中的军用版,可用于高原飞行,也能够上舰作为2号舰载机。

    我国新型舰艇都预留了无人直升机的使用位置,如果AV500C上舰,可称得上是中国版的“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

    美军“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家族是世界上舰载无人直升机的翘楚,不但能够 进行侦察飞行,还能够携带反坦克导弹对小型睡眠目标进行打击,中国AV500C无人直升机正是瞄准这一目标而去的。

    值得一提的是,该款无人直升机具有现代化的外形,采用了大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零件集成度高等明显优势,极大的提高了无人机的巡航能力,而且装配工序得以简化,采用国产碳纤维、预浸料所制复合材料零件,具有质量可控、交付期可控、成本低等优势。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577193
相关报告
  • 《“无质量”碳纤维电池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6
    • 从电动汽车到无人机,电池在能量密度和自身重量上一直难以得到很好的平衡。不过查尔默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这些常规储能解决方案的有趣替代。比如近日,研究团队就宣称在“无质量”碳纤维电池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特点是可以兼作车辆的电池和结构部件。 结构插图(来自:Yen Strandqvist / Chalmers.se) 经过多年的努力,查尔默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终于实现了这一设想。通过让电池兼作结构部件,以减轻整车的设计重量。 之所以选择碳纤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归因于众所周知的机械性能、以及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工程设计时可充当电极材料的能力。 2018 年的时候,科学家们发表了一项研究,描述了一种具有特殊晶体排列的碳纤维。它既可以提供车辆构造所需的刚度,又可以提供能量存储所需的电化学性能。 作为将这项研究专为实际应用的努力的一部分,科学家们现已生产出一种碳纤维结构电池,具有较以往任何版本都优秀 10 倍的性能。 Johanna Xu 博士向 Leif Asp 展示新型电池(图自:Marcus Folino) 据悉,该电池由碳纤维制成的负极、以及磷酸锂铁涂覆铝箔制成正极组成,两者被用作结构电解质基质的玻璃纤维织物隔开。 它既可以像常规电池一样在电极之间传输锂离子,又有助于将机械负载分散到结构的不同部分。基于此,研究人员将之称作“无质量”的储能设备。 从理论上来说,它确实可以摆脱传统电池的部分缺点 —— 不给车辆增加任何“额外”的重量。 然而实际应用方面,还是有一些难以避免的妥协。比如这种新型电池的能量密度仅为 24 Wh/kg,约为当前锂离子电池的 20% 。材料刚度 25 GPa,可与其它常用材料相媲美。 另一方面,如果用这种电池取代经典的锂离子电池、并将之集成到电动汽车中,则整车重量有望极大地减轻。如此一来,只需消耗更少的能量,便可驱动电动汽车的行进。 项目负责人 Leif Asp 表示:先前制造的结构电池,通常只侧重于良好的机械性能、或出色的电气性能。不过他们使用碳纤维成功地设计了兼具结构刚性和储能优势的新型电池。 在性能提升 10 倍后,研究团队开始将精力放到其它新目标上,比如计划使用碳纤维代替正极中的铝材料,以进一步提升能量和机械性能。此外用更薄的材料取代玻璃纤维织物,以实现更快的充电。 研究配图 - 1:结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造 Leif Asp 预计,此类电池有望达成 75 Wh/kg 的能量密度和 75 GPa 的刚度(与铝材相当),但重量却要轻得多。从电动汽车到消费电子产品,未来的潜力更是不可估量。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先进能源与可持续性研究》期刊上,原标题为《A Structural Battery and its Multifunctional Performance》。
  • 《国内首架太阳能氢能无人机首飞》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20
    • 9月18日,国内首架太阳能氢能无人机近日在重庆明月湖顺利完成首飞。该无人机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旗下翌翔无人机团队自主研制。 该无人机采用团队研制的太阳能发电适压直驱系统、太阳能氢能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大尺寸长翼展气动外形、一体化成型轻质碳纤维机身、前后双螺旋桨同轴驱动系统、创新型氢动力电推进吊舱,机身结构紧凑,附属部件简单。整机具有巡航耗能少、续航时间超长特性,可实现跨昼夜超长航时飞行。 太阳能氢能无人机结合了太阳能和氢能两种清洁能源,利用团队自主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各部件能源输出的精准控制。其主要控制逻辑为太阳能产电无条件优先输出,氢能转化电力补足输出缺口。 翌翔无人机团队负责人介绍,太阳能与氢能相结合的无人机,形成了有效互补的能源体系——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间或阴天依靠氢能维持动力。这种互补使得无人机具备全天候工作能力,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范围,适用于电力巡检、森林防护、河段监控、信号中继、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尤其降低了起降、充能维护次数和班次安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员和资金投入,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