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太阳能驱动生物质全利用新方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2
  • 厦门大学教授王野课题组和程俊课题组合作,发现并利用量子点催化剂对木质素特定化学键的高效活化性能,首次实现了可见光照射下原生木质素在温和条件下的完全转化。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催化》。

      木质素是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芳香化合物之源,其化学键链结构中β-O-4键占60%,选择性地切断该键是获得高值芳香化合物单体的关键。研究发现,可见光照射下,CdS纳米粒子在室温条件下即可高效催化木质素模型分子中β-O-4的断键,其效率高于传统的高温热催化体系。

      然而,当以真实生物质(桦木)为原料时,CdS纳米粒子基本无法催化转化其中的原生木质素。其主要原因是原生木质素在温和条件下几乎不溶于任何溶剂,使得反应物(原生木质素)和多相催化剂无法实现分子水平上的有效接触。

      研究人员发现并充分利用了CdS纳米粒子量子点的胶体特性,通过调节量子点的表面活性剂和所使用的溶剂,使量子点高分散或近似溶于溶剂中。结果显示,在可见光照射下,得到了84%的理论芳香化合物单体产率。进一步通过弱酸催化水解半纤维素,获得84%的木糖产率;通过酶解纤维素,获得91%的葡萄糖产率,最终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的全利用。 相关论文信息:DOI:https://doi.org/10.1038/s41929-018-0148-8

相关报告
  • 《【Nature Communications】GWU研究项目发现新的锂来源方法》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2-11
    •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直接从地热卤水中提取和提纯锂,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电池。 传统上,从卤水中提炼锂需要 "太阳能蒸发,然后采用化学沉淀法,这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在 "电驱动直接从地热卤水中提取锂以生成电池级氢氧化锂 "项目中,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提取锂的替代方法。 研究人员指出,新工艺避免了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刺激性化学物质,它使用一种特殊材料从盐水中选择性地捕捉锂离子。捕获的锂随后被转化为氯化锂,最后转化为适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氢氧化锂。该系统本身 "由一个插层去离子电池(IDI)和一个 BMED 电池组成"。GWU 研究人员的最终产品显示,氢氧化锂的纯度为 99.5%。"研究小组补充说:"此外,我们还通过在 BMED 中加入氯化锂溶液,成功制备出纯度为 99.6% ± 0.2% 的氢氧化锂溶液,并通过结晶制备出 LiOH-H2O 粉末。 研究人员还指出,包括硬岩开采和盐滩在内的现有锂资源不足以满足未来的全球需求。"研究人员写道:"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环境友好型解决方案,即利用地热卤水资源,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萨尔顿海(Salton Sea)等资源。"研究人员明确指出:"最近的研究表明,到 2030 年,估计将出现 538,000 公吨的供应缺口。这种新方法将打开获取锂储量的通道,而这些储量并不容易获得: "德国和法国的深部构造沉积盆地、意大利的火山沉积环境以及中国的青藏高原也发现了富含锂的地热卤水。 研究小组还进行了经济分析,发现该方法可以以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生产电池级锂。更具体地说,研究小组明确指出 "最后,我们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TEA),以评估该技术的经济竞争力,并估算出生产锂OH-H2O(LCOL)的平准化成本为 4.6 美元/千克锂OH-H2O,约为 2024 年 1 月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 最终,研究人员列出了三大优势: "(1)在地热卤水中,锂对单价和多价竞争阳离子具有高选择性;(2)锂的捕获和释放过程完全由电力驱动,不消耗刺激性化学物质;(3)以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电驱动生成电池级一水氢氧化锂"。 原文链接:Kong, L., Yan, G., Hu, K. et al. Electro-driven direct lithium extraction from geothermal brines to generate battery-grade lithium hydroxide. Nat Commun 16, 806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071-x
  • 《美国康奈尔大学模仿植物设计太阳能驱动的碳捕获新方法》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20
    • 5月1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以植物光合作用为灵感,设计了可以利用丰富、清洁和免费的能源阳光来为碳捕获提供动力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可有效降低成本和净排放量,极大地改善目前的碳捕获方法。研究发现,通过模仿植物储存碳的机制,通过廉价的2-甲基二苯甲酮与CO2的光烯化/加成反应实现碳捕获,通过分子内光脱羧反应实现CO2释放,从而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中分离出来。该系统还利用阳光来驱动释放二氧化碳用于储存或再利用的额外反应。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分离装置完全用光而不是电驱动,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