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太阳能驱动生物质全利用新方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2
  • 厦门大学教授王野课题组和程俊课题组合作,发现并利用量子点催化剂对木质素特定化学键的高效活化性能,首次实现了可见光照射下原生木质素在温和条件下的完全转化。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催化》。

      木质素是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芳香化合物之源,其化学键链结构中β-O-4键占60%,选择性地切断该键是获得高值芳香化合物单体的关键。研究发现,可见光照射下,CdS纳米粒子在室温条件下即可高效催化木质素模型分子中β-O-4的断键,其效率高于传统的高温热催化体系。

      然而,当以真实生物质(桦木)为原料时,CdS纳米粒子基本无法催化转化其中的原生木质素。其主要原因是原生木质素在温和条件下几乎不溶于任何溶剂,使得反应物(原生木质素)和多相催化剂无法实现分子水平上的有效接触。

      研究人员发现并充分利用了CdS纳米粒子量子点的胶体特性,通过调节量子点的表面活性剂和所使用的溶剂,使量子点高分散或近似溶于溶剂中。结果显示,在可见光照射下,得到了84%的理论芳香化合物单体产率。进一步通过弱酸催化水解半纤维素,获得84%的木糖产率;通过酶解纤维素,获得91%的葡萄糖产率,最终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的全利用。 相关论文信息:DOI:https://doi.org/10.1038/s41929-018-0148-8

相关报告
  • 《美国康奈尔大学模仿植物设计太阳能驱动的碳捕获新方法》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20
    • 5月1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以植物光合作用为灵感,设计了可以利用丰富、清洁和免费的能源阳光来为碳捕获提供动力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可有效降低成本和净排放量,极大地改善目前的碳捕获方法。研究发现,通过模仿植物储存碳的机制,通过廉价的2-甲基二苯甲酮与CO2的光烯化/加成反应实现碳捕获,通过分子内光脱羧反应实现CO2释放,从而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中分离出来。该系统还利用阳光来驱动释放二氧化碳用于储存或再利用的额外反应。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分离装置完全用光而不是电驱动,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
  • 《发现制造金刚石的新方法》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20-09-14
    • 斯坦福大学和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通过仔细调节热量和压力,可以从原油和天然气中的氢和碳分子中生产金刚石。这种不符合热动力学的方法及成果发表于2020年2月21日的《科学进展》上。 用其他材料合成金刚石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这种转变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时间,添加催化剂(通常是金属)往往会降低最终产品的质量。该研究团队希望找到一个清洁的系统,其中的物质可以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转变为纯净的金刚石。理解这种转变的机制对于珠宝以外的其他应用非常重要。 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光学透明性、化学稳定性、高导热率,在医学、工业、量子计算技术和生物传感等应用领域极具价值。天然金刚石是由地下数百英里的碳结晶而成,那里的温度高达数千华氏度。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天然金刚石都是在数百万年前的火山喷发中被发掘出来的。如果能制造出少量的这种纯金刚石,就能以可控的方式将其掺杂到特定的应用中。 为了合成金刚石,研究小组首先从石油中提炼出三种粉末。利用强大的显微镜观察这种无味、微粘的粉末,区分出像金刚石晶体原子排列的空间模式,好像金刚石晶格被切割成由一个、两个或三个笼子组成的更小的单元。 与纯碳的金刚石不同,这种被称为类金刚石的粉末也含有氢。我们可以更快、更方便地制造金刚石,而且还可以全面地了解这个过程,而不是仅仅是模仿天然金刚石形成的高压高温。 研究人员模拟地球中心的压力,将金刚石挤压成粉末,用激光加热样品,通过一系列测试来检查结果,并运行计算机模型解释转变是如何形成的,试图回答笼子的结构或数量是否会影响类金刚石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研究发现这种名为triamantane的三笼状菱形结构可以在极低能量的情况下自行重组。在900开尔文(大约是1160华氏度或炽热熔岩的温度)和20亿帕的压力下(十万倍地球大气压),triamantane的碳原子对齐,氢分散或消失。这种转变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而且也是直接的形成,不会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