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奈尔大学模仿植物设计太阳能驱动的碳捕获新方法》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20
  • 5月1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以植物光合作用为灵感,设计了可以利用丰富、清洁和免费的能源阳光来为碳捕获提供动力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可有效降低成本和净排放量,极大地改善目前的碳捕获方法。研究发现,通过模仿植物储存碳的机制,通过廉价的2-甲基二苯甲酮与CO2的光烯化/加成反应实现碳捕获,通过分子内光脱羧反应实现CO2释放,从而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中分离出来。该系统还利用阳光来驱动释放二氧化碳用于储存或再利用的额外反应。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分离装置完全用光而不是电驱动,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5/250512153400.htm
相关报告
  • 《瑞士巴塞尔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模仿植物光合作用机制的新型人工分子,可在接近自然光强度下稳定储存两个正电荷和两个负电荷,为太阳能转化为碳中和燃料提供新路径》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8-27
    • 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人工分子,能够在光照条件下模仿植物自然的光合作用机制,同时储存两个正电荷和两个负电荷。这一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为未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碳中和燃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该分子由5个功能单元串联组成,通过两步光照的方法实现四电荷的存储,使其可以在接近自然阳光强度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这些分离的电荷在分子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持续足够长时间,从而参与后续的化学反应,例如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研究团队成员表示,这一分子成功实现了多电荷分离与储存的核心功能,为人工光合作用的电子转移机制提供了深刻理解,也为未来设计更高效、更接近自然系统的太阳能燃料转化技术奠定了基础。这一成果能显著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使人类向绿色、碳中和的能源目标迈进。
  • 《研究发现太阳能驱动生物质全利用新方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2
    • 厦门大学教授王野课题组和程俊课题组合作,发现并利用量子点催化剂对木质素特定化学键的高效活化性能,首次实现了可见光照射下原生木质素在温和条件下的完全转化。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催化》。   木质素是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芳香化合物之源,其化学键链结构中β-O-4键占60%,选择性地切断该键是获得高值芳香化合物单体的关键。研究发现,可见光照射下,CdS纳米粒子在室温条件下即可高效催化木质素模型分子中β-O-4的断键,其效率高于传统的高温热催化体系。   然而,当以真实生物质(桦木)为原料时,CdS纳米粒子基本无法催化转化其中的原生木质素。其主要原因是原生木质素在温和条件下几乎不溶于任何溶剂,使得反应物(原生木质素)和多相催化剂无法实现分子水平上的有效接触。   研究人员发现并充分利用了CdS纳米粒子量子点的胶体特性,通过调节量子点的表面活性剂和所使用的溶剂,使量子点高分散或近似溶于溶剂中。结果显示,在可见光照射下,得到了84%的理论芳香化合物单体产率。进一步通过弱酸催化水解半纤维素,获得84%的木糖产率;通过酶解纤维素,获得91%的葡萄糖产率,最终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的全利用。 相关论文信息:DOI:https://doi.org/10.1038/s41929-018-0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