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胡安华&郭婧婧团队:可见光促进的双缺电子组分[4+2]环加成反应及其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2-04
  • 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是一类经典且实用的 [4+2]成环反应,被广泛应用在复杂分子的合成中。该反应的发生一般需要使用较富电子的双烯和较缺电子的亲双烯体作为反应的底物。相对而言,电性不匹配的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需要在较苛刻的热力学条件下进行,其中,两缺电子组分之间的[4+2]环加成反应仍鲜有报道。近日,兰州大学胡安华和郭婧婧团队发展了一种光促的分步反应策略,实现了烯酮与缺电子双烯的[4+2]环加成反应。该方法有望用于含6/5/6并环骨架的活性天然产物分子合成,如lucidumone, cephanolide A, dysambiol等。

    兰州大学胡安华和郭婧婧团队发展了一种新颖的可见光促进的双缺电子组分[4+2]环加成反应。该反应具有相对灵活的底物范围,无需使用额外光敏剂,反应条件温和,为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

  • 原文来源:http://www.huaxuejia.cn/huaxuejia/news/html/news_9491.html
相关报告
  • 《JACS | 清华深研院/深圳湾实验室蒋宇扬团队、南科大刘心元团队和清华深研院林进顺团队:路易斯酸催化双环[1.1.0]丁烷(BCBs)的不对称[2π + 2σ]环加成反应:高效合成多取代手性的双环[2.1.1]己烷(BCHs)苯基生物电子等排体》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2-10
    •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湾实验室蒋宇扬团队、南方科技大学刘心元团队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林进顺团队报道了路易斯酸催化双环[1.1.0]丁烷(BCBs)分别与香豆素、2-吡喃或色酮等的不对称分子间[2π + 2σ]环加成反应,以优秀的对映/非对映/区域选择性合成了结构多样的、具有邻位的三级-四级碳手性中心的、1,2,3,4-四取代的、全碳的双环[2.1.1]己烷(BCHs);接着,作者利用所合成的手性的1,2,3-三取代的BCHs 合成了抗癌药物Sonidegib和非肽类小分子PD-1/PD-L1抑制剂BMS-202的手性BCHs类似物:BCHex-Sonidegib和BCHex-BMS-202,与Sonidegib和BMS-202相比,BCHex-Sonidegib和BCHex-BMS-202在体外的理化性质都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具有与Sonidegib和BMS-202相当的抗肿瘤活性,并表现出抗增殖效果、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克隆形成。这项研究工作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手性1,2,3-三取代的BCHs替代1,2,3-三取代的苯环,突显了手性多取代BCHs作为苯环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化学中的潜在应用。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J. Am. Chem. Soc. 2024, DOI: 10.1021/jacs.4c10968)。
  • 《多环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8-21
    • 甾体类天然产物在生物体内常常充当信号分子,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该家族中的一小部分成员具有破缺的骨架结构,被称为开环甾体 (secosteroids),其化学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尚未引起充分关注。2015年,筑波大学的Kigoshi研究组报道了从海兔Aplysia kurodai中分离的开环甾醇aplysiasecosterol A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7073)。该化合物的自然含量非常稀少,但具有特别的化学结构:三环双酮母核通过碳-碳单键连接高度取代的环戊烷侧链,分子中连续8个手性中心对化学合成提出了一定挑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李昂课题组近期完成了系列多环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952; J. Am. Chem. Soc. 2018, 140, 4227; J. Am. Chem. Soc. 2018, 140, 9025)。最近,该组的陆钊洪、张翔、郭志聪等合作完成了aplysiasecosterol A的首次全合成 (J. Am. Chem. Soc. 2018, 140, 9211)。基于该分子结构中隐含的对称性,他们采取去对称化策略构建了左片段的全碳季碳手性中心,并通过自由基环化形成刚性的三环结构;利用Aggarwal锂化-硼基化和Zweifel-Evans烯基化,快捷地制备了含有连续叔碳手性中心的右片段。两个片段的连接借助了Oshima等发展的Reformatsky类型反应,再经脱水得到共轭烯酮中间体。合成后期的关键步骤是氢原子转移引发的自由基环化反应,以较高的环合效率和立体选择性一步形成三个连续的全碳手性中心。此合成路线的最长线性序列仅有14步。 此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人才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等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