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发布 2019年进入极速爬坡期》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11
  • 站在2019年的门槛,在对2018年意犹未尽的回味中,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技术浪潮的催生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多个场景中都已切身感受黑科技变革的力量。

    智慧城市的前进给民众的直观感受也许是移动支付带来的无现金时代,也许是“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政务,也许是线上申报纳税的快捷办公,凡此种种都在颠覆已有的办公模式和生活方式。而更宏观层面来看,各个场景中的海量数据和数据共享更需要协调机制,行业标准亟待出台。

    于是,2016年首个智慧城市国家标准《GB/T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出台,2017年发布了五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2018年智慧城市标准发布多达11项,覆盖了顶层设计、平台设计、技术应用和数据融合、数据安全、评价模式等多维度,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把关,制定规范体系、建立良性市场循环。

    就在近日,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两项国家标准再次发布,对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和术语使用提出细致规范,也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精细化、因地制宜的成熟阶段。两项标准分别是GB/T36622.3-2018《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3部分:测试要求》和GB/T37043-2018《智慧城市术语》。据了解,《智慧城市术语》(GB/T37043-2018)标准作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性标准,界定了智慧城市领域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3部分:测试要求》(GB/T36622.3-2018)标准则是对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的功能、性能测试要点做出要求。

    针对京津冀、雄安新区、城市群等建设,近日来频频获批规划,这也是我国重点地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日益成熟的标志。

    仅仅是新年伊始这一周里,《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均已获批,相信在多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指导下,将会加速推进高水准、世界级的国际化新城。

    截至2018年12月,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90%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700多个城市(含县级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已有2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而2018年的风雨兼程中,由于顶层设计脱离现实、片面共享忽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欠缺、信息封闭、民众参与少的问题也让极个别城市部门出现难以为继的烂尾项目。究其根本则是由于缺乏科学顶层设计,支撑平台、技术平台难以和城市实际信息化水平匹配,而在新年开始施行的两项标准指导下,技术规范将会更加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18的脚步远去,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将成为智慧城市在2019年的下一片蓝海。

    2019年,互联网企业、技术企业、与政府深度合作的企业仍旧是新年中活跃主力军,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复杂技术和长期投入都需要多方协作努力,才能将持续建设、升级再造。

    2019年,5G的商用,城市内部、城市之间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云计算、大数据、AI、IoT的技术也将更加成熟,在其之上的各类大脑应用、城市计算平台将走过缓慢曲线,进入急速爬坡期。

    而在行业标准和顶层设计中,也会陆续结合实际建设经验和反馈同步调整相关规划的细则内容,行业标准也进入了整合收口的关键期。

相关报告
  • 《两项虚拟电厂国家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8-20
    • 两项虚拟电厂国家标准发布.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黄琳 夏周祺   2024/8/16 17:20:22   我要投稿 关键词: 虚拟电厂 国网浙江电力 电力标准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由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的GB/T 44241-2024《虚拟电厂管理规范》和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牵头编制的GB/T 44260-2024《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发布。这两项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虚拟电厂能有效调动分散的电力资源,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与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对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电厂管理规范》给出了虚拟电厂全生命周期的一般原则,规定了虚拟电厂规划设计、建设实施、接入检测、注册并网、运行运营、退出注销和档案管理的框架性管理要求。该标准还把具体实施要求及细则空间留给属地,提升了标准的可执行性和可落地性。 《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一方面规定了虚拟电厂的资源配置要求,针对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或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调频、为电力系统提供备用容量、参与电能量市场四类应用场景,指导相关单位优化配置各类虚拟电厂资源;另一方面明确了虚拟电厂资源配置评估方法,对虚拟电厂建设规模和应用范围发挥指导作用。 据了解,《虚拟电厂管理规范》由国网浙江电力牵头起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20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制。该标准于2022年12月14日立项,今年1月9日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广泛征集意见,5月18日修编完成形成报批稿。《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由上海电力经研院牵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等20家单位共同起草,先后组织10余次标准讨论会及评审会。
  • 《二十三项国家标准发布 包括智慧城市等领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11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0日对外发布《智慧城市 信息技术运营指南》等23项国家标准。10月14日为世界标准日,此次发布的国家标准,紧紧围绕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包括了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循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国家标准。 在智慧城市领域,发布了《智慧城市 信息技术运营指南》等6项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是一项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众多技术的复杂系统。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智慧城市,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城市各部门各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形成了各类“数据孤岛”。本次新国标的实施,将为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有助于实现数据资源的标准化,有利于梳理智慧城市物联网系统建设的关键功能要素,并对系统建设进行总体指导,提升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 在信息安全领域,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 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安全技术要求》等6项国家标准。针对网络安全事件频出、公民信息易泄露等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安全隐患,新国标在加强网络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安全保障、提高公民数字身份认证和网络身份识别技术的安全性、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效率方面提出规范,为公民筑起信息安全的防护墙。 在城市治理领域,发布了《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乱、拥堵等问题突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程度还不够。这项标准的出台将有效契合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治理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交通组织设计工作从“经验型”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 在循环经济领域,《产业园区水的分类使用及循环利用原则和要求》等3项国家标准,对产业园区废水废气的处理、排放和循环利用作出明确规定,规范了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信息化公共平台数据接口的设计开发。标准的实施,可以实现废水废气的循环利用,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又可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 在食品领域,新修订的《大米》国家标准,将大米产品等级由4个调整为3个,调减了杂质最大限量等指标,原国家标准中“一级”“二级”加工精度改为“精碾”,“三级”加工精度改为“适碾”,通过对“加工精度”指标设置上限,引导和促进绿色发展理念,节粮减损,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术语名称参考国际标准,使我国大米产品更加适应国际市场和国际标准的要求,促进大米的进出口贸易。 此外,本次发布的标准中还有《展览场馆服务管理规范》《展览物流服务基本要求》等展览服务方面的国家标准,涉及农产品的《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通用要求》国家标准。 除上述23项国家标准外,本次还发布了46项国家标准的外文版,主要包括航天用太阳电池、风力发电等领域技术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累计发布500多项国家标准外文版,涉及工程装备、电工电力、建筑材料、航空航天、日常消费品等诸多“走出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