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冲击万亿元目标》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23
  •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19年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四川今年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总额增长10%左右。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实现新突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0户左右。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陈新有在会上强调,要扎实做好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陈新有表示,2019年,四川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聚焦“一芯一屏”,加快建设海威华芯、成都芯谷、京东方、中电熊猫、信利(仁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成都“芯火”双创基地。新一代网络技术:支持中电科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中国移动(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云锦天府5G应用产业园、联通(成都)5G创新中心、超高清视频(四川)制作技术协同中心等建设。开展5G网络商用示范。推动4K/8K超高清终端产业化,支持打造体验中心。争取在川实施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大数据:支持三大运营商IDC基地与华为、浪潮、京东等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打造成德绵眉泸大数据产业走廊,创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软件和信息服务:支持开发高可靠操作系统、工业设计工具软件等基础软件和系统软件。在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工业App。完善工业软件产业链,支持工业控制通用技术平台等软件研发与产业化。力争全年营业收入规模率先突破万亿元,增长10%左右。

    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航空与燃机:推动中国航发燃气涡轮研究院研发总部、中国商飞上飞院(成都)机头设计中心、中航无人机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燃机制造业和燃机电站。智能装备:加快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增材科技金属3D打印、3D打印创新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装备创新,抓好传统装备智能化提升。轨道交通:加快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比亚迪跨座式单轨生产基地、宜宾轨道生产基地等一批基地建设。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加快新能源、智能网联、氢燃料汽车等发展,开展5G车联网智能驾驶试点示范,推动中德合作智能网联汽车、吉利BMA乘用车、凯翼汽车、跑诗达新能源轿跑车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支持传统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档升级。力争全年营业收入达8000亿元、增长8%左右。

    此外,四川还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互联网+四川制造”,开展“服务型制造进园区(企业)”活动。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中试基地,建设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成都青羊创新设计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举办“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筹建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方案。力争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左右。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

    2019年,四川将编制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力争全年规模达1.2万亿元,增长20%左右。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推动建设“星河工程”,支持智能卫星网络关键产品研制、卫星地面数据接收网络与数据中心建设,开展“城市之眼”等卫星数据应用示范,筹建天基数字经济园区及创投基金。加快“光网四川”“无线四川”建设,普及百兆宽带、建设千兆城市。启动5G试商用网络建设,推进IPv6网络新建和改造应用工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典型行业应用。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做好航空、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和5G业务的无线电频率台站协调,提升无线电管理与保障水平。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企业上云”奖补政策,新增上云企业3500家。推动智能网联装备、新型工业网络、工业传感与控制等核心技术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分行业分领域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国家级跨区域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智能制造市州行”,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新建智能制造工厂(车间)重点项目10~20个,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5~10家。争取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

    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狠抓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新增贯标企业100家。聚焦智慧健康养老、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国家级综合型和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开展“5+1”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建立完善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年,四川将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不折不扣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坚持去产能与优结构结合。巩固钢铁行业“去产能”和打击取缔“地条钢”成果,推进平板玻璃、水泥、砖瓦墙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实施产能置换,加快钢铁、电解铝等行业重组整合和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

    增强“四川制造”竞争实力。开展产品强质工程,深化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实施“品牌强基、品牌培育、品牌传播”三大行动,出台“四川制造”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办大型公益电视栏目“四川制造·中国荣耀”,举办“四川制造”品牌探索之旅活动,组建工业品牌技术专家联盟。支持产业集中区(园区)建立区域品牌发展联盟,推动品质革命。

    更大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有关政策,出台更大力度降本减负举措。推进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完善涉企保证金清单常态化公示和动态更新制度。加强惠企政策督查落实,完成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企业成本负担情况网上调查,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力争为企业降本减负600亿元以上。

    加快构建产业金融体系。实施推进“5+1”产业金融体系建设的意见,支持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围绕“5+1”产业配置资源,努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力争工业融资规模增长10%左右。推广以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为特点的应收账款融资,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实施“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万家千亿”诚信小微企业融资培育工程。抓好产融合作试点和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做好“园保贷”“应急转贷”。参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基金二期设立工作。

相关报告
  • 《新中国70年丨电子信息产业谱写华章》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10-09
    • 70年弹指间,我国工业通信业成就辉煌,从一穷二白跃升为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世界网络大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万亿元,年均增长11%。在主要领域实现巨大突破:“嫦娥”奔月,“天宫”和“神舟”载人飞行,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全球首颗量子卫星成功发射,长江三峡升船机刷新世界纪录,光纤宽带用户比例世界第一,4G商用网络全球覆盖最广,5G网络全面开启…… 电子信息产业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指出“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采用国产CPU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10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国产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突破20%,国产智能电视SoC芯片装机达到800万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随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掌控能力显著提高。 多个规模指标傲视全球 如今,人民在手机上实现了语音视频通话、上网、移动支付、地铁公交刷卡等众多应用,吃完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沙发上通过挂在墙上的超薄电视观看高清视频内容已不是新鲜事,智能的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各种大小家电产品层出不穷,更是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消费电子产品是电子信息技术在个人、家庭应用的载体,是人类感知信息技术最直接的界面,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支撑。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电子以及家电领域的规模不断壮大,各个领域开始陆续傲视全球。 2012年,中国家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1万亿元,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全球家电产品制造大国和主要贸易国。 2016年月,中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神威.太湖之光”夺得超算冠军。 2017年,我国TFT-LCD面板出货面积和出货金额双双跃居世界第一,全球占比均为36%。 2018年,中国计算机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 95 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基地,目前中国计算机产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2018年我国电视机的产量达到1.6亿台,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出口超过9000万台(含SKD散件为1.25亿台),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行业。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产品产量分别达18亿部、3.1亿台、1.9亿台,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在70%~90%之间。 手机是当前消费电子领域的明星,赛迪顾问数据显示,1999年,国产手机出货量为113万部,而到了2018年,国产手机合计出货量已实现约8亿部;1999年,国产手机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5%,而到了2018年则接近90%。国产品牌基本牢牢掌控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大盘。我国已经具备全球规模最大的手机设计加工产业链,生产的手机占全球总量的80%。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信息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日,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开始量产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256Gb TLC 3D NAND闪存。这是我国首次实现64层3D NAND闪存芯片的量产,将大幅拉近我国与全球一线存储厂商间的技术差距。 回望过去的发展进程,早在1965年,中国就研制成功第一块硅基数字集成电路,距离美国只有7年时间,与国际基本保持了同步。当时中国的集成电路在研发能力和水平上并不落后。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开始全面启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一轮新的发展高潮。中国集成电路发展水平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全行业销售额6532亿元,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当前,我国芯片设计水平提升3代以上,海思麒麟980手机芯片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7纳米工艺;16/14纳米工艺进入客户风险量产阶段;64层3D NAND闪存芯片进入量产;先进封装测试规模在封测业中占比达到约30%;刻蚀机等高端装备和靶材等关键材料取得突破。 同样,在核心元器件技术领域,我国也在不断突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发展之初的显示面板基本依靠进口的“缺屏之痛”,到如今已成为世界显示产业的重要力量,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蜕变。2017年12月,京东方合肥10,5代线投产,这是全球首条投产的10.5代线。赛迪智库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9月,全球已建成AMOLED生产线22条,在建生产线7条。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已建成生产线10条,在建生产线6条。自2006年以来,我国印制电路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并且占比逐年增加。 从通信空白走向世界前列 回首过去,筚路蓝缕。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夕,我国通信业缓慢发展。到1978年,全国长途电缆11864皮长公里,电话用户193万户,电话普及率增至0.4部/每百人。随着改革开放释放政策红利,通信业发展不断提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务院、工信部先后制定 “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光进铜退”工程、“网络提速降费”等政策实施,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目前我国电话用户总规模已达17亿户,固定电话用户比1949年增长800余倍,平均每人享受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远高世界平均水平。 经过70年投资建设,我国通信网络规模容量成倍扩张,已建成包括光纤、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到2018年末,我国局用交换机容量13109万门,是1949的420.2倍,年均增长9.1%;移动交换机容量由1990年的5.1万户猛增至2018年的25.9亿户,年均增长47.3%;光缆线路长度由1997年的55.7万公里增至2018年的4358万公里,年均增长23.1%;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由2003年的1802.3万个增至2018年的8.9亿个,年均增长29.6%。 在通信技术方面,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光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突破创新,实现从空白到领先的跨越。 在光通信方面,光纤宽带不断升级,百兆光纤入户逐步普及,到2018年末,光纤接入(FTTH/O)用户达3.68亿户。 在移动通信方面,我国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崛起历程。从2014年开始,我国用短短两三年时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G网络。到2018年末,4G用户总数达11.7亿户,占全部移动电话用户的74.4%。我国5G技术研发于2016年初全面启动,并在商业化应用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目前,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商用全面铺开。 两化融合不断深入 我国工业不断壮大得益于两化融合不断深入,信息技术通过赋能工业经济,正推动着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生产线人员节约了600人,制造能耗下降了40%,生产效率提升了80%,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了 20%……”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孝发在九牧智能制造车间如数家珍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说道,通过智能制造,九牧这家在传统制造领域摸爬滚打的企业实现了效率和品质的双重提升。 九牧的经历只是中国企业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升,截止到2019年6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了69.3%;与此同时,“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了35.3%、25.3%和8.1%。 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国内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了50家,重点平台平均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了59万台,工业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钢铁、家电、服装、机械、能源等行业。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们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7月,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8566亿元,同比增长15.1%。1-7月,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2621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7%;大数据服务收入增长17%。 当前,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中国超过20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寒武纪、中星微、深鉴科技、地平线等初创企业积蓄了一定的研发实力。在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百度、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格林深瞳等企业已经率先布局并有望占领技术高地。在语音识别技术领域,我国科大讯飞、百度、搜狗、出门问问等企业已具备行业话语权,产品化程度较好,技术优势明显。 “互联网+”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5200万元、9.36亿元、52亿元、191亿元、350亿元、571亿元、912亿元、1207亿元、1682亿元、2135亿元……这是从2009年到2018年,每一年“双11”购物节的成交额数据,10年增长了超过4000倍。2019年春节假期短短7天(2月4日—2月10日),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了195.7万TB,同比增长130%,老百姓从过去的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转变为微信音视频通话、网络红包等拜年新方式。而扫码支付、无现金生活、无人超市、网上叫车点餐等“拇指消费”渐成主流。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享受着信息消费带来的巨大红利。 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居民需求潜力。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4G网络覆盖率的提高,各类出行、餐饮外卖等移动应用加快普及,带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高速增长。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11亿GB,是2013年的56.1倍,5年年均增速高达123.8%。截至2018年末,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亿,占网民总体的73.6%。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2.2万亿元,而到了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1%,约为GDP增速的2倍,在最终消费中占比超过10%。未来,我国信息消费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为持续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向高水平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四川未来产业版图公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26
    • 近日,四川省发布了《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分别明确了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及重点发展领域。 未来四川将重点支撑“5+1”产业发展,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以下为布局导向中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相关部分 成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和数字经济,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布局产业: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成都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安全、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此外,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也是成都重点布局的产业。 环成都经济圈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布局一体化。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产业,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德阳: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大数据),先进材料(锂电池材料); 绵阳: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数字视听、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新一代网络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等; 遂宁: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新光源、集成电路),先进材料(锂电池材料、石墨烯材料)等; 乐山: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光电信息、半导体); 雅安:电子信息(大数据、电子元器件),先进材料(电子专用材料),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眉山:电子信息(新型显示、大数据),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先进材料; 资阳: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云计算),装备制造(智能装备)。 川南经济区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重点发展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智能终端、信息安全、新材料、通用航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等产业集群。 自贡: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 泸州:电子信息(智能终端、大数据、北斗应用),先进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 内江:电子信息(大数据、信息安全); 宜宾:电子信息(智能终端、大数据),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产业。 广元: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先进材料(锂电池材料); 南充: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广安: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 巴中:先进材料(先进碳材料及石墨烯)。 攀西经济区大力发展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培育钒钛材料产业集群,创建钒钛新材料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攀枝花:先进材料(钒钛钢铁材料、石墨及碳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