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丨电子信息产业谱写华章》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10-09
  • 70年弹指间,我国工业通信业成就辉煌,从一穷二白跃升为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世界网络大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万亿元,年均增长11%。在主要领域实现巨大突破:“嫦娥”奔月,“天宫”和“神舟”载人飞行,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全球首颗量子卫星成功发射,长江三峡升船机刷新世界纪录,光纤宽带用户比例世界第一,4G商用网络全球覆盖最广,5G网络全面开启……

    电子信息产业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指出“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采用国产CPU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10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国产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突破20%,国产智能电视SoC芯片装机达到800万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随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掌控能力显著提高。

    多个规模指标傲视全球

    如今,人民在手机上实现了语音视频通话、上网、移动支付、地铁公交刷卡等众多应用,吃完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沙发上通过挂在墙上的超薄电视观看高清视频内容已不是新鲜事,智能的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各种大小家电产品层出不穷,更是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消费电子产品是电子信息技术在个人、家庭应用的载体,是人类感知信息技术最直接的界面,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支撑。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电子以及家电领域的规模不断壮大,各个领域开始陆续傲视全球。

    2012年,中国家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1万亿元,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全球家电产品制造大国和主要贸易国。

    2016年月,中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神威.太湖之光”夺得超算冠军。

    2017年,我国TFT-LCD面板出货面积和出货金额双双跃居世界第一,全球占比均为36%。

    2018年,中国计算机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 95 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基地,目前中国计算机产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2018年我国电视机的产量达到1.6亿台,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出口超过9000万台(含SKD散件为1.25亿台),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行业。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产品产量分别达18亿部、3.1亿台、1.9亿台,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在70%~90%之间。

    手机是当前消费电子领域的明星,赛迪顾问数据显示,1999年,国产手机出货量为113万部,而到了2018年,国产手机合计出货量已实现约8亿部;1999年,国产手机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5%,而到了2018年则接近90%。国产品牌基本牢牢掌控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大盘。我国已经具备全球规模最大的手机设计加工产业链,生产的手机占全球总量的80%。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信息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日,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开始量产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256Gb TLC 3D NAND闪存。这是我国首次实现64层3D NAND闪存芯片的量产,将大幅拉近我国与全球一线存储厂商间的技术差距。

    回望过去的发展进程,早在1965年,中国就研制成功第一块硅基数字集成电路,距离美国只有7年时间,与国际基本保持了同步。当时中国的集成电路在研发能力和水平上并不落后。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开始全面启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一轮新的发展高潮。中国集成电路发展水平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全行业销售额6532亿元,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当前,我国芯片设计水平提升3代以上,海思麒麟980手机芯片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7纳米工艺;16/14纳米工艺进入客户风险量产阶段;64层3D NAND闪存芯片进入量产;先进封装测试规模在封测业中占比达到约30%;刻蚀机等高端装备和靶材等关键材料取得突破。

    同样,在核心元器件技术领域,我国也在不断突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发展之初的显示面板基本依靠进口的“缺屏之痛”,到如今已成为世界显示产业的重要力量,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蜕变。2017年12月,京东方合肥10,5代线投产,这是全球首条投产的10.5代线。赛迪智库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9月,全球已建成AMOLED生产线22条,在建生产线7条。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已建成生产线10条,在建生产线6条。自2006年以来,我国印制电路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并且占比逐年增加。

    从通信空白走向世界前列

    回首过去,筚路蓝缕。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夕,我国通信业缓慢发展。到1978年,全国长途电缆11864皮长公里,电话用户193万户,电话普及率增至0.4部/每百人。随着改革开放释放政策红利,通信业发展不断提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务院、工信部先后制定 “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光进铜退”工程、“网络提速降费”等政策实施,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目前我国电话用户总规模已达17亿户,固定电话用户比1949年增长800余倍,平均每人享受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远高世界平均水平。

    经过70年投资建设,我国通信网络规模容量成倍扩张,已建成包括光纤、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到2018年末,我国局用交换机容量13109万门,是1949的420.2倍,年均增长9.1%;移动交换机容量由1990年的5.1万户猛增至2018年的25.9亿户,年均增长47.3%;光缆线路长度由1997年的55.7万公里增至2018年的4358万公里,年均增长23.1%;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由2003年的1802.3万个增至2018年的8.9亿个,年均增长29.6%。

    在通信技术方面,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光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突破创新,实现从空白到领先的跨越。

    在光通信方面,光纤宽带不断升级,百兆光纤入户逐步普及,到2018年末,光纤接入(FTTH/O)用户达3.68亿户。

    在移动通信方面,我国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崛起历程。从2014年开始,我国用短短两三年时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G网络。到2018年末,4G用户总数达11.7亿户,占全部移动电话用户的74.4%。我国5G技术研发于2016年初全面启动,并在商业化应用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目前,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商用全面铺开。

    两化融合不断深入

    我国工业不断壮大得益于两化融合不断深入,信息技术通过赋能工业经济,正推动着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生产线人员节约了600人,制造能耗下降了40%,生产效率提升了80%,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了 20%……”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孝发在九牧智能制造车间如数家珍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说道,通过智能制造,九牧这家在传统制造领域摸爬滚打的企业实现了效率和品质的双重提升。

    九牧的经历只是中国企业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升,截止到2019年6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了69.3%;与此同时,“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了35.3%、25.3%和8.1%。

    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国内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了50家,重点平台平均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了59万台,工业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钢铁、家电、服装、机械、能源等行业。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们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7月,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8566亿元,同比增长15.1%。1-7月,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2621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7%;大数据服务收入增长17%。

    当前,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中国超过20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寒武纪、中星微、深鉴科技、地平线等初创企业积蓄了一定的研发实力。在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百度、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格林深瞳等企业已经率先布局并有望占领技术高地。在语音识别技术领域,我国科大讯飞、百度、搜狗、出门问问等企业已具备行业话语权,产品化程度较好,技术优势明显。

    “互联网+”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5200万元、9.36亿元、52亿元、191亿元、350亿元、571亿元、912亿元、1207亿元、1682亿元、2135亿元……这是从2009年到2018年,每一年“双11”购物节的成交额数据,10年增长了超过4000倍。2019年春节假期短短7天(2月4日—2月10日),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了195.7万TB,同比增长130%,老百姓从过去的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转变为微信音视频通话、网络红包等拜年新方式。而扫码支付、无现金生活、无人超市、网上叫车点餐等“拇指消费”渐成主流。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享受着信息消费带来的巨大红利。

    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居民需求潜力。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4G网络覆盖率的提高,各类出行、餐饮外卖等移动应用加快普及,带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高速增长。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11亿GB,是2013年的56.1倍,5年年均增速高达123.8%。截至2018年末,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亿,占网民总体的73.6%。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2.2万亿元,而到了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1%,约为GDP增速的2倍,在最终消费中占比超过10%。未来,我国信息消费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为持续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向高水平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报告
  • 《2018年度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十大事件发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11
    • 1月9日,第十一届电子信息产业标准推动会暨中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年会(2019)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18年度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十大事件”。 1、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73)成立,加快推动我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经过多年探索,两化融合标准化工作屡获突破,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应用成效不断显著。2018年6月,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由单点突破向系统化发展的轨道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 2、36项集成电路领域军民通用标准发布,形成军民融合新业态 为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集成电路领域为试点,组织开展军民通用标准的制定,《IP核可测性设计指南》等36项集成电路领域军民通用标准正式批准发布实施,提高我国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有效促进军民技术双向渗透转化,为全行业开展军民融合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示范。 3、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指南发布,自动驾驶发展迎来新机遇 为加快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等系列文件,提出要加快共性基础、关键技术、产业急需标准的研究制定,逐步建设跨行业、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满足研发、测试、示范、运行等产业发展需求。 4、国际电信联盟通过首个两化融合国际标准,增强了我国在两化融合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提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持续竞争能力建设方法论》首个两化融合国际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第20研究组(ITU-TSG20)通过,预计将于2019年3月正式发布。此次国际标准的通过,标志着长期以来我国在两化融合领域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的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奠定了我国在两化融合领域的国际地位。 5、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与沿线国家共同制定国际标准80项以上 为全面落实《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信部科〔2018〕231号),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成果共享的“一带一路”标准化合作新局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制定国际标准80项以上,成体系部署标准外文版研制计划400项以上。 6、工信部发布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21项电子信息领域团体标准入选 为贯彻落实《标准化法》的要求,推动工业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18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的评选工作,公布了102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其中21项电子信息产业团体标准成功入选,涉及绿色设计、区块链、太阳能光伏、机器人、印制电路、电子显示器件、人机交互、超级电容器等重要领域。 7、6项电子证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有力推动了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电子证照总体技术架构》等6项电子证照国家标准颁布实施。该系列标准规定了电子证照应用的总体技术框架、统一的证照分类规则和证照基础信息,为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推动证照类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推动实现全国“一网通办”,让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更顺畅,让百姓切实感受办事更便捷。 8、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达成34项共识,进一步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共通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成功举办。在车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服务应用、网络演进、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技术、太阳能光伏、锂离子电池等领域达成34项共识,公布了10项共通标准以及云计算产业案例汇编4.0版等,进一步促进了两岸信息产业的融合与共通。 9、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行业标准发布,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软实力提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电子行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从组织环境、领导力、组织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持续改进等维度阐述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方法,有助于推动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自身战略和日常管理,有效防范风险和提高经济社会绩效,促进企业与环境、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 10、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 2018年,中关村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服务模式,支持成立了“中关村标准化服务业产业联盟”,积极推动企业加大创新技术成果的标准化,在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等前沿信息产业领域,创制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并形成标准体系,改变原有标准零散化、碎片化的局面,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2018年第2届)》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04
    • 201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延续上年的指标体系,包括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效益、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等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体系由全国、重点行业和分地区三个发展指数构成。综合发展指数依据权威数据,搭建了能够展现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与效益、短期与长期、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的全面评价体系,对引导产业把握时代机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显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效果进一步显现。 一、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 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简称全国发展指数)以2014年为基期,基期指数得分为100。近三年全国发展指数得分快速提升,本届全国发展指数得分164.7,比上年提升30.2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见图1)。全国发展指数六个一级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研发创新、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表现突出(见图2),对全国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9.2%和22.4%。 从2018年全国发展指数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指标增势平稳,对工业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大。产业规模指标得分101.1,比上年提升6.4分,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交货值、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比重三个二级指标得分的增长。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2%,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不利局面,通信设备、视听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子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均超过1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进一步提升。 二是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明显增强,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产品和企业竞争力、产业效益指标得分分别为147.6和124.9,比上年增长37.9分和3分,其中产品高端化和龙头企业数量两个二级指标增长明显。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持续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占国内总产量占比分别达到63.4%和74.3%。智能化升级带来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多类产品平均价格提升,在统的358类电子信息产品中,有263类平均价格同比提升。创新型数字化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智能家居产品、虚拟现实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华为、小米手机在全球出货量中的份额分别从2016年的9.5%和3.6%增至2017年的10.4%和6.3%,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影响力提升显著。从产业效益看,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1%,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行业人均创收和人均利税水平均增长10%以上,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三是产业发展环境指标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活跃。产业发展环境指标得分202.1,比上年增长23.6分,连续三年快速增长。随着减税降费力度加大和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信息消费快速发展,产业投资环境、企业税收环境、市场消费环境等二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长。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三级指标得分191.2,比上年增长53.7分,其中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等细分行业投资增势显著;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投资额占制造业的比重升至11.1%,电子信息制造业对投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为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研发创新能力指标大幅提升,产业基础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研发创新指标得分265.1,比上年增长83.3分,是全国发展指数增长的第一大拉动要素。二级指标中研发投入快速增长达到144分,创新环境得分增长一倍。产业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创新方向演进,创新活力进一步显现,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增强。在统企业中近60%的企业研发强度超过3%,其中集成电路材料和设备、无线和光设备及元器件、光电显示器件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5%。同时,国家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激励政策,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创新发展环境。2017年,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集成电路、光通信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新型显示产品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五是产业发展机遇指标逐步上升,产业融合持续深化。产业发展机遇指数得分142,比上年增长15.1分,连续三年平稳增长。智能硬件、应用电子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二级指标得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智能硬件产品不断创新,虚拟现实设备、智能家居产品出货量和产值同比快速增长,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其他行业领域渗透融合,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领域快速增长,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GPU、CPU、FPGA等集成电路企业重点布局车载芯片领域,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步上升。面板厂商得益于车载显示产品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整车企业的一级供应商。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数量从上年的42个增加至48个[1],推动产业融合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了两化融合水平快速提升。 二、重点行业发展指数 选取手机和集成电路两个关注度高、对产业影响大的行业编制重点行业发展指数,以规模、竞争力、效益、环境和创新作为一级指标。指标得分计算以2014年为基期,基期分数为100。 (一)手机行业发展指数 本届手机行业发展指数得分为127.7,比上年略有下降。2017年我国手机产量增速下降明显,产业规模指标得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由于全球手机普及率处于高位,5G到来前用户换机周期拉长,手机产量增速从2016年的13.6%下降到2017年的2.2%,但是产品竞争力、产业效益和研发创新水平等产业发展质量指标提升明显。 从一级指标看,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研发创新指标较上年实现了更快的增长,分别提升41.5分和25.6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升0.5个百分点,产业效益指标得分由降转升;手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比重连续三年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指标继续平稳增长。 手机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产品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国产品牌手机高端机型出货量增长较快,平均价格较上年提升近300元,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手机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出货量居前三位的华为、OPPO和小米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2]。二是手机企业创新活跃。根据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数据,从1990年-2013年,手机行业的专利占所有申请专利数的30-35%[3]。作为全球手机产业主要生产制造基地,我国手机企业创新活跃,研发强度连续三年提升,2017年已超过3.5%。 (二)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指数 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指数得分为127.7,比上年增长8.9分。五个一级指标中,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比上年提高37.5分,对行业指数拉动作用较大;产业发展环境以及研发创新指标比上年分别提高19.2分和 12.4分,也有较大提升。 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终端需求带动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快速增长。在智能化浪潮引领下,整机产业对集成电路需求不断加大,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4],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二是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能力快速提升,出口稳步增长。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出口集成电路2043.5亿块[5],同比增长13.1%;出口金额668.8亿[6]美元,同比增长9.8%。三是集成电路企业实力逐步增强。2017年我国在沪深港上市的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同比增加9.9%[7],市值同比增长24.9%[8];进入全球前50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数量从2009年的1家增长到2017年的10家[9];封测龙头企业实力居全球前列。四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活跃。集成电路行业投融资与并购活跃,投融资环境明显改善,来自企业和民间的投资增多。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27.2%。五是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2017年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利润总额达359.3亿元,同比增长9.3%。六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集成电路的品种和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部分核心器件仍受制于人,行业基础研发投入仍不足,产业链协同较弱,需充分发挥市场规模优势,加大基础创新投入,加强上下游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三、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 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简称分地区指数)包括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与全国综合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保持一致,计算方法有所区别,通过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各单项指标设定2020年发展指数目标值为100分。近几年各地区的指数得分均在100以内,由此可反映各地区产业当前发展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可对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 2017年分地区指数最高分78.6,最低分63.8,均分为68.6,比上年提升1.3分,均分以上省市12个(如图7所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连续三年处于前五名之内,其中浙江提升两名至第三位。 根据分地区指数,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东部地区指数得分高于全国均分,中西部地区提升较快。东部地区指数得分70.9,比上年提高1分,地区凭借传统规模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规模指标、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分别增长2.0分和1.7分。中部地区指数得分67.8,比上年增长1.8分,地区创新政策密集出台,产品结构优化,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研发创新指标分别增长4分和1.8分。西部地区指数得分67.2,比上年增长1.6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产业发展环境指标增长1.6分。东北地区指数得分66.6,比上年增长0.4分,地区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快速增长,两化融合指数进一步提升,产业机遇把握指标增长1.1分。 二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特征,部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模明显增长。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产业具有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当前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聚集区,带动了当地产业规模增长,同时研发创新指标快速提升。长三角是我国集成电路主产地,产业规模居全国龙头地位,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中度最高和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安徽、湖北、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地逐步构建了包括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材料设备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显示面板产业主要集聚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成渝鄂等地区。福建发挥对台合作优势,加快集成电路制造和显示面板产业布局。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拉动下,上海、湖北、福建等地的产业规模和研发创新指标都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详见雷达图)。 三是多地紧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培育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浙江、湖北、广东、重庆等地紧抓智能网联汽车、光电子、北斗、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市场机遇,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促进本地技术创新积淀,实现研发创新、产业机遇把握等指标较快增长。浙江通过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萧山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标准研究基地、嘉兴科技城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形成了一批产城融合发展新基地。广东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大力推动新型显示、4K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的升级发展,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等指标快速增长。湖北以“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北斗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产业创新中心为载体,发展光电子和北斗产业,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研发创新指标明显增长。重庆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和车联网发展,研发创新、产品和企业竞争力指标提升较快。此外,天津、四川等省市大力发展智慧健康、智慧家庭产业;山东、江西等省加快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研发创新、产业机遇把握等指标较快增长。 综上所述,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研发创新、产品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进步明显,产业正在从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具体包括:一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外向型产业,受外部环境、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产业持续平稳运行的基础尚待巩固。二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门类齐全,但行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仍受制于人,关键材料、高端元器件等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三是研发投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研发投入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下一步需充分利用我国市场潜力大、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的有利条件,紧紧抓住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注:报告中除特别标注外,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或据此测算、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