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廉价高效电解水氧析出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17
  • “终极能源”氢能市场化的关键一环是氢气高效廉价的制取。其中,电解水是最被看好的制备方式之一。然而,电解水过程中必需的高效廉价的氧气析出催化剂是当前面临的最困难挑战之一,与“非铂氧还原催化剂的开发”并称为氢能高效利用领域的两大圣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宇恩教授课题组运用创新工艺,在氧析出催化剂取得重大突破,为电解水制氢的工业化推进重要一步,该成果被选为本月的《自然-催化》封面文章。

    氧析出常用的商用催化剂是二氧化铱。铱金属市价为240-250元/克,工业上通过二氧化铱电解水制氢成本是33-38元/千克,而转化为相同的能量所需的汽油成本是25-29元。这是高能、清洁、廉价的氢能源推广的重大阻碍。相比之下,另一个可作为催化关键元素的钌金属市价为19.5-20.5元/克,地球储量更丰富,价格更廉价,如果用于工业,能够有效降低氢气制备成本,便于其推广。

    可惜的是,在强酸、强氧化性环境中,二氧化钌在高的工作电位下极易被氧化为四氧化钌,从而失去催化活性。最主要原因是二氧化钌中的晶格氧参与了产物氧气的析出。因此,开发出一种高活性和高稳定的钌单原子催化剂,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潜力的途径。

    钌基催化剂在酸性氧析出中的稳定性是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吴宇恩教授团队早在2014年就开始研究钌元素的应用。为实现高效廉价的电解水制氢,该团队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创新性地提出利用抗氧化能力和抗溶解能力强的铂基合金为载体,利用表面缺陷工程技术捕获和稳定单原子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钌单原子合金催化剂,该钌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相对于商业钌基催化剂的过电位降低了大约30%,稳定性提高了近10倍。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的杨文祥教授对该成果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吴宇恩教授团队的工作成功实现了“通过应力工程调控单原子钌的电子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在酸性氧析出中的活性和稳定性”。

    图:《自然﹒催化》四月刊封面:酸性电解液的环境中,在外加电位作用下,水分子吸附到活性位点单原子Ru上,在单原子Ru的催化下,电解水产生氧气。

    论文第一作者么艳彩博士说,相关实验证实该钌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相比于商业钌基催化剂在酸性电解水反应中具有更好的活性、抗过氧化和抗溶解能力。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不仅成功实现了将单原子钌嵌入稳定合金载体中从而制备出高效催化剂,而且从中深受启发。“利用金属/合金载体调控单原子电子结构的策略可以应用于其它反应体系中,这或许能为许多类似的科学问题提供思路。”吴宇恩教授说。

    专家称,高效廉价制取氢气的一个圣杯即将被科研人员夺取,标志着向氢能广泛应用的绿色未来迈进了一大步。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470434
相关报告
  • 《俄中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制氢催化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12
    •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TPU)与吉林大学(中国长春)的科学家共同研制出一种用于从水中制取氢气的有效且长寿命催化剂。据研发者称,新型催化剂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是同类更贵产品的七倍,这有助于提高从水中制氢的产量,用于化学工业和燃料制造。成果发表在《iScience》期刊上。 近年来,氢越来越被视为一种能源载体,因为与化石燃料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工业规模的低成本制氢通过电解(电流通过时水分子分裂)进行。然而,这一过程需要催化剂——可以降低电力成本的物质。昂贵的铂族金属在水的电解中表现出最大的催化活性。 作为现有昂贵催化剂的替代品,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和吉林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基于碳化钼的易于获取的水电解催化剂。他们说,这种催化剂的耐久性是现有同类产品的七倍。 该研究参与者之一、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能源工业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尤利娅·瓦西里耶娃解释称:“我们研发了一种结构,是融合到添加氮原子的石墨基体中的碳化钼表面的氧化钼。与同类物质相比,新型催化剂的合成简单且节能,并且可在15天内保持稳定,而同类催化剂在50小时后就会失效。”她补充说,新型催化剂的生产采用非真空电弧法,该方法用于获取生产磨料、抛光材料和耐磨涂层所需的超硬材料。与生产各种元素碳化物的其他方法不同,这种方法不需要笨重的设备和隔离反应介质,而是在露天进行合成。 瓦西里耶娃强调:“析氢反应中催化剂的活性通过过电压值进行评估。标准铂基催化剂的过电压值为-31mV,过电压越接近该值越好。大多数难以生产且价格昂贵的现有同类物质的过电压值平均在-200至-250 mV之间。我们的催化剂则处于-148 mV的水平,且在合成的简易性方面具有优势。” 未来,专家计划改进新型催化剂的特性,并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成分。
  • 《电解水有了低成本高活性双功能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6-05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李越研究员课题组在分级异质结构Ni3Se4@NiFe水滑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全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纳米视界》上。该研究工作为开发低成本、高活性的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思路。 电解水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是如何降低阳极析氧反应(OER)和阴极析氢反应(HER)的过电位,实现在低电位下的大电流产氢,进而降低电能消耗与制氢成本。研究表明Ru、Ir、Pt等贵金属及其氧化物具有最优异的析氢催化性能,但其价格昂贵、资源匮乏限制了这些材料的广泛应用。因此,发展廉价高效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现有催化剂通常只对一种反应(OER或HER)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电解水反应需要两种不同类型催化剂。这使得电解水设备更加复杂,运行成本增加。如果将不同功能的催化剂组装成一种分级结构的异质结纳米材料,构筑一种双功能全解水催化剂,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此,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将具有析氢性能的Ni3Se4纳米片和析氧性能的NiFe组装成具有分级结构的异质全解水催化剂。由于稳定的分级结构以及催化剂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这种纳米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全解水活性,全解水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所需电压仅为1.54V,并且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持续工作100小时,没有明显的衰减,证明其稳定性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