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me:电动汽车迅猛发展 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仍然强劲》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2
  • 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Ademe)发表了一份报告,分析了2050年全球电气化不同情景下锂的供需动态。该机构的专家相信,只有电动汽车的渗透率达到75%,锂供应的安全边际才会出现显著下降的真正风险。

    虽然锂离子电池将有最大的份额的未来发展情况,锂供应甚至可能不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到2050年,根据一项最近的研究发表的情况和临界锂供应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机构(Ademe)。

    该机构的专家根据与运输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目标和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几种设想。他们声称,即使在最乐观的设想下,从地质角度来看,锂短缺的风险似乎也有限。他们还表示:“然而,大宗商品市场长期均衡的变化表明,资源的地质临界性的缺乏并不能掩盖各种类型的脆弱性,无论是经济的、工业的、地缘政治的还是环境的。

    相反,他们认为,真正的问题可能来自全球锂行业的参与者太少,以及它们的寡头地位。报告指出,总部位于美国的FMC和Abemarle(分别在智利和阿根廷运营)、智利的SMQ以及天骐和甘丰等中国新兴企业是该行业历史上的三大巨头,它们的市场份额总和超过50%。此外,报告的作者说,还有所谓的初级采矿公司,其作用是查明储量并研究开采的可行性。

    与历史参与者相比,新进入者很难获得融资来源和在市场上获得曝光度。管理不同储量的企业之间的大量合资和合作表明了目前锂市场的吸引力,以及将业务扩大到全球规模的愿望,生产商倾向于融入从提取到最终化合物生产的价值链。

    据Ademe分析师称,全球锂市场分为大西洋市场和亚洲市场,前者主要由南美生产商供应欧洲和美国市场,后者主要由中国国内行业和澳大利亚公司供应锂。报告指出,2016年,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和智利占全球锂产量的80%左右,其中澳大利亚是最大的生产国。

    报告指出,覆盖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的锂三角是未来全球锂市场的战略轴心,尽管在经济开放和实施激进的贸易政策之间,该三角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至于中国,也被认为是锂供应的战略性国家。该研究称,中国政府对锂的政策在某些方面与美国对石油的政策相似。该研究称,中国企业在锂生产国的日益壮大,表明了一项类似昆西协议的锂协议的想法。昆西协议为沙特王室提供美国军事保护,以换取获得石油。

    根据这项研究,锂市场的大多数交易都是以一到三年的供应合同的形式进行的,尽管由于锂价格的波动,近年来合同的期限有增加的趋势,导致了索引条款的增加。

    该报告还强调,由于电动汽车行业对锂离子电池的强劲需求,锂的价格近年来大幅上涨。报告还指出:“这种不平衡迫使电动汽车厂商以非常高的价格购买锂合约,以确保供应安全。”然而,该研究的作者强调,锂的成本可能只占锂离子电池总成本的2%左右。

相关报告
  • 《多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6
    • 普华永道旗下咨询机构思略特近日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三大汽车市场欧盟、美国和中国新电动汽车注册数量将超过174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份额接近27%。在降低能耗、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许多国家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视为拉动经济持续复苏的新增长点。 销售成行业亮点 在全球汽车业遭受疫情打击表现低迷的背景下,电动汽车销售出现逆势增长,成为行业发展一大亮点。 欧洲替代燃料观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称,2020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大关,较2019年增长3倍,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的3%升至10%。普华永道预计,2035年,电动汽车销量在欧洲汽车市场中的占比预计将达到67.4%。 数据显示,2020年,德国作为全球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超过19.4万辆。英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注册量分别逆势增长185.9%和91.2%。爱尔兰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新车销售逆市上扬,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6.1%。挪威电动汽车销量近7.7万辆,在新车总销量中占比达到54.3%,成为全球首个全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过半的国家。法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53万辆,同比增长201.34%。在日本,目前销售的乘用车新车中,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非传统汽油车的占比约40%,其中以混合动力车为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50%。根据中国工业汽车协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约400万辆,同比增加约90万辆。 各大车企纷纷加快了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步伐。宝马近日宣布将改造其德国工厂以生产电动汽车和相关零部件。宝马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泽表示,宝马计划在3年内将其车辆的20%实现电动化;2020年特斯拉共生产了超过50万辆电动汽车,较2019年增长36%;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表示,到2025年将向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投资200亿美元,通用计划在2023年前推出20款电动汽车车型。 扶持政策不断出台 由于全球环保标准趋严和消费者需求提高,多国纷纷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支持电动汽车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和生态建设。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最近发布报告称,根据欧盟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规定,自2021年起,欧盟境内新乘用车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高于每公里95克,到2025年和2030年,则需要在这一基础上再分别降低15%和37.5%。对此,欧洲汽车厂商相继公布转向电动汽车的投资计划,欧盟和各成员国也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2020年,德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消费者购买4万欧元以下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每辆可分别享受6000欧元和4500欧元的政府补贴,补贴额度增长了50%;车价高于4万欧元的车型,分别可获得每辆5000欧元和3750欧元奖励。此外,德国还计划2030年前在全国建设10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 法国汽车制造商协会(CCFA)表示,法国政府为汽车行业提供了数十亿欧元的疫情救助金。车主若将碳排放量较高的老旧汽车置换为符合现行碳排放标准的新车或二手车,便可以得到高达数千欧元的补贴。法国政府已将这项激励计划延长至2021年7月1日,以提振汽车市场。 为满足零排放的环保目标,英国禁售燃油轿车和货车的时间将提前至2030年。英国政府将投资28亿英镑,建设充电桩和扩大电池的生产,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 日本政府去年底发布了面向2050年去碳化社会的“绿色增长战略”,大力推进从汽油车向电动汽车过渡。日本经济产业省把电池相关产业定位为战略产业,将推动单次充电可长距离行驶的下一代“全固态电池”实用化技术开发。除了确保稳定获得钴等材料外,日本经济产业省还将在完善国内电池供应链方面提供支援。 仍将延续增长态势 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发展趋势看,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仍将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一方面,各国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及造车新力量不断完善产品、产业链布局,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也不断提升。 汽车业咨询机构ABI等多家调研公司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将加速推动电动汽车普及。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将采取一系列举措,如创建零排放区、只允许电动汽车进入某些特定区域等,来改善空气质量和民众生活。 有专家表示,随着各国汽车产业形态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汽车、交通、信息通信等多行业之间相互赋能,未来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发展将成为电动汽车的一大发展趋势。 日前,百度正式宣布组建智能汽车公司,吉利控股集团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新组建的智能汽车公司将融合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自动驾驶和传统车企的制造技术。此前,腾讯、亚马逊和谷歌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军造车领域或投资电动智能汽车初创公司。 电动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基础设施不足、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安全性有待提高等。《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电池技术仍有待突破。目前电动汽车所用的锂电池,其电解液易燃,存在着引火和漏液的隐患。尽管能量密度高的固态电池可以克服这些缺陷,实现更长的续航距离,但尚未实现量产、存在成本高等问题。 充电桩数量不足及分布不均也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痛点。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总干事马克·惠特玛对本报记者表示,按照现在趋势判断,严重滞后的充电基础设施势必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 《中国汽车锂离子电池供应链世界排名第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19
    • 在2020年的彭博社新能源(BNEF)汽车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排名中,中国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迅速超过了日本和韩国,掌握了72GWh的巨大国内电池需求,以及对全球80%原料精炼,77%的电池容量和60%的组件制造的控制。   2020年,日本和韩国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尽管两国在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们在原材料精炼和采矿方面的影响力不及中国,缺乏对原材料供应链的控制,但是在环境和RII(法规,创新和基础设施)方面表现不俗。   BNEF储能部门负责人James Frith表示:“鉴于其巨大的投资和该国过去十年来实施的政策,可以预见中国在该行业的主导地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中国制造商已经从无到有地发展为世界领先。随着欧洲和美国试图建立自己的电池制造商来挑战已经在这两个地方建设能力的亚洲老牌运营商,下一个十年将特别有趣。尽管欧洲正在发起举措以夺取更多的原材料价值链,但美国对此的反应较慢。”   BNEF的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排名基于各国当前的发展轨迹,就国家与供应链相关的五个关键主题进行了排名:包括原材料,电池和组件制造,环境,RII和最终需求(横跨电动汽车和固定式存储。   随着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越来越需要接近汽车生产的电池制造设施。这导致了欧洲电池厂的蓬勃发展,其余的供应链也在慢慢进入欧洲。该地区不断发展的产业以及欧洲强大的环境信誉使五个欧洲国家跻身2020年的前十名。   BNEF表示,美国在2020年跌至第六位,但即将举行的总统大选可能会产生一些改变。如果美国增加在原材料上的投资并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它可能会在2025年超过日本和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相反,如果英国无法进入欧洲大陆的巨大需求市场,则其排名将在2025年下降。   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金属和矿业负责人Sophie Lu补充说:“许多原材料生产国的主要关注点是如何利用资源财富来提高附加值,并吸引电池制造等进一步的下游投资。关键的区别因素是行业的环境足迹,廉价但清洁的电的供应,技术熟练的劳动力以及激励电池需求的激励措施。这些因素可能比垄断一种特定的关键金属更为重要。”   与供应链相关的可持续性和碳排放日益重要。确保用于材料加工和电池制造的电能是低碳的,这一点至关重要。法国的电网低碳排放系数在2019年达到了28gCO2/kWh,在环境类别中表现最佳。   BNEF负责电池原材料的首席分析师Kwasi Ampofo表示:“获取原材料,人才和基础设施对吸引价值链投资至关重要。除了在全球范围内对关键矿物的开采进行大量投资外,中国还是材料提炼领域的主要参与者。这使它比日本和韩国更具优势。寻求在整个价值链中占主导地位的其他国家可能需要支持上游金属开采和精炼发展,同时还要制定保护环境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