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核酸分析技术MUSIC解析人脑高龄组织异质性》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31
  • 2024年3月27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钟声课题组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ingle-cell multiplex chromatin and RNA interactions in aging human brain的研究论文,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单细胞多组学核酸分析技术MUSIC。

    MUSIC技术巧妙地整合了几个关键设计,使其能够首次在单细胞层面上同时捕获染色质间的multi-way相互作用、基因表达谱以及染色质与RNA的相互作用。首先,MUSIC利用 split and pool 策略,为每个细胞核内的RNA和DNA片段赋予了唯一的“细胞标码” (Cell Barcode) ,使得来自同一细胞核内的分子可以被追踪和识别。其次,MUSIC采用不同的连接子序列 (Linker) 分别标记RNA和DNA分子,使得DNA和RNA可以被同时建库和测序,并在高通量测序数据中可以明确区分RNA和DNA reads。第三,MUSIC为每个分子复合物 (可能包含DNA、RNA或二者) 赋予了一个独特的“复合物码” (Complex Barcode),使得同一分子复合物内部的分子可以被检测到并关联起来。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人员可以重建出单个细胞核内DNA、RNA分子的三维位置、相互作用关系及基因表达水平等数据。其中,DNA与DNA的相互作用反映了染色质的高阶折叠结构;RNA分子的总体丰度数据则揭示了单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DNA与RNA的分子复合物数据体现了染色质与RNA (如非编码RNA) 的关联。MUSIC技术独特之处是将这些维度的分子过程数据整合在单细胞分辨率层面,为阐明它们之间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利用MUSIC技术深入分析了14例高龄人类额叶皮层组织样本,这些样本包括正常的老龄样本同时也包含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样本,解析了细胞异质性的多个层面:研究人员首先发现单细胞染色质三维构象与其转录组“年龄”呈显著相关。表现出局部染色质结构丧失 (LCS-eroded) 的“老年”细胞。在不同细胞类型里面,“年老”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显著与丧失该种细胞的正常功能有关。研究人员同时发现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域与顺式调控区 (eQTLs) 的染色质空间距离呈明显正相关。这意味着,在哪些细胞类型中,该基因的eQTLs更易与其启动子区形成空间邻近的染色质环路或其他高阶结构,该基因在这些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往往就更高。这一发现再一次支持了“染色质三维构象影响基因表达调控”的观点,也为未来研究个体基因组差异性对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在女性神经细胞中, X染色体失活过程中XIST非编码RNA与X染色体之间存在极高的细胞异质性。有些细胞中XIST与X染色体的相互作用显著弱化,这常常伴随着雄性与雌性细胞中X染色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加剧。不同神经细胞类型,如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在XIST-X染色体相互作用模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发现为阐明性别差异在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

    MUSIC技术为阐明复杂组织中单细胞内部分子网络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调控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必将在疾病机理研究、衰老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MUSIC技术的最初构想由Sheng Zhong和Tri. C. Nguyen提出,Zhifei Luo实现,Wenxin Zhao 整理维护。数据分析和生物发现由Xingzhao Wen作出。Xueyi Wan, John L.C. Richard 参与产生数据。Riccardo Calandrelli 参与数据分析。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239-w
相关报告
  • 《宿主细胞异质性对口蹄疫病毒感染影响的单细胞分析 》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防治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7-10
    • 病毒感染和复制受宿主细胞异质性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使用单细胞分析,本文研究了宿主细胞异质性(包括细胞大小,包含和细胞周期)对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急性和持续感染)和复制的影响。在FMDV感染的细胞中检测到各种病毒基因组复制水平。大量细胞和含有大量内含物的细胞产生更多的病毒RNA拷贝和病毒蛋白,并且比其他细胞具有更高比例的传染性细胞。还发现G2/M细胞中的病毒滴度比其他细胞周期中的高10至100倍,并且确定了细胞大小,包含和细胞周期异质性之间的强相关性,这些均影响感染和FMDV的复制。此外,证明了由于FMDV整联蛋白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宿主细胞异质性影响了FMDV的吸附。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单个宿主细胞中病毒进化的理解。 了解宿主细胞异质性如何影响病毒感染和复制很重要。使用单细胞分析发现病毒基因组复制水平在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的细胞中表现出显着的变异性。还发现细胞大小异质性,包涵体数量和细胞周期状态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所有这些特征都会影响FMDV的感染和复制。此外,发现宿主细胞异质性影响病毒吸附作为FMDV整合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本研究为FMDV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之间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Nature | 解析γδT细胞受体结构》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7
    • 2024年4月24日,西湖大学周强、宿强共同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Structures of human γδ T cell receptor–CD3 complex的文章。 γδT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独特亚群,在各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病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αβT细胞不同,γδT细胞表现出适应性和天然免疫特性,使其成为免疫治疗的潜力靶点。尽管它们具有重要意义,但对γδT细胞受体(γδTCR)及其与CD3亚基的组装的结构理解仍然有限,该研究揭示了两种典型的人γδTCR–CD3复合物的冷冻电镜(cryo-EM)结构及其不同的组装机制,指出Vγ9Vδ2和Vγ5Vδ1 TCR–CD3复合物的结构与传统的αβTCR–CD3复合物有显著差异。 一个发现是作者在γδTCR链的细胞外结构域(ECD)和连接肽(CP)中观察到相当大的构象灵活性。与刚性αβTCR–CD3复合物不同,γδTCR ECD和CP表现出显著的可移动性,有可能使它们能够使用不同的对接几何形状识别各种配体。这种灵活性类似于抗体Fab和铰链连接体的动态性质,表明γδTCR在识别不同分子结构方面的功能可能更像免疫球蛋白。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CP的长度在T细胞活化中起着调节作用。在Cγ2亚型中观察到,较长的CP增强了四聚体的结合,但阻碍了T细胞的活化,突出了灵活性和信号功效之间的微妙平衡。 作者的另一个发现是在γδTCR–CD3复合物的跨膜区存在一种胆固醇样分子。结构和功能分析表明,胆固醇可能通过调节CD3ζ亚基的构象来抑制TCR信号传导。这一发现与观察结果一致,即与αβT细胞相比,γδT细胞表现出更高的基础激活和更强的信号传导,这可能归因于γδTCR–CD3复合物中CD3ζ的不同构象。 值得注意的是,Vγ5Vδ1 TCR–CD3复合物显示出二聚体结构,其中两个原聚体通过其Vγ5结构域背靠背地依偎。这种二聚体形式对T细胞活化是必需的,正如单体突变体功能受损所证明的那样。二聚体界面涉及Vγ5结构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由高变区4(HV4)和互补决定区2(CDR2)中的保守残基介导。这项研究不仅为γδTCR的独特性质提供了结构上的见解,还强调了不同γΔTCR亚群识别其配体的不同机制。Vγ5Vδ1 TCR–CD3的二聚体组装表明,与单体对应物相比,某些亚群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配体识别模式。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γδTCR–CD3复合物的组织原理,为进一步研究γδT细胞在免疫反应和免疫治疗中的独特功能和治疗潜力提供了宝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