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改进的铝电解槽设计,研究低水活性食品中肠沙门氏菌和粪肠球菌的耐热性》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19-09-06
  • 在美国,肠沙门氏菌是食源性病原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沙门氏菌的耐热性随着aw值的降低而增加,这给热过程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铝热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简称TDT)是研究食品中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等温抗性的常用实验工具。然而,TDT细胞相对升温时间较长,而且很难密封。本研究对原铝TDT细胞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并利用糙米粉中肠沙门氏菌和粪肠球菌的热失活数据对改进设计的性能进行了评价。随着细胞腔径的增大,食品样品的装卸变得容易。改进设计的附加新功能包括细胞壁外表面的扭转形变。研究表明,改进的试验细胞设计是研究低aw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可靠实验工具。准确检测微生物在等温条件下的存活情况,将为热加工过程中的建模和病原体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有助于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相关报告
  • 《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食品安全的新老挑战》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梁晓贺
    • 发布时间:2017-11-28
    • 11月10日至11日,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 BfR)在柏林举办了“第四届人畜共患病与食品安全研讨会(4th Symposium for Zoonoses and Food Safety)” 。约有250名参会人员参与了抗击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策略、动物源食品病菌感染情况及产霉菌在食品安全中的威胁等议题讨论。其中,食物链中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产霉菌的产生机理及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是研讨会的重点讨论内容。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主席安德里亚斯·亨泽尔博士教授(Dr. Andreas Hensel)说:“近年来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病比例大幅下降,可以看作是抗击家禽病原菌的成功案例。目前对其它感染源的研究比较多。”主要包括养猪场和爬行类宠物中存在的沙门氏菌病。 本次研讨会重点讨论如何减少猪群及猪肉中沙门氏菌的传播,要求从饲料生产到食品销售整个食品链都应接受严格检查;介绍了各联邦州的新目标、新举措;以爬行动物为例讨论了家庭宠物成为人类感染源的可能性。 此外,研讨会还指出其它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对人类的危害也是研究重点。新的实验室方法在风险评估和感染链评估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李斯特氏菌爆发事件调查研究,以及肠道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作为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的鉴定研究中均得到验证。 产毒菌是研讨会关注的又一重点问题。这类细菌的代谢物能引发食物中毒,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由此对健康造成的损害是由细菌产生的毒素而非细菌本身引起的。 欧盟地区关于产霉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报道数量持续增加。据统计,2014年爆发的食源性疾病中,食物中毒比例占到近16%,排名第三,病毒疫情和沙门氏菌分列第一和第二。 研讨会重点关注了葡萄状球菌、杆菌和索状芽孢杆菌等产霉菌的检测、发病及意义;介绍了德国疾病爆发的调查结果、预制食品中产霉菌的检测方法;就未来是否需要作出更大努力提高评估水平、降低产霉菌风险进行了讨论。 (编译 梁晓贺)
  • 《沙门氏菌研究释放细菌治疗肠癌的潜力》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4-11-21
    • 这项发表在《EMBO分子医学》杂志上的新研究研究了结直肠癌小鼠T细胞对一种特殊设计的安全形式沙门氏菌的反应。利用沙门氏菌(Salmonella)等细菌来治疗癌症一直是先前研究的重点,以寻找对抗这种疾病的新方法。然而,细菌治疗的成功率有限,因为虽然它们确实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它们也抑制了我们免疫系统中对抗肿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这项新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导致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机制,并提供了克服问题的解决方案。 研究小组发现,沙门氏菌可以阻止T细胞发挥作用,阻止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T细胞是帮助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癌症的关键免疫细胞。在英国,肠癌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英国每年约有16800人死亡。寻找新的方法来应对这种疾病至关重要。苏格兰受该病影响较大,每年约有4000人被诊断出患有该病。 研究小组发现,沙门氏菌消耗了一种称为天冬酰胺的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但也可以通过阻止T细胞的代谢过程来抑制T细胞。研究人员认为,沙门氏菌可以进一步工程化,与人体免疫系统一起工作,使T细胞可以攻击细菌旁边的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