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一次重度霾过程近地层物理量场异常特征分析》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8-10-04
  • 利用三维超声风速计资料和气溶胶资料,对2017年1月28日岳阳大雾天气近地表层风场和湍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若干结论。主要结论如下:(1)在严重污染过程发生前130分钟左右(1月28日0150LST),水平风速、垂直风速和风切变均为零,大气保持稳定。(2)湍流强度(IV)在重污染开始和结束前表现出异常信号。I v异常值在重污染开始前130分钟为4.15,在重污染结束前180分钟为3.24(1月28日凌晨9点)。(3)在重污染发生前130分钟,湍动能和动量通量下降到0.0m 2/s 2。湍流异常信号的发生时间与平均物理量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着重分析了大雾的形成、发展和消散过程中边界层湍流的异常特征。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了严重霾的发生和消散的异常信号。本文的目的是加深对强霾天气的认识,为其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报告
  • 《北京地区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目标观测分析》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8-10-04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用天气研究预报(WRF)模型和嵌套空气质量P.预测模型系统(NQPMS)。针对气象初始场的不确定性,采用四组初始分析场,识别了北京地区PM2.5浓度预报的敏感变量和敏感区域。结果表明,在考虑风、气温、比湿度等初始不确定性时,黑龙江地区气温和比湿度的降低对北京PM2.5浓度的预测误差影响最大。进一步发现,初始风场精度的提高,特别是黑龙江地区初始风场的精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北京PM2.5浓度的预报误差,北京西南部PM2.5浓度的预报误差可达40%以上。因此,在黑龙江地区增加更多的气象(尤其是风)观测量,并将这些观测量同化到WRF模型的初始场中,将显著改善初始气象条件的质量,从而大大减小PM2.5预报误差。北京的空气污染事件。模型预测能力将大大提高。结果表明,初始场风分量代表物理量,黑龙江地区是北京大气污染事件预报的敏感目标区。.
  • 《唐山一次冬季重污染过程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6-28
    • 选取河北省唐山市2017年12月27~31日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开展其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对污染期间气象要素、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154μg/m3,重度污染及以上时PM2.5/PM10为0.7;PM2.5中SNA质量浓度占比达58.0%,OC/EC的比值为4.1,说明颗粒物二次反应和有机物在此次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长期均压场以及近地面高湿、小风、逆温的出现导致唐山地区大气层结稳定,加之周边地区区域传输的贡献,是导致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