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巨型鼯鼠新种|智能新闻|史密森尼》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7-25
  • 世界上有52种鼯鼠。这种小型夜行杂食动物栖息在地球的大部分森林中,包括北美东部的森林。但是,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很难看到这种生物,因为它们利用特殊的皮肤在树与树之间滑行。事实上,这些动物很难观察到,科学家们仍在寻找新的动物。最近,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森林中发现了高黎贡山鼯鼠(Biswamoyopterus gaoligongensis),并在ZooKeys杂志上发表了相关描述。
    根据一份新闻稿,飞鼠属是最稀有和最神秘的。根据这篇论文,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是,大松鼠的耳毛是双色的,雄松鼠的阴囊是深褐色的,与它白色的腹部形成对比。它的头骨也比它属的其他成员更短更宽。为了更多地了解这种新物种,一个野外考察队前往中国西南与缅甸接壤的高黎贡山,探索原始物种被捕获的地区。他们还采集了另一只松鼠的标本,并观察到另外两只松鼠在附近的两个区域滑过树冠,一个在6英里以西,另一个在6英里以南。但它对接近人类居住地的低地森林的偏爱,意味着这些物种——也许在濒危物种名单的范围内——已经面临一些重大威胁,包括农业向该地区缓慢蔓延和潜在的偷猎。李泉在新闻稿中说:“因此,迫切需要研究这一罕见而美丽的属的生态、分布和保护状况。”中国鼯鼠并不是唯一一种最近被加入生命之树的啮齿动物。就在上个月,研究人员描述了在菲律宾发现的两种新的尖嘴跳鼠。

相关报告
  • 《法国发现新冠病毒新变异毒株》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4-01
    • 法国巴黎近郊克雷泰伊市亨利·蒙多尔医院近期发现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暂命名HMN.19B),并已在法国活跃传播。3月30日发表在《新发传染病杂志》的论文指出,新变异毒株位于S蛋白的多个突变有可能使其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抵抗疫苗的能力。   巴黎公立医院集团在30日发布的新闻稿中称,亨利·蒙多尔医院于2月底对4例院内群聚感染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发现了新的变异毒株。4人中有2人曾在2020年10月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另有1人已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这种暂被媒体称为“亨利·蒙多尔”的变异毒株出现了18处突变和2个氨基酸缺失,其中7—8处突变发生在新冠病毒的关键位置S蛋白上。   新变种S蛋白突变(20I/501Y.V1)可能与传染性增加有关,另外S蛋白突变(N501Y、L452R和H655Y)已被证明需要更高水平的抗体才能中和。发现该变异毒株的病毒学教授让·米歇尔·波洛茨基表示,该变异毒株有2处突变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501Y”突变,可能增强病毒的传染性;另一个是“452”位置发生突变,有可能降低病毒对疫苗的敏感性。   目前确诊的“亨利·蒙多尔”变异毒株感染病例并未表现出比普通新冠病例更严重的临床特征,但让研究人员警惕的是,该变异毒株已在全法范围内开始传播。截至3月初,“亨利·蒙多尔”变异毒株已迅速占到法国确诊病例的2%。与此同时,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B.1.1.7)占比达63%,南非发现的变异毒株(B.1.351)占5.3%。   法国卫生当局正密切监视新变异株在法的传播情况。亨利·蒙多尔医院也已开展研究,特别关注该变异株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抗疫苗。   法国疫情近期持续加剧,累计确诊人数跃居全球第四。截至3月29日,B.1.1.7变异毒株占法国新确诊病例超过80%。全法重症监护患者达到5072人,超过2020年秋季的第二波疫情数据。
  • 《中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狼牙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生物探索公众号8月10日消息,中国和新加坡的病毒研究团队在山东、河南发现一种新的可感染人类的动物源性病毒,命名为狼牙病毒(LayV),目前已发现35名急性感染患者。该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近亲是同属于亨尼帕病毒的立百病毒。研究人员在25种动物检验血清中,发现尖鼠科的鼩鼱比例最高,推断可能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研究人员密切追踪其中9名患者的家人和密切接触者,暂未发现人传人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