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发现新冠病毒新变异毒株》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1-04-01
  • 法国巴黎近郊克雷泰伊市亨利·蒙多尔医院近期发现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暂命名HMN.19B),并已在法国活跃传播。3月30日发表在《新发传染病杂志》的论文指出,新变异毒株位于S蛋白的多个突变有可能使其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抵抗疫苗的能力。

      巴黎公立医院集团在30日发布的新闻稿中称,亨利·蒙多尔医院于2月底对4例院内群聚感染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发现了新的变异毒株。4人中有2人曾在2020年10月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另有1人已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这种暂被媒体称为“亨利·蒙多尔”的变异毒株出现了18处突变和2个氨基酸缺失,其中7—8处突变发生在新冠病毒的关键位置S蛋白上。

      新变种S蛋白突变(20I/501Y.V1)可能与传染性增加有关,另外S蛋白突变(N501Y、L452R和H655Y)已被证明需要更高水平的抗体才能中和。发现该变异毒株的病毒学教授让·米歇尔·波洛茨基表示,该变异毒株有2处突变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501Y”突变,可能增强病毒的传染性;另一个是“452”位置发生突变,有可能降低病毒对疫苗的敏感性。

      目前确诊的“亨利·蒙多尔”变异毒株感染病例并未表现出比普通新冠病例更严重的临床特征,但让研究人员警惕的是,该变异毒株已在全法范围内开始传播。截至3月初,“亨利·蒙多尔”变异毒株已迅速占到法国确诊病例的2%。与此同时,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B.1.1.7)占比达63%,南非发现的变异毒株(B.1.351)占5.3%。

      法国卫生当局正密切监视新变异株在法的传播情况。亨利·蒙多尔医院也已开展研究,特别关注该变异株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抗疫苗。

      法国疫情近期持续加剧,累计确诊人数跃居全球第四。截至3月29日,B.1.1.7变异毒株占法国新确诊病例超过80%。全法重症监护患者达到5072人,超过2020年秋季的第二波疫情数据。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04/01/content_465240.htm?div=-1
相关报告
  • 《日分离出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1-14
    •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成功分离出了在英国发现的、感染力被认为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分离出来的病毒可用于开发治疗药物和疫苗。该研究所近期将向国内外研究机构提供分离出来的病毒情报。   变异病毒共有两种,分别来自英国和南非,此次分离的是在英国发现的“VOC-202012/01”。国立感染症研究所表示:“研究表明,这种变异病毒易传播性最高增加70%左右,实际传染数(R)增加0.4以上。”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也称:“这种变异病毒的感染力比以往病毒增强56%。”国立感染症研究所表示:“目前还没有数据表明变异病毒会引起重症化,不过目前大部分病例都是不容易重症化的60岁以下的患者,对此需要注意。”
  • 《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值得高度警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1-26
    • 近日,世界各地不断出现有关新冠病毒变异的报道,使病毒变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英国、南非、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几十个国家都相继发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株所引发的感染。   这些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是否会影响病毒的传播?是否会导致感染后的病情加重?是否会影响疫苗的效力、导致阻碍抗疫进程?带着这些疑问,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日本国立长崎大学药学部病毒学专家北里海雄。   关注!新冠病毒S蛋白变异直接影响传播力   北里介绍,变异是病毒的一种生存战略。变异一般是随机的,没有方向。这些变异的病毒并不是都能活下来,如果病毒的变异不能够帮助该病毒适应环境,那么该病毒就会被淘汰。因为变异也会使病毒的感染能力降低,甚至完全消失,绝大多数的病毒变异可能对于病毒本身是有害的。   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病毒表面刺突蛋白(S)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来感染细胞。   新冠病毒的S蛋白的变异可能直接影响病毒的感染性及传播能力,也会影响接种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的效果,因此,我们关注新冠病毒变异主要聚焦在其S蛋白上。   新冠病毒S蛋白由1273个氨基酸组成。据《细胞》杂志论文报告,新冠病毒S蛋白至少已经被鉴定出了106个变异位点。   D614G变异是指S蛋白上第614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异成了甘氨酸(G)的突变体。这个变异是2020年1月15日以前在欧洲产生的,3月21日之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株S蛋白第614位主要是D,之后第614位是G的变异株则成为了主要流行株。   目前全世界流行的绝大多数病毒都是带有这个D614G变异的病毒株。   D614G变异的出现,导致病毒S蛋白多出了一个弹性蛋白酶(Elastase)的酶切位点,使从细胞放出的D614G变异病毒的感染传播能力增强了将近10倍。   虽然D614G变异增强了病毒的感染能力,但康复者血清依然能很好地对抗该变异病毒。   警惕!英国发现的变异株不仅传播力增强,致命性也更高   最新的英国报道称,英国发现的变异病毒不但感染性增加了,病毒的毒力也增加了,也就是说这种变异株的致命性更高。   北里说,今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英国出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种(变异株B.1.1.7),已经扩散到全世界至少60多个国家。这个变异株主要是病毒S蛋白的N501Y变异株,即S蛋白第501位点的氨基酸由天冬酸(N)变成了络氨酸(Y),这个突变导致病毒S蛋白与细胞受体的亲和力增加,增强了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导致病毒的传染性增加了70%。英国新变异株B.1.1.7的S蛋白均含有D614G和N501Y变异。   南非变异株(B.1.351,501Y.V2)和巴西变异株(B.1.1.248)除了均含有D614G、N501Y以外,还发现存在E484K变异。E484K变异可能会导致病毒逃过免疫系统的识别,让中和抗体失效。一些研究显示,含E484K突变的病毒使从接种疫苗人体内分离出的中和抗体的活性下降了10倍多,可见这种变异对疫苗的影响很大,需要十分警惕。   北里说,英国的病毒变异株中没有发现E484K变异。南非变异株跟英国变异株不完全匹配,是分别独立产生的。而巴西的病毒变异株可以说是集英国、南非病毒变异于一体的变异株。   团结!青少年成易感人群,别让疫苗前功尽弃   对于侵入体内的病毒,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病毒的S蛋白,产生中和抗体阻碍病毒S蛋白与其细胞受体ACE2结合。能够生产中和抗体的淋巴细胞会记忆对病毒的识别,提供针对病毒的长久保护能力。   北里解释说,我们接种疫苗,主要是目的就是来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让我们具有阻止病毒入侵细胞的能力。   对病毒的疫苗,一般要接种2次,第一次是启动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识别,第二次是增强或强化免疫系统的中和抗体生产,促进生产中和抗体的淋巴细胞产生记忆。   这两次接种期间,人体免疫系统会不断优化对病毒的抗体免疫反应,生成更多样、更强力的中和抗体。   病毒在人群中的快速传播会导致那些能够回避中和抗体攻击的变异毒株生存下来,这些变异毒株也主要集中在病毒S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的RBD领域。   北里说,新冠病毒S蛋白的变异导致了世界范围的感染的扩大。随着变异病毒在社区的大范围扩散,使相对不宜感染的儿童也容易被感染,也导致60%以上的被感染者(主要是青少年)成为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加速了病毒迅速扩散,增加了疫情防控的困难。   像在美国、印度、巴西这些疫情完全失控的国家,将会不断出现新的变种病毒。   这些国家如果不进一步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严格管控,新型病毒变种也将会在全球迅速扩散,导致全世界开发疫苗的努力前功尽弃,使更多的宝贵生命被病毒吞噬。   因此,各国都需要加强针对变异病毒的检测,做好各种防范及准备,全世界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