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两种大刍草为现代玉米的祖先》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4
  • 2023年12月1日,华中农业大学杨宁、严建兵、 美国加州大学Jeffrey Ross-Ibarra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Two teosintes made modern maiz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两种墨西哥类蜀黍形成了现代玉米。

    玉米与其野生近缘种在形态上的巨大差异引发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其起源的争论。今天,最被广泛接受的模型也是最简单的—玉米是由野生一年生野生玉米(Zea mays ssp)驯化而来的。

    群体遗传分析表明,现代玉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玉米和Zea mays ssp之间的混合。在驯化开始4000年后的墨西哥高地。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个体位点还是在农艺性状基础上的加性遗传变异上,外加剂的变异都是玉米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研究澄清了现代玉米的起源,并提出了关于在整个美洲扩散的人为机制的新问题。


相关报告
  • 《大北农:转基因玉米品种审批有望加快,可针对草地贪夜蛾》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20-10-09
    • 2月7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北农”,002385)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公司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已获批农业农村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是接下来还需要农业农村部颁发品种权的相关证书之后才可以正式推广。如果今年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较深,该转基因玉米品种审批有望加快。 大北农称,公司获批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为第一代转基因玉米,其对草地贪夜蛾有60%的抗性,第二代转基因玉米可以做到100%抗草地贪夜蛾,已经基本走完前面的安全证书必须流程,仅剩申请安全证书这一个步骤。对于第一代品种,农业农村部三年来已对其进行了测试,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如果今年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较深的话,可能会加快品种权相关证书的审批。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繁殖能力强且破坏力极强。该种害虫于2018年12月首次迁飞进入我国云南西部地区,并在2019年4月份以后形成常态性大规模迁入的态势,对我国玉米田造成了极大危害。农业农村部去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25个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去年12月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会议上表示,2020年贪夜蛾发生的程度数量和去年相比会明显增加,有可能在4月初就到达长江流域,到5月份到达黄河流域,6月份到达东北。全国农技中心1月也发布通知称,2020年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更早、发生区域更广、危害程度更重,要加强相关监控防治。 国产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研发专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茹梅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国内转基因玉米时隔十年再获生物安全证书,首先是对转基因领域科研成果的一种认可,其次也可能是为应对草地贪夜蛾这一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月21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其中包括大北农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以及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双抗12-5玉米。这标志着上述两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具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可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但还需要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才能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正常程序下市场准入审核周期约为1至2年。 大北农表示,转基因玉米相较于普通的杂交玉米会增收10%-20%左右,全球情况基本一致,公司玉米转基因技术和大豆生物技术达到同等国际先进水平。大北农将参考美国转基因种子的发展经验,计划与下游种子企业合作,将抗虫抗病等性状回交至下游种子企业的品种中。具体的商业化付费模式后期公司会根据国内情况商定。 2月7日收盘,大北农报收于5.98元,下跌2.76%。
  • 《气候对玉米害虫的影响》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6-09-01
    • 法国研究发展学院(IRD)科学家和来自ICIPE, KEFRI和内罗毕大学的合作伙伴模拟了气候变化对作物的影响。科学家们最近发现,在高海拔地区的玉米植株的二氧化硅丰富性较低。从土壤中提取的这种元素,对草科作物茎叶直立是必不可少的,如玉米的直立性使他们能够抵御害虫。然而,在较低的温度下,该植物并不通过根吸引和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硅。在高海拔地区,较大的降雨也是一个因素,这意味着二氧化硅从土壤中浸出并耗尽。 温度变化对毛虫的影响 在东非,两种蝴蝶玉米楷夜蛾和螟虫,对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产生威胁。前一种在海拔上起主导作用,而第二种遍布乡村。研究人员最近表示,气温显著影响它们的营养来源。因此二氧化硅丰富的玉米更难以消化,并可以防止毛毛虫在其幼虫阶段供养自己。然而,这项研究表明,在这方面这两个害虫是不相同的。在富含二氧化硅的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楷夜蛾发展速度减缓,而螟虫适应很好,这说明它们的分布是基于海拔的。 针地性的作战策略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这种空间分布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扩展。在海拔上的大气温度增加可以提高玉米对硅的吸收,从而避开玉米楷夜蛾,但对螟虫的有益,这将因此会向上游扩大其分布区。 预测消耗作物的害虫种群预期增长对国家的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这项研究将有可能更好地定位必须实施的生物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