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转基因玉米品种审批有望加快,可针对草地贪夜蛾》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20-10-09
  • 2月7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北农”,002385)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公司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已获批农业农村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是接下来还需要农业农村部颁发品种权的相关证书之后才可以正式推广。如果今年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较深,该转基因玉米品种审批有望加快。

    大北农称,公司获批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为第一代转基因玉米,其对草地贪夜蛾有60%的抗性,第二代转基因玉米可以做到100%抗草地贪夜蛾,已经基本走完前面的安全证书必须流程,仅剩申请安全证书这一个步骤。对于第一代品种,农业农村部三年来已对其进行了测试,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如果今年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较深的话,可能会加快品种权相关证书的审批。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繁殖能力强且破坏力极强。该种害虫于2018年12月首次迁飞进入我国云南西部地区,并在2019年4月份以后形成常态性大规模迁入的态势,对我国玉米田造成了极大危害。农业农村部去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25个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去年12月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会议上表示,2020年贪夜蛾发生的程度数量和去年相比会明显增加,有可能在4月初就到达长江流域,到5月份到达黄河流域,6月份到达东北。全国农技中心1月也发布通知称,2020年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更早、发生区域更广、危害程度更重,要加强相关监控防治。

    国产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研发专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茹梅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国内转基因玉米时隔十年再获生物安全证书,首先是对转基因领域科研成果的一种认可,其次也可能是为应对草地贪夜蛾这一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月21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其中包括大北农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以及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双抗12-5玉米。这标志着上述两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具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可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但还需要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才能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正常程序下市场准入审核周期约为1至2年。

    大北农表示,转基因玉米相较于普通的杂交玉米会增收10%-20%左右,全球情况基本一致,公司玉米转基因技术和大豆生物技术达到同等国际先进水平。大北农将参考美国转基因种子的发展经验,计划与下游种子企业合作,将抗虫抗病等性状回交至下游种子企业的品种中。具体的商业化付费模式后期公司会根据国内情况商定。

    2月7日收盘,大北农报收于5.98元,下跌2.76%。

相关报告
  • 《大北农:转基因玉米将面向行业收取技术使用费》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20-10-09
    • 2月20日晚,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北农”)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公司在玉米和大豆品种的转基因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转基因收费模式将面向全行业平台,收取技术使用费。专家分析称,由于大北农种业资源少,推广此商业模式可快速变现。 在该记录表中,大北农方面透露,其转基因品种对单产的提升率约在10%-20%,同时具有抗虫害的特性,对于草地贪夜蛾具有非常强的抗性。 大北农相关负责人称,今年获批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是2012年就开始研发的转基因品种,后续会持续有新的生物技术品种,“目前来看,公司在玉米和大豆品种的转基因技术已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大北农此前公告称,DBN9936为第一代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有60%的抗性,第二代可做到100%抗草地贪夜蛾。 针对转基因的收费模式,大北农方面表示将主要面向全行业平台,收取技术使用费,标准会参考国外收费惯例以及国内实际情况,具体定价还需要内部商议。 如何解读收取技术使用费?2月20日,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特约评论员张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技术使用是指在现有种子产品上叠加转基因的抗虫技术,一般来说,费用包含专利费和每年的使用费。 张鑫分析称,大北农向全行业推广收取技术使用费的模式,或因为该公司在种业方面资源较低,市场占有率也极低,“前期研发投入成本和时间较长,希望技术能够尽快变现。”他还预测,如果转基因种植放开后,前景应非常乐观。 此外,大北农方面还披露了疫情的影响情况,目前整体开工率已达80%-90%,湖北地区开工一半,由于湖北去年业绩贡献仅4000万元-5000万元,占全国比例较小,而全国原材料采购正在恢复。
  • 《基因组所萧玉涛团队发现草地贪夜蛾关键抗性基因》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11-10
    •     近日,基因组所农业昆虫基因组学创新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IF=11.1)上发表题为“Downregulation of a transcription factor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Bt toxin Vip3Aa in the invasive fall armywor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综合运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研究方法定位了首个Bt-Vip3A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为myb转录因子(命名为Sfmyb)。进一步研究发现,Sfmyb启动子区域缺失导致其表达量显著下调,介导草地贪夜蛾对新型杀虫蛋白Vip3Aa的抗性。该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鉴定到了Bt-Vip3A抗性基因位点,并且解析了候选基因的作用机制。     营养期杀虫蛋白(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s,Vip3A)是苏云金芽孢杆菌 (Bt) 在营养生长阶段产生的一种新型杀虫蛋白,对许多重要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是极其重要的生物育种工具基因。表达Vip3A的玉米和棉花的作物已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地商业化种植,对粮食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Vip3A蛋白的作用机理和抗性机制的研究仍然非常匮乏,是抗虫作物持续发挥功效的重大隐患。     团队以重大入侵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为模型,通过35代的汰选,获得了一个对Vip3Aa具有206倍的抗性品系DH-R。利用F2分离的表型开展了GWAS分析,通过正向遗传学的手段成功定位到1个候选区间。随后通过精细定位、抗感之间转录组分析等,鉴定到一个抗性相关基因Sfmyb。进一步采用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和RNAi的反向遗传策略,在草地贪夜蛾体内敲除或者敲低该基因后,幼虫对Vip3Aa的敏感性显著降低,从而明确了Sfmyb是草地贪夜蛾对Vip3Aa产生抗药性的关键基因。克隆启动子区域,发现在抗性品系中Sfmyb启动子具有多个点突变和2个indel,启动子活性实验表明,抗性品系中Sfmyb启动子活性显著下调。最后,利用酵母单杂系统对Sfmyb调控的下游靶标基因进行了预测,对潜在的靶标基因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