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征集2026年度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建议的公告》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13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征集2026年度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建议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5-05-09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享:京卫食品〔2025〕6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工作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发〔2025〕3号)及《北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现征集2026年度北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建议,有关事项如下:

    一、立项范围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立项范围为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地方特色食品,包括地方特色食品原料及产品、与地方特色食品配套的检验方法与规程、与地方特色食品配套的生产经营过程卫生要求等。

    不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通用标准或食品产品标准等已经涵盖的食品、检验方法。

    二、立项建议报送

    提出立项建议时,请登录https://103.83.44.207:8055,在系统填写《北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建议书》,尽可能完善填写内容,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1日。详细操作指南请见附件。

    报送的立项建议,经过规定程序审查通过后列入2026年度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5月9日

  • 原文来源:https://wjw.beijing.gov.cn/zwgk_20040/cgxx/202505/t20250509_4085942.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的通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06-17
    • 国卫办食品函〔2019〕5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现就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以下简称地方标准)管理、开展地方标准清理等工作通知如下: 一、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 (一)工作职责。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地方标准,负责地方标准的立项、制定、修订、公布,开展标准宣传、跟踪评价、清理和咨询等。各地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修订地方标准,对标准的安全性、实用性负责。 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评估中心)承担地方标准备案工作,包括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备案系统)建设和维护。 (二)地方标准涵盖范围。地方特色食品,指在部分地域有30年以上传统食用习惯的食品,包括地方特有的食品原料和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涉及的食品安全指标或要求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能覆盖的食品。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特色食品的食品安全要求、与地方特色食品的标准配套的检验方法与规程、与地方特色食品配套的生产经营过程卫生要求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已经涵盖的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农药兽药残留、列入国家药典的物质(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的除外)等不得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不得与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矛盾。各省份要根据国家要求和地方标准实际,及时清理、整合、修订或废止地方标准。 (三)地方标准编号。地方标准编号由代号、顺序号和年代号三部分组成。代号由字母“DBS”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加斜线组成,标准顺序号与年代号之间的连接号为“-”字线。 (四)地方标准备案流程。地方标准公布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食品评估中心正式提交备案材料,包括地方标准发布公告、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其中地方特色食品原料类应当包括:基本信息、成分分析结果(包括检测方法、检测值和检测限)或有关含量分析的科学文献、毒理学资料、食用和使用情况、生产工艺资料、卫生学检测报告以及其他有助于证明安全性的资料(包括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对该原料的安全性评估资料等)〕。同时在备案系统(http://dfbz.cfsa.net.cn)提交备案材料电子版。 食品评估中心根据需要组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专家对备案的地方标准进行研究,未发现与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矛盾等问题的,在备案系统公布备案信息(包括地方标准目录、标准文本);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相关省份。 二、开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清理工作 根据我委2019年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评估重点工作安排,我委部署并协调推进地方标准清理工作,全面清理现行地方标准,强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协调。 (一)明确任务分工。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地方标准清理具体工作,按本通知要求完成清理任务,做好相关地方标准的清理、整合、修订、废止等。地方标准未备案的,应当依法备案;地方标准未公开的,应当及时公开;与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矛盾的,应当及时废止或修订;不属于地方标准制定范围的,应当及时废止。 (二)有序开展清理工作。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对本省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逐项研究,提出继续有效、修订、废止的清理意见,于8月5日前将清理意见报送食品评估中心,并将继续有效的地方标准按流程提交备案。9月15日前,食品评估中心向各地反馈意见建议,并对符合要求的地方标准在备案系统公布备案信息。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食品评估中心意见建议,完善清理意见,形成工作报告(包括工作开展情况、意见处理情况、清理意见及结论等),于10月15日前报送食品评估中心。食品评估中心对各地清理工作情况进行汇总,于11月15日前形成清理工作报告。 食品评估中心联系方式,电话:010-52165420,传真:010-52165519,电子邮箱:biaozhunershi@cfsa.net.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邮编:100022。请各省份于6月30日前将本省地方标准清理工作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交食品评估中心。 三、工作要求 (一)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按照贯彻落实“最严谨的标准”要求,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依据职责分工和法律法规、本通知规定,做好地方标准管理和清理工作。可能对地方监管造成影响的,应当协调地方食品安全委员会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二)各地要将清理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绩效考核内容,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安排,倒排时间进度,确保任务落实到位。食品评估中心要做好地方标准备案、意见反馈,及时完成地方标准清理总结工作。 (三)各地要通过本次清理工作,完善本地标准管理规定和工作机制,依法及时公布地方标准目录和文本等,做好地方标准的解释、跟踪评价等工作。食品评估中心要完善备案流程,不断完善备案系统,提升备案实效。 以往文件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6月12日
  • 《陕西省卫计育委关于印发《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1-07
    • 陕西省卫计育委关于印发《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陕卫监督发〔2018〕92号 时间: 2019-04-19 09:47    分享: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部令第77号)和原国家卫计委食品司《关于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食品便函〔2017〕174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我委制定了《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9月25日 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管理,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公布、备案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地方食品特点和饮食习惯,做到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安全可靠。 第三条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立项、起草(或修订)、审批、备案、发布、实施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公布、解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成立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草案,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工作提供咨询意见。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建立陕西省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专家库。专家库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检验等方面专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协助制(修)订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参与标准的起草、审查和论证等工作。 第五条 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需要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有关食品及原料、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与规程等食品安全技术要求,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第二章 立 项 第七条 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以向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立项建议。 第八条 立项建议应当包括:标准制定的必要性,适用范围,主要规范的内容,国内外情况(包括标准查新)简要说明等。 第九条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对立项建议予以初审,并组织“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专家对标准立项建议进行评审和论证。对通过论证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纳入年度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项目计划。 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涉及重大食品安全急需制定地方标准的项目,经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可即时立项。 第十条 列入计划的项目,如需延期或终止,承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起草的单位应当向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延期或终止的原因或理由。 第三章 起 草 第十一条 承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起草工作的部门应当成立由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地方标准起草小组,按计划要求完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 起草地方标准时,标准的内容应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的规定。 起草地方标准时,应当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还应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提出评估申请。 起草地方标准时,标准的编写格式、结构和表述规则应当符合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 第十二条 承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起草工作的单位应当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草稿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试验验证,确定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并编写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个人情况等; (二)编制的原则和制定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属修订的,应当说明主要修订的内容及原因; (三)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先进程度等有关情况的说明; (四)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应说明风险评估情况; (五)与现行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标准和产业政策等协调情况的说明;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贯彻地方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 (八)废止现行有关地方标准的建议; (九)其他应当予以说明的事项。 第十三条 承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起草工作的单位应当书面征求相关食品安全监管单位及食品安全生产企业意见。 第十四条 承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起草工作的单位应当积极采纳合理的意见,对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送审稿,连同编制说明、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审查申请报告报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审查。 第四章 审批、发布和备案 第十五条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从 “陕西省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专家库”随机抽取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送审稿进行会议审查,提出专家审查意见。 专家组由7名以上成员的单数组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起草人员不得参加审查专家组。 第十六条 专家组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以及文本编写的规范性等进行审查,形成审查纪要。 审查纪要应当如实记录会议审查情况、审查结论意见以及对地方标准送审稿的主要修改意见,并附专家签名。审查结论以不少于出席会议的四分之三以上专家同意为通过。 第十七条 承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起草工作的单位应当按照会议审查意见对地方标准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批稿,报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审批。 报批材料包括: (一)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批表; (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批稿; (三)编制说明、审查纪要、审查意见修改表; (四)如系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的地方标准,应当有该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原文(复制件)和标准汉语译文; (五)征集意见汇总表及相应处理情况说明材料; (六)省级卫生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它相关材料。 第十八条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批材料进行审查,并将经过初步审查通过的标准在其网站上公示30日,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公示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发布或者不予批准发布的决定。 第十九条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S”、陕西行政区划代号前两位61、四位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构成。即DBS61/××××(四位顺序号)—××××(年代号)。 第二十条 审查通过的标准,以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公告的形式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其网站上公布,供公众免费查阅。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解释工作。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解释以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公文形式发布,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一条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公布之日起20日内报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报送文件; (二)标准文本; (三)编制说明。 第五章 实施、修订与复审 第二十二条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之间应当有不少于6个月的过渡期限。因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需要或对本省经济发展等有重大影响而急需实施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除外。 第二十三条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单位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应当根据评价结果适时组织修订。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收集、汇总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修订的依据。 食品生产经营者、相关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向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有异议时,可以向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或建议,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实施后,每5年进行一次复审。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跟踪评价结果等情况,适时组织进行复审。 第二十五条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复审由原承担该标准起草工作的单位向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进行;复审结束后应当向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报送复审报告。复审报告应当包括是否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的建议以及主要理由等。 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复审意见,及时审批处理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继续有效的重新发布实施;需要废止的应当公告废止;需要修订的按本办法列入修订计划,及时安排修订。继续有效和经修订重新发布的标准,原标准编号不变。 第二十六条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修订后,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在公布后20日内重新报送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废止后,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在废止后20日内向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送有关废止标准的文件。 第二十七条 批准发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属科技成果,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依据。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