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液态金属合成的二维金属氧化物》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07
  • 柔性电子、微流体和其他尖端的工程应用利用二维(2D)金属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层是薄而有力的薄片,它们结合了氧化物的有用的大量电子性质和纳米材料的高表面积活性。虽然2D金属氧化物非常有用,但它们的合成本质上是困难和昂贵的。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的Ali Zavabeti和同事希望通过室温液态金属合成过程来降低这些合成成本,同时还能获得以前不能生产的新2D氧化物。通过使用不同的镓合金作为溶剂,Zavabeti和他的同事们展示了一种低成本且可伸缩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产生孤立的原子薄的二维金属氧化物。

    这段视频展示了液态金属的新行为,这是澳大利亚墨尔本RMIT大学研究的一部分,它将彻底改变我们化学的方式。礼貌RMIT大学

    其不同的电子性质和潜在的大表面积与体积比,使二维金属氧化物理想的候选者在柔性电子产品中使用。理想情况下,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制造超薄的2D样品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表面积与体积比。Zavabeti等人通过一种新型液态金属合成来实现这一目标。

    该小组通过建立一种由HfO2组成的超薄电介质,并描述其电子特性,证明了他们的程序的有效性。这款介电装置具有一个降的电场值,比传统的HfO2设备高出三个数量级。此外,该装置的介电常数和带隙与体积HfO2相同。

    Zavabeti和同事们用一种新的去角质技术准备了这种高功能的金属氧化物。他们准备了目标前体的熔体,例如Hf、Al、Gd和溶剂galinstan——一种含有镓、铟和锡的无毒金属合金。将熔体的液滴暴露在空气中,就可以氧化。最后,他们将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分离出来,例如,HfO2,Al2O3,或GdO2,通过简单地接触到液滴的基质。

    通过高解析度透射电子显微镜(hr- tem)分析发现,纯金属氧化物层厚度约0.5 ~ 1nm。传统的沉积技术(如化学蒸汽),产生最小厚度约为5纳米的样品。此外,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分析表明,一个均匀的表面缺乏具有财产破坏性的针孔。

    这种液态金属合成技术依赖于大多数金属和合金在室温下显示的自限原子薄氧化膜。热力学规定,产生最大的吉布斯自由能的氧化物将在表面上占主导地位。通过分析单个金属的吉布斯自由能,研究人员确定了合金溶剂和液态金属的组合物将产生靶金属氧化物。

    研究人员还描述了一种液体悬浮技术,它们在金属熔体中产生气泡。在这个气泡中,目标金属氧化物被悬浮在水中。他们相信这两种合成方法将允许其他以前无法实现的金属氧化物的形成和特征,其中许多“由于其不同的电子、磁性、光学和催化性能而具有非凡的重要性”。

    科学报道了全部细节。

    ——文章发布于2017年11月3日

相关报告
  • 《Science Advances:基于液态金属镓(Ga)的高熵氧化物(HEOs)低温合成方法》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5-09-22
    • HEOs因其独特的元素协同效应和晶格畸变在传感、电催化、先进节能材料领域备受关注,这类材料通常由五种及以上不同阳离子均匀分布于晶格之中。然而,混合元素的半径和价态差异,导致HEOs合成过程中元素大量离析。此外,为了实现HEOs熵稳定,需要极高的反应温度(大于1100°C),将会导致低熔点元素挥发,难以形成元素种类及含量可控的HEOs。 针对这一挑战,重庆大学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液态金属Ga可在低温(400℃)下诱导其他元素形成功能可调的Ga基HEOs(GHEOs)。这是因为Ga和其他金属之间的负混合焓,协同增加混合熵以降低了吉布斯自由能,从而能够在较低温度下通过水热-煅烧法产生单相GHEOs,Ga的元素集成机制得到了热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的验证。 该合成策略可合成元素可定制的功能性HEOs,具有良好的普适性。GHEOs的晶体结构可以根据金属离子半径和价态进行调整,实现晶体结构从岩盐型(Ga0.2Ni0.2Co0.2Zn0.2Mg0.2O)、钙钛矿型(La(Ga1/6Ni1/6Mn1/6Cr1/6Ru1/6Fe1/6)O3)到尖晶石型(Ga0.2Ni0.2Co0.2Mn0.2Zn0.2)3O4的精准控制。结构调控的同时,材料性能亦同步提升:岩盐型GHEOs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对瓦斯气体的灵敏检测,显示出对低浓度瓦斯气体的响应能力,这类便携式瓦斯传感器可在隧道、采矿工程应用;钙钛矿型GHEOs表现出优异的析氧反应电催化活性,其过电位、塔菲尔斜率、稳定性等均优于商用RuO2电催化剂;尖晶石型GHEOs具有高温热稳定性和高红外发射率,可有效提高红外加热器的热辐射效率,增强辐射传热,在工业节能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1]。该研究成功实现了功能可定制HEOs的可控制备,为土木和材料交叉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 [1] Liquid Metal–Induced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Tunable High-Entropy Oxides
  • 《纳米3D打印异质金属氧化物新方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胡思思
    • 发布时间:2024-07-03
    •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熊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金属氧化物纳米3D打印方法。研究团队受组氨酸在血液中运输微量元素的启发,研究制备出了金属离子协同配位的水溶性(MISCWS)树脂,进而实现了各种金属氧化物的3D微纳结构与功能器件的制造。此外,MISCWS树脂的协同配位效应使聚合物内的无机质量分数增加了2.54倍,有效地降低了金属氧化物3D微纳结构的形貌畸变。该研究为制造基于金属氧化物的各种微型功能器件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以 3D Nanoprinting of Heterogenous Metal Oxides with High Shape Fidelity 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金属氧化物具有半导体性、压电性、光学透明性和赝电容性等独特性质,是制造各种功能器件和集成系统所不可缺少的材料。3D微纳结构不仅能够大幅提升金属氧化物功能器件的性能,还能够实现一些2D器件无法实现的功能,如3D光子晶体、各向异性的机电响应和高强度的轻质超材料结构。得益于亚100纳米分辨率下几乎不受限制的3D打印自由度,双光子聚合成形技术具有打印精细复杂金属氧化物3D结构的潜力。近年来,尽管金属氧化物的微纳3D打印已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一直以来始终面临着材料种类受限、形貌畸变严重、制造速度低下以及异质集成困难的挑战。 针对上述难点,熊伟教授团队设计出了一种咪唑和丙烯酸协同配位水中金属离子的物理机制,并利用该机制开发出了一系列MISCWS树脂,用于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级3D打印,包括MnO2、Cr2O3、Co3O4、Al2O3、NiO、MgO和ZnO等,如图1所示。此外,丙烯酸和1-乙烯基咪唑与金属离子的协同配位作用可使得3D聚合物模板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增加到30.5 wt%。该含量比以往文献中所报道的金属含量值至少高出2.54倍,进而有效缓解了热解后结构的形貌畸变。 研究团队通过对含有不同金属离子的MISCWS树脂进行顺序的激光3D打印,制备出了具有两种金属元素嵌套的二维“太极”结构、三维“凯特环”结构以及具有四种金属元素嵌套的“环”结构(图2),从而实现了高精度多材料的异质打印,为后续制造三维集成微系统铺平了道路。 研究团队还进一步制造出了3D多孔的氧化锌气体传感器,在200 ppm NO2环境中灵敏度高达111.3万,比传统的二维传感器灵敏度至少高出10倍。此外,该传感器还展现出了良好的气体选择性(对NO2的灵敏度至少比其他气体高4 个数量级)和线性度(相关系数为0.957),如图3所示。 图1. MISCWS树脂的配备原理及利用该树脂打印出的金属氧化物3D微纳结构 图2. 多种材料的纳米级异质3D打印 图3. 3D氧化锌微传感器的气体探测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