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所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3-09
  • 近日,大化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DNL19T3)孙剑、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利用火焰喷射法(Flame Spray Pyrolysis , FSP)的高温淬火过程,将金属氧化物中的晶格氧锁定在亚稳态,从而大幅增强了晶格氧的活性,使CO氧化反应速率比传统催化剂的反应提高了10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

    由氧化物中晶格氧参与的氧化还原循环广泛存在于催化氧化反应中。其中,晶格氧的释放速率是反应的速控步骤,因此,增强晶格氧的活性,从而加速氧化还原循环,是促进催化氧化反应的重要手段。该团队巧妙地利用高温淬火的方法,在保证氧化物晶体稳定形成的同时,削弱了氧化物中金属—氧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晶格氧处于过饱和的亚稳定状态。新鲜制备的Ce-Zr固溶体氧化物中未发现氧空位,亚稳态的晶格氧可稳定存在,而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如低温还原、真空处理、担载金属等)即可释放出大量活泼氧,为CO催化氧化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研究发现,与共沉淀法制备的Ce-Zr氧化物相比,采用FSP方法制备的氧化物所能提供的氧空位数量增加了19倍。该研究成果为新型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报告
  • 《上海硅酸盐所等在小分子氧化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2-12-07
    •   电化学全解水是实现绿色氢气可持续生产颇具前景的策略之一。然而,析氧反应(OER)动力学较为缓慢,全解水制氢需要消耗更高的能量。因此,以5-羟甲基糠醛氧化反应(HMFOR)来代替迟缓的OER,可在获得高价值化学品的同时显著降低过电位,降低能量消耗。贵金属基化剂被认为是碱性电解质中较好的HMFOR催化剂,但由于成本高、储量稀缺,阻碍了大规模应用。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剂对OER和HMFOR均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其中,镍基化合物对于OER,真正的活性物质有或以氢氧化物或羟基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而与镍基OER相比,大尺寸生物质分子HMF的电氧化缺乏动力学驱动,这是由于绝缘NiOOH非晶态层的厚度增加(~50 nm)和不可控的深度重构降低了电子转移动力学。因此,制备5~10 nm的超薄NiOOH层用于HMFOR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它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应用研究团队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采用表面原位重构的策略,在NiMo3S4上构建了厚度为~5 nm的NiOOH层,对HMFOR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原位高价Mo-O配位和表面硫酸根阴离子基团有效地防止了表面深度氧化,形成了超薄的活性层,增加了电子转移动力学。表面重构后的NiMo3S4 (NiMo3S4-R)具有接近100%的HMF转化率、FDCA选择性和法拉第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硫酸根阴离子改性的NiOOH和纯NiOOH。此外,组装的NiMo3S4-R||NiMo3S4电解槽用于HMFOR||HER,仅用1.414 V的超低电压就达10 mA cm-2的电流密度,优于商业的RuO2||Pt/C。   相关研究成果以Surface-confined self-reconstruction to sulfate-terminated ultrathin layers on NiMo3S4 toward biomass molecule electro-oxidation为题,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支持。
  • 《等离子体所在电解水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30
    • 近期,等离子体所应用等离子体研究室王奇课题组在氢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Exfoliation of bimetallic (Ni,Co) carbonate hydroxide nanowires by Ar plasma for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Chem.Commun.,2020,56,872)上。   氢能因其来源广、无污染等优点而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前景的能源之一。电解水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潜力的制氢技术。然而阳极析氧反应(OER)和阴极析氢反应(HER)较高的过电位,阻碍了水的高效分解。二维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作为OER电催化剂之一,由于其可调的化学组分和独特的电子结构,制备方法简单可靠,有望成为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OER电催化剂。NiCo-LDHs被公认为是一种很好的OER电催化剂, 但是由于自身结构及导电性的限制,其活性位点暴露并不充分,因而催化活性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课题组创新性地采用Ar等离子体,将一维NiCo-LDHs纳米线剥离成二维纳米薄片,形成三维树枝状结构,不仅增加NiCo-LDHs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而且暴露出更高的Ni3+和Co3+的活性位点,从而有效提高了NiCo-LDHs的析氧性能。得到的NiCo-LDHs表现出较低的起始电位(1.48 V vs. RHE)和较长的稳定性(6000 循环,电流密度保持率为82%)。该研究工作为等离子体处理二维材料提供了新方法,为开发廉价高性能的氧析出反应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75253)、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1704a0902017)、安徽省相关人才计划(1608085J03)、中国科学院光伏与节能材料重点实验室(PECL2018QN005)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