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正条例适用对象,中国台湾地区政府表明不会独厚特定公司与产业,只要进行技术创新且居于国际供应链关键地位的公司,符合条件者均可申请适用。适用公司需满足的条件为:一、研发费用及研发密度达一定规模;二、有效税率达一定比率,2023年为12%,2024年起为15%(考虑到OECD推动的全球企业最低税负制,但2024年仍保持12%以给地区产业提供一定缓冲期);三、购置先进制程设备达一定规模。
按照条文明定,前瞻研发支出可抵减当年度应纳营所税额25%;先进制程设备支出可抵减当年度应纳营所税额5%,且购置设备金额无上限;两项合计则为不超过当年度应纳营所税额50%。施行期间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9年12月31日止。
目前“台版芯片法案”只是对奖励的对象、项目、资格、额度做了一般原则性的说明。未来六个月内还将有相关子规定出台,对适用条件的规模及名词的定义、申请流程、申请期限、审核机制及书面文件等做进一步明确。
“台版芯片法案”旨在通过税收抵减的方式鼓励中国台湾地区前瞻创新研发及先进制程设备投资,以巩固并提升台湾地区包括半导体在内的整体产业链韧性及国际竞争优势。
“台版芯片法案”谁将收益?
从“台版芯片法案”的内容来看,针对半导体领域,无论是鼓励“前瞻创新研发”亦或是“购置自用先进制程的全新机器/设备”,其补贴的意向都明显指向台积电。毕竟在先进工艺这一赛道上,目前还在大力推进制程的只剩下了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和IBM这四位高段位玩家。
至于前瞻创新研发投资上,为了抢夺先进制程市场,台积电也不吝重金投入,据台积电法务副总经理暨法务长方淑华此前透露,台积电近年研发经费投入平均是营收的8%,2020年研发经费首度超过1000亿新台币(折合约220亿人民币),2021年则达1250亿新台币(折合约270亿人民币)。
因此台积电有望获得“前瞻创新研发投资”以及“购置自用先进制程的全新机器/设备”两项奖励,在符合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最高可抵减当年应纳营所税额的50%。而据台媒《财经新报》的报道,台积电财报显示,2021年度营所税申报金额为 550 亿新台币(折合约122亿人民币)。
这意味着,如果符合各项条件,台积电有可能在“台版芯片法案”落地后,最高获得超270亿新台币(折合约59亿人民币)的税收抵减。
另外,其他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企业诸如全球最大的芯片封测企业日月光、另一台湾晶圆制造双雄的联电、占据全球近三成手机芯片市场份额的IC设计企业联发科,以及列席全球前十大IC设计公司的联咏和瑞昱、全球排名前五的DRAM厂商南亚科技等亦有希望在“台版芯片法案”落地后,获得一项或者两项税收抵减。
此外,“台版芯片法案”的辐射范围并不限制于中国台湾本土厂商,因此在中国台湾设有研发中心或是子公司,并进行前瞻创新研发的企业都有望获得相关奖励。
[1] 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1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