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 国产崛起指日可待》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9-25
  • 近年来,机器人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工业制造业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克服恶劣环境对生产的影响,减少人工的使用,保障工人的安全,还能够帮助工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初具规模。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并快速在全球范围流行和发展。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不断的转型与升级。工业机器人由于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极强的稳定性,且重复精度良好,可以在较为复杂恶劣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因此在众多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一是70年代的萌芽期。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二是80年代的开发期。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

      三是90年代的适用化期。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出,相比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晚。但是,我国汽车和3c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潜力巨大,对工业机器人的增量需求空间可期,随着80年代起,就研发出的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未来发展可期,相关企业不断布局。

      蓬勃发展 2020上半年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同比增长66.1%

      伴随着新基建进程提速,担负起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重任的工业机器人,正处于全面加速发展的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13.69万套,同比增长13.9%,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

      此外,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相关企业不断布局。据了解,我国共有6.98万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2019年行业新增注册量达1.24万家,同比增长11.7%,今年上半年新注册企业0.98万家,同比增长66.1%。此外,全行业31%企业注册资本高于1000万。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的必然趋势。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7.3亿美元,随着2020年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步复苏,国产机器人有望凭借行业东风、实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凭借东风国产工业机器人逐渐崛起

      2020年作为部署5G的关键年,年初以来,国内各大终端厂商相继发布了自己的5G新品。在疫情影响下,5G在远程医疗、高清直播、智能机器人等场景的创新应用,让人们感受到了5G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效率提升,看到了5G产业的广阔前景。

      在国内5G建设全面推进背景下,5G手机的普及和换机潮必然加速到来,有望带动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拉动工业机器人需求向上,但是,迈入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还需加强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不断拉近与国外企业距离,打破国外市场垄断。眼下国内已经有一批企业开始行动,诸如双环传动正在RV减速机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绿地谐波也在积极上科创板扩大规模。凭借此股东风,国产工业机器人崛起指日可待。

      最后,小编想说,工业机器人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同时也是提升国家实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的加速建设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4.2万台,本体市场规模达557亿元,系统集成市场达1672亿元。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发展前景一片蓝海。

相关报告
  • 《技术专利总数居前列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11-29
    •        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栗翘楚)机器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经济社会智能化变革的关键工具,将驱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当前,以人形机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不同于专注于精密制造的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特指模仿人的形态和行为而设计制造的机器人。根据我国《机器人分类》,机器人可被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中,人形机器人设计制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机交互,继而实现辅助人类的生产生活。这就意味着,与简单重复性的机械流程操作只需解决效率和精密度不同,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决定了其技术积淀必须足够深厚,至少足以应对复杂和多样化的生产生活场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和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中国对人形机器人需求日益增长,并将带动更多智慧解决方案。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大语言模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加之大数据和高算力带动机器人运控算法上的技术储备日益雄厚,人形机器人向应用阶段快速迈进亦值得期待。 专利的数量,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高低;专利的转化,则可以反映出专利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化程度。 11月27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及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冬明提供学术支持。《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主要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和美国,其中中国、日本专利申请人总专利数均超过6000件。 从申请时间来看,早期专利申请主要来自日本申请人,其在2000年至2008年保持绝对优势(主要来自本田和索尼,其次为丰田)。2014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增速显著,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优必选科技等企业。当前,优必选科技排在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效技术专利总量的前列。 从技术专利数量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技术布局,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储备了大量核心技术,这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将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中国更好地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浪潮。 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出增速显著提升的趋势。在主要申请国家中,中国的专利集中度相对较低,这说明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竞争相对激烈,行业活力较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持续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各项技术的进步也加快了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 从落后到跟跑乃至领跑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近十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已居全球首位,此外,中国在基础核心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持续的突破,使得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全球的第一梯队,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近日,工信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4个重点方向,聚焦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早在今年7月,北京市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构建“1+4”机器人产品体系,即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带动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4类优势机器人产品跃升发展。预计到2025年,北京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壁垒高、产业附加值高、市场规模巨大,可以为其他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平台支撑,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能够填补劳动力缺口,提高生产效率。养老、医疗、教育、家政等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 《英国蓬勃发展的SynBio部门的杰出人士》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7-10-12
    • 截至2017年10月,全球合成生物产业获得了8.67亿美元的风险资本、公共资金以及2017年筹集的资金,而2016年的总投资额为9亿美元。此外,到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预计将超过450亿美元。这一市场的增长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合成生物初创企业正在丰富这个行业: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英国生产了逾146家合成生物初创企业,这证明了一个不断增长且充满活力的合成生物生态系统。作为一项有利的技术,合成生物学正在改变许多工业领域,包括:法/生物技术、化学品、农业技术、工具和服务。这一点可以在这一领域的众多先锋企业中看到。 在这里,SynbiCITE观察了一些在英国合成生物学领域领先的公司,创造了创新的新技术,推动了英国生物经济的发展。 合成-促进基因药物的生长 合成促进剂开发和商业化了合成促进剂,它控制着特定的人类或非人类基因的表达,并且有一系列的用途,包括生物技术制造和基因疗法。Synpromics正在迅速扩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对其尖端基因控制技术的需求,其团队在最近几年增长了100%,并于2017年9月在Roslin创新中心进入了新的世界级设施。该公司还开发了其专有的合成启动子开发平台PromPT,利用一个多维的生物信息数据库,以支持特定于产品的启动子设计和选择。在2017年4月,Synpromics完成了520万英镑的投资,由微积分资本领投,自2010年成立以来,该公司总共筹集了783万英镑的资金。 更多信息访问:http://synpromics.com Oxitec——改变生命的创新 Oxitec是控制昆虫传播疾病和破坏作物的先锋,可持续和成本有效地保护人类健康,并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粮食产量。Oxitec已经设计出了一种自我限制的埃及伊蚊,它的反复释放使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到传播寨卡和登革热等疾病所需的水平。每年有72.5万人死于蚊子叮咬,而登革热每年感染的人数约为4亿人。Oxitec的技术可以帮助;已经进行了5次有效的试验,证明它的蚊子使野生种群减少了90%以上。2002年,Oxitec在牛津大学的私人资金中筹集了2750万美元的资金,然后在2015年被Oxitec(纽约证券交易所:克森)收购了1.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