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蓬勃发展的SynBio部门的杰出人士》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7-10-12
  • 截至2017年10月,全球合成生物产业获得了8.67亿美元的风险资本、公共资金以及2017年筹集的资金,而2016年的总投资额为9亿美元。此外,到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预计将超过450亿美元。这一市场的增长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合成生物初创企业正在丰富这个行业: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英国生产了逾146家合成生物初创企业,这证明了一个不断增长且充满活力的合成生物生态系统。作为一项有利的技术,合成生物学正在改变许多工业领域,包括:法/生物技术、化学品、农业技术、工具和服务。这一点可以在这一领域的众多先锋企业中看到。

    在这里,SynbiCITE观察了一些在英国合成生物学领域领先的公司,创造了创新的新技术,推动了英国生物经济的发展。

    合成-促进基因药物的生长

    合成促进剂开发和商业化了合成促进剂,它控制着特定的人类或非人类基因的表达,并且有一系列的用途,包括生物技术制造和基因疗法。Synpromics正在迅速扩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对其尖端基因控制技术的需求,其团队在最近几年增长了100%,并于2017年9月在Roslin创新中心进入了新的世界级设施。该公司还开发了其专有的合成启动子开发平台PromPT,利用一个多维的生物信息数据库,以支持特定于产品的启动子设计和选择。在2017年4月,Synpromics完成了520万英镑的投资,由微积分资本领投,自2010年成立以来,该公司总共筹集了783万英镑的资金。

    更多信息访问:http://synpromics.com

    Oxitec——改变生命的创新

    Oxitec是控制昆虫传播疾病和破坏作物的先锋,可持续和成本有效地保护人类健康,并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粮食产量。Oxitec已经设计出了一种自我限制的埃及伊蚊,它的反复释放使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到传播寨卡和登革热等疾病所需的水平。每年有72.5万人死于蚊子叮咬,而登革热每年感染的人数约为4亿人。Oxitec的技术可以帮助;已经进行了5次有效的试验,证明它的蚊子使野生种群减少了90%以上。2002年,Oxitec在牛津大学的私人资金中筹集了2750万美元的资金,然后在2015年被Oxitec(纽约证券交易所:克森)收购了1.6亿美元。

相关报告
  • 《synbio栈是如何让初创公司在生物技术巨头的土地上蓬勃发展的》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2-13
    • 生物学以惊人的效率产生了宇宙中最复杂的结构。但直到最近,生物学的创新引擎对大多数初创公司来说还是遥不可及的。设计新药或生化药品所需的大型研究团队和昂贵设备意味着,只有大市场中的大玩家才能参与竞争。“精益生物技术创业公司”是一个矛盾修饰法。但这种情况正在开始改变。synbio栈正在通过允许小型初创公司在生物技术巨头的土地上蓬勃发展来改变竞争格局。现在,即使是小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也有机会使用同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这些技术曾为航空航天、计算机芯片和无数其他行业的创新提供动力。 在20世纪60年代,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个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来帮助设计复杂产品的行业。从那时起,最初的CAD软件已经发展成为一套集成的数字工具,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3D仿真/工程(CAE)、物理制造(CAM)以及资产和数据跟踪。这些工具允许设计师和工程师使用模拟数据在硅上快速迭代新产品设计。完成的设计然后转换成一组计算机指令,控制制造成品的硬件。 集成数字工具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收益,并迅速成为机械和电子工程的主要方法。通用软件供应商很快就出现了,制造商逐渐从内部解决方案过渡到使用这些通用平台。第三方供应商开发了新技术,每个供应商都解决了部分设计和制造问题。定义良好的行业标准有助于跨这些最佳技术构建互操作性。如今,没有一家制造企业的运营需要熟练掌握现代数字设计工具的员工。 现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供应商开发出强大的组件,可以组装成技术栈。例如,一个药物研究小组可以从Synthego或Twist Bioscience购买合成RNA。它可以运行TeselaGen的CAD软件、Cyrus生物科技的仿真软件、Opentrons和Benchling的机器人实验室系统,以及Riffyn的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驱动设计的兴起 新一代生物技术公司将组合栈中的各个组件,创建高效的、迭代的设计、模拟、实验和分析循环。 设计生物系统具有挑战性。编程复杂的实验方法也是如此。因此,synbio栈中的领先产品现在使用模拟来对生物学和物流进行建模,以交付无错误的设计和实验执行,而不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 对模拟和迭代设计的日益依赖意味着生物技术正日益受到数据驱动。研究人员正在抛弃假设检验的科学方法,转而支持发现科学和算法实验。发现科学强调大的实证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来发现新的模式或相关性。算法实验,又称主动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领域,主要研究选择需要改进自己模型的数据的算法。新的方法是收集大量的数据,生成大量的模型,设计实验来测试模型,并通过算法选择新的实验来迭代地改进最好的模型。 自动化层和机器人实验室 当然,数据驱动的生物工程需要良好的数据,因此湿实验室实验必须是精确的、准确的和可重复的。然而,在制药业之外,湿法实验室工艺历来既不精确,也不易复制。Opentrons和Gilson等公司现在提供低成本的机器人实验室设备,即使是小型初创企业也可以在室内进行复杂的、可重复的湿实验室实验。 Opentrons OT-2可以自动化数百个生命科学协议和工作流。 Opentrons OT-2机器人于今年3月推出,其明确目标是让这家精益生物技术初创企业成为可能。OT-2的开源API和低成本使其研究成果更加标准化和可复制,可以更快地从学术界转移到商业和消费制造业。Opentrons联合创始人兼CPO威尔•犬科(Will犬科)表示:“我们是开放的执行层,允许人们将自己的分析和设计付诸实践。”一个博士后拿着移液管可能无法执行现在栈的设计层产生的日益复杂的组合实验设计,但是OT-2可以快速而可靠地处理这些任务。
  • 《“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蓬勃发展》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袁晨
    • 发布时间:2023-11-27
    • 进入冬季,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区花卉生产区内一派忙碌景象,盆栽花、鲜切花等各色花卉的生产、销售逐步进入旺季。 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文化传承插上科技“翅膀”。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发布关于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的公示。这些项目中,有的构建智慧旅游发展新基础,有的探索智慧旅游发展新模式,各地不断丰富智慧旅游新产品和优质服务,让人们在旅途中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感悟和传承文化。 “5G+智慧旅游”供给丰富 今年11月初,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正式命名交付,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搭载107个系统,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2125间客房,可容纳乘客5246人,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爱达·魔都号”犹如一座“海上现代化城市”。 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不少邮轮搭载的是早期的2G GSM系统,游客在邮轮上无法享受到畅快的网络和丰富的应用。为了提升游客和船员的邮轮数字化通信体验,上海电信在邮轮上部署了轻量级5G核心网,实现本地分流、算力部署及超低时延能力,节省卫星回传带宽。 “由于在航行过程中依然会受到卫星带宽资源、卫星信号和终端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宾客在船上所体验的互联网上网速度仍将有别于陆地,上海电信与邮轮运营团队将根据宾客的需求,不断优化网络环境,逐步提供基于邮轮本地无线局域网络内的影视、音频、游戏等多元内容服务,打造丰富多彩的海上娱乐体验。”这位负责人介绍。 我国“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连续举办六届以来,累计9万余参赛案例显示,国内5G部署场景越来越聚焦,文化旅游也渐渐成为5G应用的主要行业之一。 在不断丰富的5G+智慧旅游供给中,既有邮轮游艇、客运索道、游乐设施、冰雪装备等旅游装备融合应用,也有基于5G的AI(人工智能)摄像头、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数字化产品与智慧旅游产品。 在四川成都的春熙路商圈,裸眼3D、5G示范街区等新场景吸引游客体验“打卡”,众多商户设置有虚拟试妆镜、智能导购、云货架等设备;在贵州的乡村,热火朝天的“村BA”通过高清直播吸引全国各地观众观赛,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给城乡居民带来共鸣;在云南丽江古城,人们通过5G+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丽江古城遗产本体信息开展数据采集与保存,让古建筑资料“永远在线”……目前,5G+智慧旅游应用已覆盖风光旖旎的名山大川、历史文化厚重的文化遗产和古镇古城、“烟火气”十足的特色街区、精彩纷呈的戏剧演出,以及悠然又活力四射的现代乡村等等。 技术融合助数字化转型 今年早些时候,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印发的《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我国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基本完善,5G融合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G+智慧旅游繁荣、规模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峰分析,5G+智慧旅游以5G网络建设为基,为智慧旅游提供基础设施新保障;以5G融合应用为核,为智慧旅游繁荣创新提供新引擎;以5G产业能力为本,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各地重点旅游区域加强5G网络覆盖水平,尤其是在游客密集区域,提升5G网络服务质量,能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对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多样化的需求。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街区在旅游旺季日均客流量高达30万人次,街区联合通信运营商在街区重点旅游场所不断提升5G网络服务质量,探索应用5G超密智能立体组网创新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的用网需求。 在融合应用创新方面,5G与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机器人等技术和产品的有效融合,5G+4K/8K超高清视频、5G智慧导览、5G+VR/AR沉浸式旅游等应用场景规模发展,满足了游客在旅游全过程中的智慧体验。 青海有关部门联合中国移动探索基于“轻应用、重服务”理念的旅游景区(度假区)智慧营销体系建设解决方案,面向游客,提供系统的、更实惠的出行方式、住宿地点、特产购物、游玩场景推荐;面向景区管理者,提供区域内统筹数据,并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配比,从而更精确地掌握景区内各项数据,以便景区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及相关策略。 各地进一步发挥5G赋能价值,创新旅游服务新体验、探索旅游营销新模式、提升旅游管理新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更多行业相互赋能、做大“蛋糕”。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以融合5G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探索建立“5G+北斗”时空搜救、5G+气象预警、5G+移动执法等智慧管理体系,5G+线上直播、5G+导游导览、5G+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慧体验体系,5G+AI游记助手、5G+AR游戏等智慧新业态,5G+供水生态系统、5G+古树保护等智慧保护体系,构建了“数字黄山景区”雏形,景区探索借助数字化转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谐统一发展。 文化传承插上科技“翅膀” 业内人士指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应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初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认为,科技是文旅融合之“桥”,智慧旅游应是文旅融合的表现形式,是文化自信的表达方式。 中共一大纪念馆与中国联通联合出品的“数字一大”试点项目,基于5G、算力、AI、元宇宙等“云、网、算、安、数、用”一体的算力化能力,提出“1+1+N+6+1”建设思路。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一个以中共一大会址及上海各红色遗址为基础,拓展红色纪念馆服务外延,形成人与物穿越山海、实与虚跨越时空,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的红色文化体验讲述平台。 “红色故事讲述可以如此生动、鲜活、时尚!”观众王莉感叹。她认为,充满“科技范儿”的参观经历,让人们更真切感受到先辈们的艰难,也更加认同当下安定美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环境是来之不易的。 为了使青少年更全面立体地了解良渚文化,浙江利用5G技术建设了“5G+VR同步课堂”应用中台和数字教学资源库,利用“良渚文化VR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青少年在课堂上就可以同步参与良渚文化的远程教学互动。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文旅+科技”应用,既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科技动能。只有坚持文化引领和科技支撑,才能让大众获得更好的体验,深刻感悟并自发将文化传承下去。(记者 陈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