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硝基咪唑类分子PA-824能够对抗复制型和缺氧非复制型结核杆菌,提示其可能具有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的作用。基于此,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两位研究人员分析了PA-824在治疗C3HeB/FeJ小鼠潜伏结核感染方面的杀菌和消毒活性,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9月15日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上。
研究选取5-6周龄且伴有组织学上与人相类似的缺氧坏死性肉芽肿的雌性C3HeB/FeJ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对分泌性蛋白30-kDa过表达的重组BCG菌株,通过气溶胶途径对小鼠作免疫处理,并于6周后采用结核杆菌强毒株H37Rv,通过气溶胶途径对小鼠进行感染。感染6周之后,将小鼠分为未治疗组(阴性对照组)、利福平治疗组、异烟肼组和PA-824组,并于治疗2个月和4个月之后,分别对各组的阳性复发小鼠进行评估。
研究人员在治疗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4个月时发现给予小鼠一周5次与人类等效剂量的PA-824表现出与异烟肼相类似的杀菌活性。此外,有15只接受PA-824或异烟肼治疗的小鼠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肺部出现阳性复发症状。
据研究人员称:“该项研究首次探讨了PA-824对LTBI动物模型的杀菌活性。此外,该种动物模型可用于筛选新型药物对LTBI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适用于筛选那些对肺坏死性肉芽肿内杆菌具有特定治疗活性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