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ience | 线粒体自噬促进根瘤共生固氮》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16
  • 2023年9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董江丽教授团队在i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The PtdIns3P phosphatase MtMP promotes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via mitophagy in Medicago truncatul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截形苜蓿肌管蛋白磷酸酶(MtMP)通过线粒体自噬促进根瘤共生固氮的新机制。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噬参与的细胞转变过程中,MP能够去磷酸化自噬体上的PtdIns3P从而促进自噬体与液泡融合,并且MP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过程促进共生固氮。该研究将共生固氮和线粒体自噬联系起来,拓展了对共生固氮过程的认知。




    本文内容转载自“CellPress细胞科学”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QV4XkGlISTYrqAbVNwwLA

  • 原文来源: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3)01829-1
相关报告
  • 《AMPK通过促进线粒体分裂促进自噬》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03-11
    • AMPK通过激活ULK1和抑制mTORC1的触发线粒体自噬或mitophagy。激活MFF的AMPK磷酸化是线粒体分裂的关键。非磷酸化MMF突变阻止mitophagy,AMPK连接到线粒体裂变和mitophagy。线粒体,细胞的主要能量的供应,可进行恒定融合和分裂,作为以维持其质量和功能的外部和内部损伤的自适应响应。 。为了应对温和的能源短缺,线粒体融合并形成管状网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生产;然而,为了应对严重应激,线粒体发生裂变。不同的应力,如饥饿,辐射,和有毒化学品,强烈扰动线粒体的功能,并导致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这是有害的蛋白质,脂质和DNA的线粒体内,损害ATP生产,造成能源紧张。因此,受损的线粒体必须修复或去除。 DRP1由其招募“受体”,由几个因素,包括MFF(线粒体裂变因子),FIS1(裂变,线粒体1),和Mid49 / 51。这些因素也可作为裂变的传感器,但应力刺激是如何链接到裂变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近期研究发现细胞应激通过磷酸化MFF为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关键作用。
  • 《重新解决促进根瘤菌生长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0-17
    • 为了促进农艺学的可持续性,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的研究,以研究生物肥料的开发。最近,已经认识到一些用作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表现为机会病原体,并且属于生物安全等级2(BSL-2)分类。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风险。在各种科学论坛上提出的证据越来越支持使用BSL-2微生物作为生物肥料的优点。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强调基于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和小的亚基rRNA基因序列/保守区的部分表征不足以表征生物肥料菌株。在此建议,开发用于商业化或环境释放的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工业实验室必须使用微生物系统学的多边多相方法表征目标微生物。在进行配方开发和环境应用之前,这将确定其风险类别和生物安全特征。还建议将属于危险组1和BSL-1类别的微生物用于制剂开发和现场应用。同时,应限制BSL-2微生物的研究使用符合严格法规的收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