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生素iclaprim提交上市申请 有望治疗超级细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6-21
  • 近日,抗生素新药研发公司Motif Bio宣布,已经向美国FDA提交iclaprim的新药申请(NDA),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ABSSSI)。

    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每年有360万美国患者因此住院。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这种感染较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一般在第一时间即会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传统上作为治疗此类症状的“最后防线”,万古霉素用于治疗其它抗生素均无效的严重感染。不过,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严重,对万古霉素有抗药性的细菌也开始逐渐出现。另外,万古霉素对于肾脏有较强的毒性,对于肾功能不健全的患者来说不能使用。

    Motif Bio的iclaprim是一种新型抗生素,它对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广谱抗菌效果。它的强大抗菌效果使其有效剂量要低于万古霉素和其它常用抗生素。此外,其对于肾脏的影响也小于万古霉素。这些特点使得iclaprim对于肾功能不健全的患者和肥胖的患者有明显优势。Iclaprim已经从FDA获得合格传染病产品(QIDP)资格以及快速通道资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在FDA接受NDA申请后,iclaprim将获得为期六个月的优先审评,而非标准的十个月。

    此次的NDA申请基于两项3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研究显示iclaprim可有效治疗ABSSSI患者。在Revive-1研究中,与当前的抗生素标准疗法万古霉素相比,iclaprim在初始给药后48-72小时的早期时间点(ETP)达到了非劣效性的主要终点。在Revive-1中对预先指定的次要终点分析显示,接受iclaprim的患者中有60.4%在治疗结束时表现出炎症消退或接近消退,而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中有58.3%。在Revive-2研究中,iclaprim也达到了与万古霉素相比的非劣效性的主要终点。Motif表示,iclaprim的疗效与万古霉素相比几乎相同。数据显示,该药物在患者中表现出78%临床治愈率,略微超出服用万古霉素的患者。在给药48-72小时内,患者的病变面积减少了20%以上。Motif的试验数据显示,54.6%接受iclaprim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EOT)炎症消退或接近消退,而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有55.4%。

    “Iclaprim新药申请的提交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的专家团队不懈努力,尽可能快地实现了这一重要目标,”Motif Bio首席执行官Graham Lumsden先生说:“我们期待与FDA合作,尽快将这种抗生素候选药物带给患者。”

    我们期待这款新型抗生素能够早日获批上市,守住此类疾病的最后防线,为广大患有细菌感染的皮肤病患者带来治疗福音。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3673.html
相关报告
  • 《Nat Microbiol:利用已有抗生素治疗超级细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06-14
    • 2020年6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USC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型的筛选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人体内部状况,从而判断已有的抗生素能否对抗致命性的超级细菌感染。 研究人员发现,抗生素rifabutin对抵抗多重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很高的活性。该研究发表在最近的《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上。 Rifabutin常被用于治疗结核病,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目录中,它是卫生系统中所需的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鲍氏不动杆菌会引起肺炎,脑膜炎和血液感染。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美国境内每年因鲍氏不动杆菌引发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导致的死亡占2%。 研究人员说,Rifabutin对超级细菌的超能力被忽视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目前筛选技术的局限性。南加州医学中心首席医学官,该研究的高级作者Brad Spellberg说:“细菌在人体内的生长非常不同。”因此,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营养受限”培养基,可以更好地模拟体内状况。 他们发现,Rifabutin对在营养有限的培养基(以及动物组织)中生长的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强烈的活性,但对在更常用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菌无效。 科学家发现,Rifabutin采用独特的特洛伊木马策略,诱使细菌主动将药物导入自身内部,从而绕过细菌的外部细胞防御。研究人员发现,在传统的丰富培养基中,高含量的铁和氨基酸会抑制泵的活动。(生物谷 Bioon.com) 资讯出处:Old antibiotic may be a powerful new tool against deadly superbug 原始出处:Luna, B., et al. (2020) A nutrient-limited screen unmasks rifabutin hyperactivity for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Nature Microbiology. doi.org/10.1038/s41564-020-0737-6.
  • 《Nature | 新型抗生素有望战胜超级耐药菌,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1-04
    • 2024年1月3日,罗氏制药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同期发表了两篇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抗生素作为临床候选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这种新型抗生素是一种栓系大环肽(tethered macrocyclic peptide),称为zosurabalpin,能够有效对抗超级耐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已成为全球主要病原体,但其治疗选择有限。50多年来,没有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抗菌活性的新的抗生素化学类型上市。 在第一篇论文(A novel antibiotic class targeting the lipopolysaccharide transporter)中,研究团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具有强效抗菌活性的栓系大环肽类抗生素进行了鉴定和优化。这类分子的抗菌作用机制是,阻断革兰氏阴性菌用于转运外膜脂多糖的蛋白质机器复合物LptB2FGC,从而阻断细菌脂多糖从内膜向外膜的运输。从栓系大环肽衍生的临床候选药物zosurabalpin(RG6006)在体外细胞和小鼠感染模型中有效地治疗了高度耐药的CRAB分离菌,绕过了其对现有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这种抗生素化学类型代表了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模式,可用于目前治疗选择不足的CRAB侵袭性感染患者,并进一步确定LptB2FGC作为抗菌药物开发的可行靶点。 革兰阴性菌非常难以杀死,因为它们的胞质膜被一层外膜包围,阻断了大多数抗生素的进入,外膜的不可穿透性是由于其中存在一种大型两亲性糖脂——脂多糖(LPS)。外膜的组装需要将LPS通过从胞质膜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桥进行运输。维持外膜的完整性对于细菌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而其破坏可能会增加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寻找形成这种跨膜转运蛋白的七种脂多糖转运(Lpt)蛋白的抑制剂。最近发现了一类新的针对鲍曼不动杆菌中LPS转运机制的抗生素。 在第二篇论文(A new antibiotic traps lipopolysaccharide in its intermembrane transporter)中,研究团队检查了这类抗生素的活性机制,表明它们以底物结合状态捕获脂多糖运输复合物,使之难以转运脂多糖,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结构、生化和遗传方法,表明这些抗生素捕获了LPS转运蛋白的底物结合构象,从而使该LPS转运机制失效。这些抑制剂通过识别由Lpt转运体及其LPS底物组成的复合结合位点来实现这一目标。这项研究确定了一种不寻常的LPS转运的抑制机制,揭示了Lpt转运体的可成药构象,并为将这一类抗生素扩展到其他革兰阴性病原体提供了基础。 总的来说,这两项研究表明,这种新化合物zosurabalpin在应对高度耐药病原CRAB中展现出前景,目前正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以深入开发这一化合物的临床应用。这些研究还识别出了脂多糖转运体的一个特定构象,可作为成药靶标,以开发类似化合物莱定向针对其他革兰氏阴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