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在日本变异是否应该担心?》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8-13
  •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日本3月的疫情主要是由欧洲相关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导致,但这波疫情已在5月下旬暂时平息。6月中旬起,以东京为中心点,出现了大量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变异病毒,而且迅速向日本各地扩散。6月以后染病的患者,大多感染的是这种变异后的新冠病毒。

      研究显示,从全球来看,自2019年年末至今年7月的这段时间里,新冠病毒基因组平均随机发生了大约15个碱基变异。病毒变异会带来何种影响?带着这一疑问,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日本国立长崎大学病毒学家北里海雄博士。

      变异病毒的病原性减弱,感染性增强

      北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根据从日本国内3700名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采集的病毒样本,经过基因组序列解析发现,欧州型的病毒基因组存在的变异在日本也得到确认。6月初日本全国解除紧急事态后,感染又开始迅速增加,呈现第二波疫情趋势,目前仍继续扩大,而且发现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异。这些变异有别于3月份的欧州亚型的变异。

      北里认为,虽然这些变异对病毒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日本的新冠病毒变异不必特别担心。因为这些变异病毒株主要是在无症状或轻症病毒感染者中隐性传播中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些变异的病毒并没有通过不断传播而导致感染者出现重症倾向,也显示这些病毒的病原性在减弱。

      同时,日本6月份以后的这一波疫情传播速度快,显示这些变异病毒的感染性明显增强,导致病毒能够快速传播。尤其是在气温逐渐升高,病毒感染还在不断扩大,可以推测,这些变异可能对高温条件下病毒颗粒的稳定性有影响,也就是说这些变异可能增加了病毒的稳定性,使其在相对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一段时间存活和感染能力。

      不只是日本,全球出现新冠病毒变异倾向

      北里说,根据日本的研究报道,这些变异是有别于目前欧美流行的病毒亚型,是日本第二波大范围流行后独立出现的变异。奇怪的是,这些变异与早期欧洲型流行株之间的中间变异体没有找到。根据数据库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更接近美国佛罗里达分离的病毒株。一种可能是从美国输入后在日本流行起来的一个亚型。至于是否全球均出现了这些变异,目前还没有定论,需要今后更多的病毒解析加以确认。

      另外,据最近美国及中国的研究报道,目前世界流行的新冠病毒株的膜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的614号位置的天冬氨酸(D)变异成了甘氨酸(G),D614G变异导致了病毒S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原因是D614G的变异使S蛋白新形成了一个弹性蛋白酶elastase-2的切断点。弹性蛋白酶elastase-2是在胰腺及血液白血球中广泛分布的一种蛋白酶。病毒S蛋白多出这个酶切点,就会使病毒S蛋白在血液中被这种酶切断成S1和S2两个断片,使没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活化成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者使病毒颗粒感染性更加强大。因为新冠病毒是蛋白酶依赖性病毒,感染主要是由S蛋白决定,S蛋白必须通过蛋白酶切割成S1与S2两个亚基病毒才具有感染性。S1亚基负责结合其细胞受体ACE2, S2亚基具有膜融合功能,负责病毒囊膜与细胞质膜的融合,使病毒的核酸及蛋白等在细胞内放出。

      目前已经实验确认,这个D614G突变使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能力增强了将近10倍。这个变异3月份最早出现在欧洲,目前世界流行的新冠病毒大多都是这种变异株。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也证实,目前日本流行的病毒株也包括这种变异。随着感染人群的不断扩大,病毒变异出现了感染力更强但病原性更弱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全球都已出现。

      变异或对疫苗有一定影响,但不会使疫苗完全无效

      北里介绍,目前世界上研发的几种疫苗中,最主要也是最领先的一种就是中国及英国团队分别研发的用腺病毒载体表达病毒S蛋白的疫苗。这种疫苗能诱导产生对S1的中和抗体,主要瞄准S1与其细胞受体ACE2结合部位的受体结合域(RBD),阻止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目前日本发现的这些新的变异,还不能确认是否会影响到病毒S1与ACE2的结合,如果其影响很大,那么就有可能会对疫苗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使疫苗完全无效。原因是病毒载体表达的疫苗相当于活疫苗,其不仅可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也会诱导对病毒的细胞性免疫,这些细胞免疫反应最终会将感染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另外,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包括很多种,除了与RBD结合的抗体以外,与病毒S蛋白其他位置结合的抗体,也可能抑制或影响病毒与受体的结合,起到抑制病毒感染作用。

      疫苗的研发就是在跟病毒抢时间

      北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RNA病毒的基因突变很快,非常狡猾。RNA病毒不断在人群中扩散的过程,就是在与不同人体免疫系统进行斗争的过程,病毒会不断变异、不断进化,产生出能够回避免疫系统识别及攻击的变异体,最终成功战胜免疫系统的攻击。存活下来的病毒会形成优势群体,在人群中不断扩散。而这些能存活下并继续扩散的病毒,具有对不同人体免疫力的抵抗能力。因此,病毒只要在人群中继续扩散,就会导致病毒不断积累新的变异。尽可能早期有效抑制病毒的扩散,就能抑制新的变异病毒的出现,这样也能为疫苗研发争取宝贵的时间。疫苗的研发就是在跟病毒抢时间、争速度的竞赛。

      北里说,中国抗击疫情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及所做的各种努力,已经证明了效果显著,为世界树立了典范。放眼全球,令人遗憾的是,美国、巴西、印度等国的疫情控制不力,全球疫情在持续蔓延而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跟新冠病毒的斗争,恐怕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短则2—3年,或者需要做好更长期持久战的打算。虽然随着疫情的蔓延,也不排除将来会出现新的变异病毒,导致感染的重症化及死亡人数增加的可能性。但是,北里仍然相信,全世界只要团结起来,聚集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最终人类一定会战胜这种病毒。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8/13/content_450622.htm?div=-1
相关报告
  • 《Nature:新冠药Molnupiravir,似乎正在推动病毒变异,或加剧大流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9-28
    • 英国剑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A molnupiravir-associated mutational signature in global SARS-CoV-2 genom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抗病毒药物Molnupiravir或在加速新冠病毒突变,增加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英国的治疗数据发现,至少30%的突变病毒涉及Molnupiravir的使用。一些接受Molnupiravir治疗的人,会产生新的突变病毒,这些病毒不仅可以存活,而且还可以传播。 从一开始,一些研究人员就担心Molnupiravir的作用机制。一个担忧是,这种药物可能不仅会使冠状病毒发生变异,还会使接受治疗的人DNA发生变异。另一个是,发生变异的病毒会继续在人体内存活和繁殖,而且可能会比以前更具传播性或毒性。   在体内,Molnupiravir被转化为一种分子,可破坏病毒的基因组,在其RNA中引入一些核苷酸突变,随机将一些C改为T,将一些G改为A。有了这些变化,随着病毒的复制,其后代会变得更弱,从而降低病毒复制的速度并消除体内的病毒。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突变病毒可能无法足够快地被杀死,因此可能导致新的突变病毒传播。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全球流感数据共享倡议(GISAID)和国际核苷酸序列数据库协作(INSDC)的病毒库进行了测序,通过分析超过1500万新冠病毒基因组的全球测序数据库,寻找病毒进化史上每个点发生了哪些突变。 研究人员发现,自从2022年起,一些突变模式与典型模式非常不同,并且它们与服用Molnupiravir的个体密切相关。随着Molnupiravir的推出,特异性突变随之增加,相比之下,没有批准使用Molnupiravir的国家的筛选序列中这类突变数量较低。   为了证实这种联系,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的治疗数据发现,至少31%的突变病毒涉及Molnupiravir的使用。   通过突变特征追踪发现,特异性突变特征与莫努匹拉韦临床试验中的特征非常匹配。   此外,一些接受Molnupiravir治疗的人,会产生新的突变病毒,这些病毒不仅可以存活,而且还可以传播。   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仍然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有些人难以清除病毒,因此开发旨在缩短感染时间的药物非常重要。但研究表明,抗病毒药物Molnupiravir也会导致新的突变,增加存活病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人员强调,在开发以类似方式发挥作用的新药时,需要考虑持续抗病毒诱导突变的可能性。   此外,早在2022年12月,澳大利亚皇家霍巴特医院的研究人员在预印平台 medRxiv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Antiviral treatments lead to the rapid accrual of hundreds of SARS-CoV-2 mutation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的研究论文。   研究发现,使用Molnupiravir治疗,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出现新突变,并延长大流行。 综上,研究表明,抗病毒药物Molnupiravir可能会导致新的突变,增加病毒的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让人质疑是否应该使用Molnupiravir。
  • 《日本研究发现变异新冠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8-10
    •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统计,截至8日20时(北京时间8日19时),日本当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565例,连续两天单日新增病例超过1500例。另据日媒当天报道,该国最新研究发现,6月中旬以来日本出现了变异后的、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 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累计确诊47464例,累计死亡1042例。东京都8日新增确诊病例429例,累计确诊15536例。当天新增确诊病例较多的还有大阪府178例、爱知县177例、福冈县150例、神奈川县128例。当天,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共有39个报告了新增确诊病例;冲绳驻日美军通报了7例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达310例。 据《读卖新闻》当天报道,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6月以来在日本扩散的新冠病毒是变异后的、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研究称,今年3月起日本疫情扩大,主要是由欧洲相关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导致,但在5月下旬已暂时平息。6月中旬起,以东京为中心出现了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并向全国各地扩散。目前日本国内大量增加的确诊患者大都属于这种变异后新冠病毒的感染者。 日本厚生劳动省8日统计显示,日本确诊病例中已有31307人出院或结束隔离,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式检测人数累计约98.6万,较前一日增加约2.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