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纳米载体实现mRNA靶向递送》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19-05-03
  • 2018年10月29日,《自然-通讯》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AU)开发了一种生物学方法,将装载着编码蛋白质的纳米载体运输到特定细胞。这种突破性的方法可能在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炎症性疾病和罕见遗传疾病方面非常有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包裹信使RNA(mRNA)的脂质载体被证明在改变许多致病蛋白质表达方面非常有用。但是将这些信息导向特定的细胞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者利用载着mRNA的载体——通过一种名为ASSET(Anchored Secondary scFv Enabling Targeting)的生物平台携带一组遗传指令的纳米载体——来靶向免疫细胞中编码抗炎蛋白的遗传指令。研究证明靶细胞中的特异性的抗炎蛋白缓解了结肠炎的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ASSET技术使用生物学方法引导纳米载体进入特定细胞,以促进基因操作。

    本研究为细胞特异性递送mRNA分子开辟了新的途径,并最终可能引入特异性抗炎(白细胞介素10)mRNA作为炎症性肠病的新治疗模式。

    这项研究具有革命性意义,它为导入一种能够编码细胞中任何缺乏蛋白质的mRNA铺平了道路。靶向mRNA的蛋白质生产在治疗和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研究者下一步将利用靶向mRNA递送来研究治疗炎症性疾病、癌症和罕见遗传病的新疗法。

  • 原文来源:;https://phys.org/news/2018-10-platform-based-biology-nanotechnology-mrna.html
相关报告
  • 《用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递送的纳米多孔离子响应性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和体内/体外评估》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7-17
    • 背景:与大多数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一样,rhIFNɑ-2b的半衰期短,药物利用率低,制备和释放条件显着影响其稳定性。 方法:设计纳米多孔离子反应靶向给药系统(PIRTDDS),以提高rhIFNα-2b的药物利用率,并通过持续释放将其靶向肺部。通过柱法制备壳聚糖rhIFNα-2b羧甲基纳米多孔微球(CS-rhIFNα-2b-CCPM)。在此,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来改善和维持rhIFNα-2b的释放速率。 结果:微球的粒径分布为5~15μm,微球的纳米孔直径为300~400nm。体外释放结果显示rhIFNα-2b和CCPM主要通过离子键结合。自组装后,释放机制转变为膜扩散。累计释放24小时为83.89%。圆二色图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rhIFNα-2b的二级结构和纯度没有显着变化。 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CS-rhIFNα-2b-CCPM 24小时的抗肿瘤活性保留了91.98%的原液,证明载药纳米多孔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活性。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CS-rhIFNα-2b-CCPM中的药物在24小时后仍能在体内检测到,相当于6小时的储备液,这表明CS-rhIFNα-2b-CCPM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 体内释放效应。体内组织分布的结果显示CS-rhIFNα-2b-CCPM主要集中在小鼠的肺中(储备溶液的1.85倍)。药效学结果表明,CS-rhIFNα-2b-CCPM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肿瘤抑制率为29.2%。 结论:结果表明,与参照物(rhIFNα-2b的储备液)相比,CS-rhIFNα-2b-CCPM具有更高的药物可用性和更好的肺靶向性,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章发布于2019年7月16日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可向肺部高效递送mRNA的新型聚合物纳米颗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1-04
    • 据生物世界公众号12月8日消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的研究团队筛选并鉴定出一种聚合物纳米颗粒P76,可将各种mRNA通过雾化吸入递送到不同动物的肺部,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动物试验显示,P76能够雾化吸入递送编码CRISPR-Cas13a的mRNA以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只需1/20的剂量,即可达到大剂量中和抗体治疗的效果。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发现靶向肺部的吸入式聚合物配方的策略,为开发预防或治疗肺部疾病的mRNA疫苗/疗法打开了新的大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