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软件正在吞噬世界,那么生物学将重建它:Zymergen首席执行官乔希·霍夫曼谈未来的生物经济》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6-16
  • 在2019年出版的《民主经济的形成》(The Making of a Democratic Economy)一书中,马乔里·凯利(Marjorie Kelly)和特德·霍华德(Ted Howard)提出了一个具有挑衅性的问题:为什么不利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买下美国所有的石油公司,然后关闭它们?其目标是:大幅减缓气候变化,启动可持续能源方面的政策和投资。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庞大支票的荒谬想法(美国前十大石油公司市值约5000亿美元)。然而,美国政府已经承诺在冠状病毒危机上投入超过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如果我们花同样的钱来预防气候危机呢?

    我和Zymergen的CEO和联合创始人Josh Hoffman坐下来,问了他这个问题和其他问题,以了解他对新兴生物经济的看法。如果你以前没听说过Zymergen,它为财富500强公司生产微生物。利用生物学、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的结合,它的产品范围从材料(见我之前的文章关于新型材料玻璃用于电子工业)到农业解决方案,再到个人护理产品。

    我们能谈谈石油工业吗?你怎么看待这个大胆的想法,买下加州的整个行业,付给他们钱让他们把石油留在地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很重要的。由于裂解和使用碳氢化合物的聪明才智,人类福利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提高。现代材料、现代医药——所有这些都是石化工业的产物。我认为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人类福利的这些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我们可以养活全世界,但也意味着现在许多人都患上了病态肥胖,患糖尿病的人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现在必须刻不容缓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的星球着火了。气候变化是最大的生存威胁。在这样的时刻,随着COVID-19的出现,我们很容易忘记所有这些问题。

    我喜欢那种把油留在地下的诗意——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好主意。但这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我们今天需要和使用的很多东西都来自石油和天然气,我认为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过渡。在Zymergen,我们看待转型的方式是给人们提供更好的产品。

    这是第一代生物燃料公司给我们的一个真实教训:市场不会为了环保而给你报酬。但他们会为更好的东西付钱。所以我们的方法是,“我们如何制造更好的东西,并破坏石油经济?”

    透明蛋白zymergen的新型生物电子材料似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它比传统的好吗?

    首先,让我们把石油化学和生物学进行比较。如果你裂解一个碳氢化合物,你会得到大约15个中间产物,也许几百个碱基单体,和有限数量的聚合物。

    生物学给你更多的数量级,这些化学物质看起来不同。在制造业,石油化学就像黑白默片,而生物学就像多频道、直播、互动娱乐。这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产品质量上都是一个完全的进步。生物学可以让你解决传统化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制造平台。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Hyaline。它是一种无色的薄膜,用于制造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手表和电视等电子产品。这是一个价值100亿到120亿美元的市场的基础产品创新,而这个市场已经50年没有出现过这种创新了。这是一种更好的产品,它允许更密集的印刷柔性电路,更好的触摸屏,以及更具有优良性能的弹性产品,在这个星球上最苛刻的市场之一。从生物学开始,我们能够做以前无法想象的事情。

    那么透明是你设计的全新分子?

    透明膜是一种基于专有单体的薄膜。但是,如果我出现在一个手机制造商面前,告诉他们我有一个神奇的生物,他们会说他们不在乎。即使我说我有一个很棒的单体或聚合物,他们也不会在意。但如果我有一个解决问题的胶片,那么我就会见到客户在哪里。我们必须解决他们的问题。对任何人来说,要想从产品上赚钱,你就必须卖给他们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没人关心分子本身,也没人关心它是否由生物学构成。他们关心它所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生物学将如何破坏石油。

    如果你在加文·纽森(Gavin Newsom)的工作小组中寻找让加州在未来50年走上正确道路的中长期政策,你会向他提出哪些政策建议?

    首先,我会继续投资加州大学系统。湾区有真正世界级的顶尖大学,你不能低估它的价值。我认为重要的是,这个州不能失去它因拥有这些顶尖大学而产生的独特性。另一种可能是国家强制购买生物制品,比如美国农业部的生物参照计划。生物参照计划的目标是建立市场激励机制,鼓励制造商在其供应链中使用可持续的产品,并通过减少市场不确定性来刺激创新。假设教育部需要购买地毯。如果有一种生物地毯的性能和传统地毯一样好,甚至更好,而且价格也差不多,那么生物参照计划就会要求购买这种生物地毯。这将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建立生物制造产业。我很想看到加州的生物转诊政策,这听起来是个好主意。第三是住房成本。这个地区的生活成本很高,而且很难吸引人们来这里工作。我尤其担心年轻人能够来这里工作。

    你如何看待Marc Andreessen的文章“是时候构建了”,以及VC社区在生物经济中的具体角色?

    我认为在马克写的东西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风投们寻找五年的流动资金路径。五年投资,五年回报,一年延期,所以最多11年。对于马克所说的一些市场来说,这个时间表是艰难的。我认为这是一种令人钦佩的精神,但我不知道你用它做了什么。

    如果你想要建造一些东西,你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实体经济的知识。你需要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投资,而不是按照以前的模式进行投资,比如寻找理发业的优步或者人力资源的SAS。外面有一堵资本墙,我们需要资金投放的地方。但我们需要摆脱“我需要在五年内找到一条退出之路”的递归问题。

    以Salesforce为例。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创立了本世纪最成功的企业软件公司。你知道风险投资人是谁吗?没人,因为马克找不到人来开支票。这是一个不太可能的想法,有着完全不同的模式。我相信生物经济也是如此:大型颠覆性平台往往不属于主流风投公司的业务范围。做别人做过的事我们都觉得很舒服,但做自己的事却很孤独。

相关报告
  • 《Zymergen筹资4亿多美元,为全球生物产业提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08
    • Zymergen宣布了一项4亿多美元的C系列融资,以支持其专有技术平台生产新的和改进的分子,以满足全球规模的工业需求。每天使用的大部分产品——从牙膏到衣服、化肥、布洛芬等——长期以来都来自石油。Zymergen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自动化和前沿基因组学的进展,大规模地设计生物学。在宣布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之前,首席执行官Josh Hoffman与SynBioBeta进行了交谈。 乔什·霍夫曼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的解决方案绝不是传统的。但是他相信他的公司Zymergen有一个数十亿美元的工业解决方案来优化微生物菌株。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与传统的“筛选”实验作斗争,他们花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设计和执行生长实验,挑选菌落,分离克隆,并对基因组进行测序,以创建最优化的微生物细胞系。这工作很乏味。对科学家来说,没有什么比在大海捞针的过程中筛选数据而被阻止从事“真正的科学”更令人沮丧的了。 今天,工业发酵允许大量生产有益的产品,如人类蛋白质、色素和精细化学品,而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浪费数月或数年时间优化微生物菌株的公司无法与之竞争。 六年前,在与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资深科学家会面时,乔希第一次意识到他的公司可能会取得成功。当他们对霍夫曼和他的联合创始人关于设计和操作生物细胞系的定量方法的想法非常感兴趣时,“这是一条非常有力的信息,”霍夫曼说。 那么,Zymergen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转向算法来设计科学家没有想到的实验 简而言之,通过将机器学习和液体处理机器人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索已经高度优化的微生物基因组的实验,他们试图从每个菌株中提取出更多的信息。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霍夫曼觉得单靠人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 “我了解到,科学家们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联系的想法不是很好。我们发现,平均来说,大约70%的基因组编辑揭示了我们所关心的表型,而这些表型位于基因组中科学家从未发现过的区域。大约三分之一到40%的基因是没有注释的——它们是没有已知功能的基因。人们根本不可能找到这些东西,”霍夫曼说。正因为如此,Zymergen从未专注于降低科学家想法的成本。霍夫曼和他的团队转而利用算法的力量来创造和运行科学家们从未想过的实验。 ”我开始理解问题,问题很容易得到一个细胞系做在一种概念证明的层面,但得到可靠地扩大,在经济工作,并能够遍历路径快速和廉价的方式,是很困难的,我意识到,你可以设置它作为机器学习问题,”他说。 为了解释他的思维过程,他以谷歌为例。“就在一开始,拉里·佩奇就有了PageRank的想法,我们意识到你可以用类似的心态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一个真正的后端基础设施,设计成可伸缩的,”霍夫曼表示。他补充称:“这是谷歌的一部分,人们不太欣赏它的基础设施有多好。”“如果你不从一开始就做出这些决定,那么你就无法建立一个系统,让你能够捕捉数据,操纵数据,并加以利用。”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解决这样一个难题所必需的深度承诺。“让这些东西规模化运作的承诺是深刻而持久的承诺。事实上,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完全理解这一点,”霍夫曼说。“许多生命科学公司使用某种软件和技术。所以我认为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市场驱动的事情,我们只是在做其他人在做的事情,我们只是在上面洒一点机器学习。 霍夫曼提出了一个他不想批评的观点,他进一步思考道:“纯软件公司,计算生物学公司,他们不明白要让湿实验室的东西工作需要什么。而那些来自生命科学领域的公司,他们从某种程度上理解了自动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理解。除非你去过那里,否则很难去欣赏它所需要的技术。 霍夫曼说,他的幸运一点的软件以前的生活经验,使Zymergen团队有一点直觉的生命科学博士学位的区别和理解学习黑客Python编写代码的长凳上,人编写可维护,可伸缩的企业。 考虑到这一点,霍夫曼和他的联合创始人并没有寻找那些同时是伟大的软件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人,而是雇佣领域专家,帮助缩小差距,使他们能够围绕共同的问题进行沟通。今天,Zymergen的软件工程师和科学家人数大致相当。 霍夫曼说:“我开玩笑说,我们60%是生命科学公司,50%是软件工程公司。”更严重的是,他解释说,他认为Zymergen真正致力于两者兼顾,这是DCVC等机构投资该公司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绝非易事,但霍夫曼指出了四个关键领域,它们是衡量齐默尔根一路成功的关键指标。首先,他们的目标是将利用活细胞潜在化学多样性的产品推向市场。其次,技术证明点一直是一个关键目标。资金一直很重要,最后,回到谷歌示例作为指导,他们一直在寻找数据来源,以帮助Zymergen不断改进。 今天,Zymergen已经证明了他们有一个与主机无关的平台,这是一个致力于改进市场上已有产品的公司的关键特征。他们还证明了他们的基因组扫描算法能够可靠地提高微生物的性能,并且可以大规模地进行。他们还扩展了他们的平台的能力,在今年早些时候收购了功能宏基因组学研究的领导者辐射基因组学及其基因库。霍夫曼说,不包括大型制药公司: “据我所知,从重量和价值上看,我们的细菌生产的产品比其他任何一家合成生物学公司所资助的产品加起来都要多。” 他补充说,通过发现科学家无法发现的基因组变化,他们已经实现了这一里程碑——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力量。 霍夫曼说:“我们不仅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还用技术按照预期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点,真正证实了这一点,即一旦有了代谢途径,机器人和算法就比人类好得多。” 欢迎来到未来的湿实验室。 ——文章发布于2018年12月18日
  • 《科技中国 | 生物经济将改变世界、影响人类发展》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28
    • 一、生物经济正在改变世界 生物经济是依靠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以生物产品与服务的研发、生产、流通、消费、贸易为基础的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形态,也称第四次浪潮。 未来世界怎么变、怎么看、怎么办?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不同人士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我们研究认为,未来生物科技革命、生物产业革命将帮助人类更高水平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且必将改变世界五大格局。 第一,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生物经济加速崛起。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四降四升”的态势:一是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下降,中国的贡献多年保持在30%左右,是美国的一倍左右。二是第二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下降,第三产业的贡献在增加。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已超过70%。三是世界经济增速下降,金融风险上升。新冠疫情、俄乌冲突、霸权主义等因素使世界经济增速下降、效益下滑。许多国家政府债务增加、货币超发、通货膨胀、银行破产,新一轮金融危机随时可能爆发。四是数字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下降,生物经济的作用明显上升。美国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中国,导致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减速。据报道,2022年美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高达65%,但美国GDP增长却多年徘徊在3%左右。2016年至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14.2%,2022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1.5%,但同年我国GDP增长率仅3%,说明经济持续发展仅依靠数字经济是不够的,需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后,许多国家民众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追求网速的少了,追求健康的多了,重视食物安全的多了,换房子、换手机的少了,改善生态、出行旅游的多了,世界经济正在迎来生物经济时代。 第二,改变世界科技格局,两次科技革命叠加。世界科技格局进入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叠加期。一是信息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信息技术经历了数字化阶段,处于网络化中期,正在进入智能化的高级阶段。二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将民用科技经费的40%~50%用于生物技术研发,30多个国家的生物与医药论文数量占本国自然科学论文数量的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近十年,全球生物和医学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接近自然科学论文总数的一半。新冠疫情以来,许多国家进一步加强生物技术研发,生物技术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来临。 第三,改变世界文化格局,生态文明日益壮大。信息化、网络化加速了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等世界九大文化的交流与借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已成大趋势。世界文化格局呈现交流、多元、包容、融合等新趋势,人类文明螺旋式上升,文化包容让世界减少冲突。 第四,改变世界安全格局,生物安全成为主体。新冠疫情之前,世界安全格局的重点是核安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而新冠疫情之后,世界安全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共存的局面,生物霸权将成世界安全面临的最大安全隐患。如果说二战之后没有保障核安全的能力,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那么,新冠疫情之后,没有保障生物安全的能力,就不能有效保障国家安全。世界安全格局正在由“核安全主导”转向“生物主导”。 第五,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将加速推进多元化。生物经济时代,世界政治格局将进一步多元化。一是美国国内社会矛盾日趋突出。美国1%的富人拥有与其余99%的人口同等的财富。二是西方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美国推动“美国优先”战略,直接影响欧盟等盟友的利益,法国等国家或地区提出“战略自主”。三是中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按照美元计算,1978到202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是美国的12倍,1949到2022年中国GDP增速是美国的10倍,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霸权主义、民族主义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世界政治格局加速多元化。 二、生物经济可能改变人类 纵观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人类进步。第一次产业革命催生农业经济时代,增加了人类的食物。第二产业革命催生工业经济时代,增强了人类的体力。第三次产业革命催生数字经济时代,增强了人类的“脑力”。第四次产业革命将催生生物经济,直接延长人类预期寿命,对人类自身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人类更长寿,人活90岁成常态。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将推动医学第四次科技革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增长10岁左右,“人活90岁成常态”。一是人类有望攻克癌症,癌症将不再是引起人类死亡的最大疾病;二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将得到有效控制;三是传染病将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基因编辑有望遏制遗传性疾病发生;五是干细胞技术可能使人类部分器官实现再生;六是人类长期梦寐以求的“长寿丹”可能成为现实。 第二,人人能吃饱,人类有望告别饥饿。当前,全球80亿人口中仍有8.3亿人口没有吃饱,未来还将出生20多亿人吃什么?现有的农业技术、农业政策很难保障未来100亿左右的人口人人都能吃饱、吃好。生物技术能够推动农业第三次绿色革命,人类有望彻底告别饥饿。一是利用基因编辑等技术有望使农作物单产提高20%左右;二是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旱、抗盐、抗低温的作物品种,有望使旱地、盐碱地、荒地变成农田;三是生物合成技术能够生产人造肉、合成淀粉;四是人类可在高楼大厦养猪、种田创造人工生态环境,发展大楼农业,有效缓解耕地不足问题。 第三,人类可能面临更多生物恐怖。人类在认识生物、改造生物的同时,已经能够创造生物。人类将像小孩玩积木一样,对一些生物进行改造,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成熟,合成一种新的生物正在成为现实。合成生物技术是“双面技术”,一旦被恐怖分子掌握,极可能会合成比新冠病毒传染性更强、死亡率更高的病毒,人类将面临生物恐怖的威胁。 第四,传统伦理观念将受到冲击。生物技术也有一些副作用,如组织工程、器官移植等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使人体携带他人甚至动物的组织与器官,基因测序会发现一个家族、个人的遗传病基因,克隆技术、合成生物等技术可能导致克隆人、重组超级生物的出现,这些问题将引发道德、伦理、法律问题。 三、中国生物经济拥有40万亿元潜力 发展生物经济,对未来中国有三大意义。一是改善民生。让百姓有粮、少病,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二是促进经济发展。打造40万亿元生物经济,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三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每一个第一经济大国都曾经引领过一次科技革命,中国要达到并保持第一经济大国地位,必然要引领生物技术新科技革命。我们研究发现,我国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境、生物能源、生物资源、生物安全、生物服务、生物信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十大行业,到2030年,我国生物经济总体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40万亿元。 第一,打造25万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一是新药开发,使我国由医药大国进入医药强国行列;二是重大疾病防治与慢病控制取得重大进展,使中医治未病得到广泛应用;三是加速医疗器械的国产化,彻底扭转高端医疗器械90%以上依赖进口的局面;四是加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创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中国特色健康模式,探索以“中医理念、现代技术”为核心的未来医学;五是人体器官生产、再生研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六是衰老控制与长寿研究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 第二,打造4万亿元生物农业产业。一是推进第三次绿色革命,加速基因编辑、合成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粮食单产提高20%左右;二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用好10亿亩旱地、5亿亩盐碱地;三是发展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动物疫苗与药物;四是开发一批植物、动物生长激素。 第三,打造5万亿元生物制造产业。加速我国由生物制造大国向生物制造强国转变。一是突破3000万升级发酵罐制造与智能化控制技术;二是重点突破发酵菌种改良技术,使细胞成为新型工厂;三是加速发酵过程控制的标准化、智能化;四是大力开发生物材料代用品,使制造业成本下降50%左右;五是加速酒类、酱油、醋等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加速我国由发酵工业大国向发酵工业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第四,打造5000亿元生物能源产业。一是充分利用7亿吨农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替代部分石油产品;二是利用南方10亿亩草山草坡发展生物能源植物,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三是研发农作物秸秆、生物废料发电技术;四是开发生物制氢技术,加速沼气等生物燃气技术与装备的升级换代。 第五,打造1.6万亿元生物资源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能源植物、纤维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二是利用微生物资源,研制药物、开发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三是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四是利用12 000多万种中药资源开发保健食品。 第六,开发1万亿元生物环保产业。一是应用抗旱、抗盐植物新品种,发展防风固沙植物,将有可能使旱地、盐碱地变为良田,土地荒漠化的趋势有望得到遏制;二是发挥微生物降解作用,处理有机废物与垃圾;三是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第七,切实保障生物安全、生命安全。一是建成能够应对5000万人同时感染的生命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建设国门生物安全的“新长城”,防御有害生物入侵;三是保障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防止生物技术滥用误用;四是切实加强国防生物安全,打击生物恐怖,打赢生物战。 第八,打造2万亿元生物服务产业,使国际药物研发后期与生产搬到中国来。一是力争建立世界最大的临床医学研究服务中心;二是建立世界上规模大、水平高、服务效率高的药品安全评价中心;三是建立食品安全评价与检验中心;四是大力发展高端药物与医疗器械代工中心。 第九,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跃居世界前列,抢占新科技革命制高点。一是生物基因测序技术与规模达到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二是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免疫学等领域进入国际前列;三是现代医学、药学基础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四是脑科学与类脑、细胞凋亡与衰老机制、基因编辑、表观遗传等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第十,加强生物信息等交叉学科研究。一是与信息科学交叉形成脑机结合;二是与系统科学结合形成系统生物学;三是与纳米科学结合形成纳米生物技术;四是与化学结合形成合成生物学;五是与制造业结合形成仿生学等。 四、中国发展生物经济面临的四大风险 我国发展生物经济面临四大挑战与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顶尖人才育不出、引进难。缺乏顶尖人才是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最大风险。美国特朗普政府出台“中国行动计划”,调查、开除,甚至抓捕华人科学家,导致华人顶尖科学家不敢与大陆同行和政府联系,顶尖人才引进面临重重困难。目前顶尖生物技术人才有2/3滞留在国外。另外,我国顶尖人才培养能力不强,最著名高校的顶尖人才还依赖引进,有的高校甚至把海外的三流人才当一流人才引进。 第二,高端科学仪器不能自主研发。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研究的高端仪器90%左右依赖进口,甚至一些实验动物与试剂也需要进口。如果美国发动的科技战升级,与我国生物技术脱钩,进一步限制高端仪器向我国出口,生物技术研发将会面临停滞不前的局面,如果一些公用数据库不对我国开放,一些研究面临无法持续的被动局面。 第三,不能引领或参与引领新科技革命。美国生物与医药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具有绝对优势,全球生物技术的“根技术”90%、顶尖人才50%都在美国,如果美国不犯颠覆性错误,美国仍将引领生物技术新科技革命,中国则可能错失引领新科技革命的机遇。 第四,丧失对生物经济国际规则的话语权。西方国家往往通过成立国际组织,牢牢把握新经济、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标准、市场准入条件、贸易流通规则,甚至价格等话语权,而国际市场上,如果没有话语权只能执行别人制订的规则,失去了产业发展、产品开发的自主权、话语权。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阶段,我们技术落后,缺少话语权,这种现象在生物经济时代不能再继续了。 五、中国发展生物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抢占生物技术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制高点,必须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与措施。 第一,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把引领或共同引领生物技术科技革命、生物经济产业革命作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支撑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来抓。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都曾经引领过一次科技革命,我国要达到并保持第一经济大国地位,必然要引领生物技术科技革命。 第二,制订《中长期生物经济强国战略规划纲要》。建议在国家出台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生物经济强国的目标、方针、重点任务、体制机制与具体措施。紧紧瞄准国家科技前沿,紧紧围绕人民健康、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门安全、国防安全等重大问题,制订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三,实施“诺贝尔工程”,打造一支国际顶尖人才队伍。把造就国际一流顶尖人才作为引领新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引进、培养与借用相结合,不拘一格降人才,尽快造就一支国际顶尖生物技术人才队伍。 第四,加速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把仪器创新、方法创新作为原始创新的突破口,生物领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没有仪器创新、方法创新、技术路线创新的项目原则上不支持。 第五,成立“国际生物经济联合会”,促进全球生物经济发展。与国际同行共同制订生物经济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的标准,以及市场准入条件、贸易流通规则,促进全球生物经济持续发展,造福人类。 本文内容转载自“科技中国”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GJSlVRkj_XFHjpOrndk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