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开设全球第二个5纳米以下电子束光刻中心》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05-09
  • 【内容概述】据电子产品世界5月8日报道,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宣布成功开设了一个尖端电子束光刻(EBL)中心。这是日本以外全球首个分辨率达5纳米以下的中心,也是欧洲首个此类电子束光刻中心。该中心能够制造下一代半导体芯片。

         据南安普敦大学介绍,该电子束光刻中心采用日本JEOL公司的加速电压直写电子束光刻系统,是全球第二台200kV系统(JEOL JBX-8100 G3),第一台在日本。该系统可在200毫米晶圆上实现低于5纳米级精细结构的分辨率处理,适用于厚至10微米的光刻胶,侧壁几乎垂直,有助于开发电子和光子学领域研究芯片中的新结构。JEOL的另一款100kV EBL设备(JBX-A9)将用于支持更大批量的300毫米晶圆。

        目前,JEOL的加速电压直写电子束光刻系统(JEOL JBX-8100 G3)已安装在南安普顿大学蒙巴顿综合大楼内一个专门建造的820平方米洁净室内。


  • 原文来源: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5/470191.htm
相关报告
  • 《用水可开发壳聚糖生物技术和电子束光刻技术的50纳米线》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04
    • 在电子束(电子束)光刻中使用的现有化学物质会产生安全和废物管理问题。为了取代它们,壳聚糖是一种天然而丰富的溶于水的溶液,它被认为是一种对两层电子束光刻技术的一种积极和水的抗蚀性,它是一种用二氧化硅蚀刻的掩膜。在壳聚糖膜上,通过电子束光刻技术成功地获得了50纳米线的图案,在160-300 c cm 2之间,然后通过CHF3等离子体反应离子蚀刻技术,将其转化为硅层。
  • 《蚕丝蛋白纳米线采用电子束光刻技术》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6-21
    • 纳米制造技术在从有机生物电子学到细胞工程的应用中都很有用。特别是,以天然聚合物为基础的功能性材料为合成聚合物提供了可持续和环保的替代品。蚕丝蛋白(丝素和丝氨酸)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和机械性能、固有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已成为下一代生物材料的重要类别。然而,通过高吞吐量工具在纳米尺度上精确控制空间定位的能力仍然是一个挑战。在这项研究中,电子束光刻技术(EBL)被用来提供纳米尺度的模式,使用甲基丙烯酸酯结合丝蛋白,这是一种光活性'光刻胶'材料。非常低能量的电子束辐射可用于在纳米尺度和大面积上对丝状蛋白进行图案,因此无需使用专门的EBL工具就可以进行这种纳米结构的制作。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与这些丝蛋白结合的导电聚合物,可以显示出蛋白质纳米线的形成,其长度可达100纳米。这些金属丝可以通过酶降解很容易降解。因此,蛋白质可以精确地、可伸缩地模式化并与导电聚合物和酶掺杂,从而形成可降解的有机生物电子装置。 ——文章发布于2018年6月11日